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文化是教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在进行某种“文化活动”,体验某些“文化适应”,感受某种“文化熏陶”。数学教育也是文化教育,它必须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情意世界”、“价值世界”,注重课堂的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在自己的课堂上营造具有个性特色的课堂文化,让数学课堂充盈文化精神,显示文化特质,发挥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
文化气息是课堂追求的最高境界。语文课堂是最有责任担负和演绎文化的厚重和缤纷的。文本是学习文化的根,学生是学习的本,在备课时要抓好这一根本,“披文以人情”,“潜心会文本”方能为创造和谐课堂文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赵威 《考试周刊》2010,(2):67-68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占据话语的绝对霸权,学生对语文课堂缺乏兴趣,主观性、能动性被排斥在语文课堂之外.而以“导学案”为教学形式的语文课堂,将极大地推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文化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崭新的课堂教学文化,它关注的是人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体验世界”和“价值世界”,注重课堂的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为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让课堂充盈文化精神,显示文化物质,发挥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5.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教育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稻果程标≯盼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作为学校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汇的地方,是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碰撞的地方,是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相吸收的地方,是书本文化和生活文化融会贯通的地方。因此说,课堂是传授和学习文化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文化是在语文课堂中形成的师生共同遵循的一种课堂精神、教学理念、规范厦学习语文的一种环境。关注语文课堂文化.应引领学生感受祖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和感受.让儿童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满足采自学生心是深处的精神诉求,培育学生的智慧,还应把握好语文的特点和性质.关注语文教学的课程本位。  相似文献   

7.
张亚云 《阅读与鉴赏》2010,(4):71-72,32
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什么?不少老师会脱口而出:讲解。讲解的主体是有强烈控制欲和支配欲的“优越”教师.耐心的倾听客体是“从属”地位的学生。而讲解的内容。无论是文化知识、人文观念还是现实经验,都被抽去了具体的内核与形成的过程,变成空洞乏味的唠叨.整个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或晕头走向.毫无生气和情趣可言。语文课堂教学正承受着“讲解”这一弊病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但职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沉闷依旧.学生课堂学习内驱力不足.不但大大影响了学习效率.而且还影响学生终生学习素养的形成。要使学生拥有课堂学习持久的内驱力,并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一种固有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不受周围的变化干扰,那就需要在课堂中建设一种文化,一种学生认同,并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能产生长期潜移默化影响的课堂文化机制。使学生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其中积极的文化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应当遵照新课改的要求.努力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摆脱外在功力因素的束缚.躬身践行“自主”“合作”“探索”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行进.将自己的真心话表达出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营造欢快的对话氛围.给学生言说的权利,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平等性对话的世界.让多种声音存在于语文课堂.形成一种“多声部对话”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0.
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看.课堂是一种“知识课堂”.是以知识为本的课堂。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接受式、被动式、封闭式的弊端。而高中新课程倡导的语文课堂是一种“生命”课堂.它是以人的自主发展为本的课堂.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在新一轮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中,  相似文献   

11.
语文味:构建和谐语文课堂文化的立足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不仅是传播和学习文化的场所,其本身也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是构建和谐语文课堂文化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2.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堂提质增效成为核心要义。为了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提高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本文以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意义,明确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旨在探索“双减”背景下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路径。因此,本文以“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导向,通过“依据教学主题,感受节日风俗;赏析文本语言,感悟文化韵味;挖掘语文教材,体会人文情怀;开展实践活动,增加文化积淀;融入古风元素,打造古典课堂”这五种教学形式,有效提高课堂效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有利于教师对语文学科教学进行升级探索,也促使学生建立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加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优质的语文课堂.不是教师的“独角戏”。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形成“互动”的课堂.让教师、学生“动”起来,语文课才能“活”起来。这就需要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牵动课堂“互动”情结。如何能够实现这种愿望.达到互动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文化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形成的师生共同遵循的一种课堂精神、教学理念及规范,是一种动态、生成的文化。生命化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文化的核心特征是让学生有安全感、归宿感、自主感、成就感。我们应从平等民主的课堂、自主探究的课堂、诵读感悟的课堂、简约快乐的课堂等四个方面来构建生命化的语文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15.
特级教师韩军曾说.“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然而,充满美的特质的古文,往往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被学生贯以“最枯燥”、“最隔膜”的称谓。时代的久远,文字的隔膜,文化生态历史背景的生疏以及教学方式的单一可能是学生对古文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怎样才能让文言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呢?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要真正从学生出发来思考和实施我们所有的教学行为,要关注学生这一主体在课堂上的真实收获和生命状态。在此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要重视语文课堂文化图景的构建。所谓语文课堂的文化图景是由师生在课堂上共同营造的一种语文教学文化的氛围和情境。理想中的语文课堂文化图景应该是这样的:课堂充满一种民主、平等、宽容的氛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陈敏 《成才之路》2010,(10):44-45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的问题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新课程改革以来。这种现象虽有所改善.但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某种角度来说,新课程改革给课堂带来的变化更多表现在教学方式的变革。老师们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如何将课设计得符合当前的潮流,符合某种理念。新课堂新形式确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课堂变得“活跃”“热闹”了。但“喧哗”的背后,我们是否问问自己:这节课我们都教了什么?学生都有哪些具体实际的收获?  相似文献   

18.
钟启泉先生指出:课堂教学总是某种文化,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其本质就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对学生的影响。余文森先生也曾指出:教学价值观直接影响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和过程的取舍,思维方式对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制约。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期望通过评课评出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探究的课堂,一个建构的课堂,一个感悟的课堂,一个快乐的课堂,一个有效学习的课堂,追求一种理想的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19.
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改变目前语文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的窘迫境地.打通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将文本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课堂“生机盎然”.从而创造出“生态”的课堂。  相似文献   

20.
“让生命感受自由!”这是一种饮料的广告语,电视画面中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喝着饮料,激情飞扬地又唱又跳,让人充分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活力。每次看到这个广告,我就会联想到语文课堂,新教学理念欢呼“新课堂”,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语文课应该是学生学习我们中国语言.领悟中国的语言文化的场所,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