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小林 《考试周刊》2012,(83):109-109
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阐述了设疑的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设疑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往往要设计一些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必须能够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且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在学完醇的性质后,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是否所有的醇都能被氧化?若能被氧化,氧化产物都是醛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种种的疑问和推测,逐渐明确了醇在催化氧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从而推导出结论,进而有效地突破了醇醛衍变关系这一知识难点。  相似文献   

3.
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于"平常"处设问,在"无疑"中生疑,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则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设疑艺术,从根本上提升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陈燕 《考试》2009,(3):91-91
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设疑”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通过实践中的问答、讨论、比较、实验及联系生活实际提问等方法,设疑能够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收到优质的课堂效益。  相似文献   

5.
秦艳芳 《广西教育》2012,(30):22+24-22,24
现在的学校学生厌学现象相当普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课堂的吸引力不够。为了应付高考,目前很多教师上课还是“满堂灌”,学生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只能被动地接受,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需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教学过程实际上是“设疑”提出问题;“析疑”——分析问题;“解疑”——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地“设疑”,让学生在矛盾中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激发智慧火花,引起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物理知识的探求、向往,增加求知欲,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能很快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教学可以矛盾开始,矛盾而终;可设疑于重点、难点和教材易出错之处,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8.
林斌 《中学教学参考》2011,(15):117-118
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勇于开拓和创新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共同主题,各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有一批富有创新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勇于开拓和创新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共同主题,各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有一批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人才靠教育,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堂设疑是最常见教学形式。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讨,对学生进行多元分析,对设疑语言进行精确推敲。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的教学问题,为学生顺利进入问题核心做好铺垫工作。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可以分为问题设疑和新课设疑。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精心设疑,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兴趣。  相似文献   

11.
语新的课堂教学理念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也随之成为课堂的导演。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教师务必要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学会在课堂上巧妙地“设疑”,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从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笔在此就语课堂教学怎样“设疑”,谈一些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余海香 《学子》2013,(6):177+179
职高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低下,为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探究,本文就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运用"设疑"这一重要教学手段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4.
结合中学生物教学的实际,探讨如何通过精心设计课堂疑问,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凡事只要有“疑”,就会有“思”,也就会有解疑及实践。实践证明 ,精心设计疑问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能把教师“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渴望“学”的内在需求 ,能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 ,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好钥匙。首先 ,如何设疑呢 ?我认为应在教材和学生自身上下功夫。抓课前预习 ,改变预习方式 ,让学生在预习中找问题 ,针对字、词、句、课题、段落、篇章等内容寻找不理解不明白之处 ,多问些为什么 ,并对提问认真或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同学给予肯定、表扬、奖励 ,以此激发他们寻疑的积极性。学生为了发现问…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设疑-研讨”教学模式,并运用于中学化学教学中,通过设疑、讨论、总结和评价四步教学法、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陈江兵 《考试周刊》2010,(10):63-64
在教学过程中“设疑”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在高职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好“设疑”艺术,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探讨了高职数学教学中的“设疑”艺术。  相似文献   

18.
19.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郑行宣 《教师》2011,(23):77-77
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呢?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