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当学生阅读一篇课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迅速地把握必要的信息,删繁就简,帮助学生清晰、敏捷地抓住文章的思路,这是教师进行课文整体教学的主要任务。为此.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可使用螺旋式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课文的整体阅读;采取整体快速阅读法,培养学生课文的整体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式进行评析.整体把握阅读内容。此外,还可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复述课文是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按照一定顺序,清楚、连贯地叙述课文中所描写的人物、事件、情节、环境等内容的教学形式.是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复述课文,在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复述课文往往容易忽视,公开课上更是极少见到教师在此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每一种新体裁的课文后,应总结此体裁课文应掌握的各种知识点,以后在教授这种体裁的课文时.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大胆领着学生开展阅读训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结出每篇文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前几天.我执教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说的:“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对于此说明.我的解读是:略读课文教学要简简单单教.将教学内容精简浓缩.使语文课堂散发出简约之美.又要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相似文献   

5.
陈树梅 《学语文》2005,(4):13-13
语文教学,既要注重它的实效性,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又要讲究析文的趣味性.让学生尝到课文的甘美滋味。如何让学生有滋有昧地欣赏课文,方法有多种.作为语文教师。笔者经常针对一篇篇优美的课文.精心设计一道道有难有易又有趣味的题目,让课堂上的每位学生都身“陷”于题中.成为课堂里的参与者,而不是不动头脑的简单的抄写公。  相似文献   

6.
《狱中联欢》选自长篇小说《红岩》,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使学生领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时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而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根据这一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那些对联的含义”,我们可以这样组织教学:一、把握主线,理解内容这篇课文具体描述了重庆解放前夕,我们的革命前辈所进行的狱中斗争。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对课文主要内容进行把握,可设计如下教学环节: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2.狱中联欢分别写了哪些内容?3.完…  相似文献   

7.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几篇有关探险的课文。并围绕探险进行相关语文实践活动。教学重点主要有:1.引导学生感受人类探索未知、挑战自我的大智和大勇,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和豪情。2.指导学生通过快速默读课文.摄取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3.结合课文阅读.以探险为话题进行口语和书面交际训练。  相似文献   

8.
特级教师薛法根认为不同体裁的课文要使用不同的读法和不同的教法.对此我深表赞同。不同体裁的课文应根据它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法.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掌握不同体裁课文的特点,对学生以后的阅读和写作也有指导意义。下面就以小说体裁为例.谈谈我对小说体裁教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第八册第五单元一、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新出现的词语及有关句子。2.初步学会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通过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习革命前辈英勇无畏、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二、单元教学构想1.本单元训练重点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掌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在学习第16‘17两课时,要指导学生通过对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品味,去把握各自然段的内容,分段和概括段意,进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最近.笔者执教了苏教版第十册的《三亚落日》一课,课中当我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深层领悟课文所描绘的意境时出现了以下情境:  相似文献   

11.
通常情况下.我们教师上课总是要在反复研究课文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步骤,然后与学生一起研读课文.这样难免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在教学《花未眠》一文时我发现,同学们一开始读到这文章时总感觉内容松散,理不出头绪来,或是对有些文句理解不了。  相似文献   

12.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项关键任务。教师在引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应找准概括时机,教会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在遵循学生年段特征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3.
吴纪根 《考试周刊》2011,(62):67-68
整个小学阶段有许多篇课文涉及复述训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中多以故事为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语文教材中复述训练没有具体的操作要领,训练常常流于形式,甚至一部分教师将复述视同于简单机械的记忆背诵。如何在课堂有效指导学生复述课文呢?教师要把复述训练当作课堂教学的起始点和落脚点,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复述课文,教给学生初步的复述课文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热情。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一切从效果出发,严格要求,加强训练。  相似文献   

14.
一、略读课文教学“略”“精”不分的现状 1.面面俱到,不敢“略”。 有的教师不清楚略读课文的课程价值.不清楚精读课型和略读课型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形态方面的不同,不知道略读课文在阅读内容上应“不求甚解”.在阅读技能培养上更强调运用.教师的教要“略”.学生的学不能“略”等教学特点.所以不知略读课文教学要“略”教。这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担心略读课文略教了.自己的学生会在统考时栽跟斗.所以不敢“略”。把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变成两课时、三课时.结果造成课时不够.匆匆忙忙赶进度.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  相似文献   

15.
课文中有些内容作者有意不写,或者写得简洁,叙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这些内容往往存在于词、句、段、画中。教师可充分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引导学生推测、构思,扎实地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手头的教材,又能借助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表达的灵感和欲望.有利于降低说话的难度,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喜爱,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1.疏通课文文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情感体验,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学会爱人、诚信、有责任感。 3.学习抓住关键性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抓住课文反复出现的“在一起”这个词语,感悟父子之间的真情与默契。  相似文献   

17.
《她是我的朋友》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新选课文。课文讲述了战争时期,孤儿阮恒为挽救同伴的生命,毅然献出自己的鲜血。教学这篇课文,要落实“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这一读写训练重点。教给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一、理清文章脉络,为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打好基础小学语文第七册先后安排了“给课文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的训练内容,第八册送一步要求学生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几方面的训练内容是紧密联系、逐步加深的。也就是说归纳段意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概括保文主要…  相似文献   

18.
袁昌仁 《云南教育》2005,(16):33-33
《鲁本的秘密》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目标是:1.通过自主阅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结合自己实际,对照鲁本对母亲的关爱,从思想深处受到教育;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在学生初步读懂课文内容后,可紧扣“心动”、“筹钱”、“送礼”三个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研读课文,以达成上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课文中有些内容作者有意不写,或者写得简洁,叙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这些内容往往存在于词、句、段、画中。教师可充分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引导学生推测、构思,扎实地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手头的教材,又能借助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表达的灵感和欲望.有利于降低说话的难度,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喜爱,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课文教学和作文指导是构成语文教学的两大内容。多数语文老师都是把二者分开来进行.因为他们认为两者联系并不密切.很难将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形:平时只进行课文教学,没有作文指导,作文指导仅放到作文课上完成。这就无形中留给学生这样一个错觉:课文与作文没有关联或关联不大,学不学课文与能否写好作文关系不大。这样下去.势必影响学生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有碍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我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上大胆进行了探索,把语文课文教学与作文指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能首先想到的是学以致用.尽量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并能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样多年坚持下来,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不但作文进步很快,而且基本知识技能也得到了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