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歌、音乐、舞蹈在古代是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墨子·公孟》篇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诗可诵、可弦、可歌、可舞.诗、乐、舞三者的性质及其关系是: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乐记·师乙》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正义·诗大序》  相似文献   

2.
吴梅《中国戏曲概论》说:“一代之文,每与一代之乐相表里。”冯班《钝吟杂录》云:“伶工所奏乐也,诗人所造诗也,诗乃乐之词耳。”诗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这在文学史上可以得到有力的证明。远古时代的诗实际上都是歌曲,诗与歌是不可分离的一种东西。《诗经》中的作品也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故司马迁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史记·孔子世家》)《墨子·公孟篇》也说:“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而且《诗经》中的作品因其配合音乐的不同而各有特色,如“风”诗是配合地方色彩的音乐,“雅”诗是配合  相似文献   

3.
古诗(我把词和散曲也叫作古诗)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可以合乐歌唱的文学样式。《诗经》三百零五篇,篇篇都可合乐歌唱,所以《墨子·公孟篇》说“弦诗三百,歌诗三百”,司马迁也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汉代设立音乐官署———乐府,采诗配乐,兼采民歌,于是文学史上便有了关于“乐府诗”的记载。词是诗歌的变体,最初是为“曲子”(乐曲)填写的歌词,因而又称“曲子词”。散曲是由词脱胎而来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也是按乐谱的音律节拍制作的可供演唱的歌词。古诗与音乐的这种关系,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启示:是否可给古诗配上乐曲,让它以歌曲…  相似文献   

4.
大舜云:“诗言志,歌咏言。”《诗大序》里有段较为详细的说明:“诗者,志之所向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简而言志,就是“诗言志”。“志”的内容究竟指的是什么?杨树达先生《释诗》一文中说:“‘志’字从‘心’,‘出’声。”其实,“志”即是“心”,“心”借助语言来体现,即为“志”。所以汉人释“志”为“心意所趣向”,是有道理的。“志”也有“情”的因素,因为“情”亦是蕴藏于心的。故孔颖达说:“在己为情,情动为志,…  相似文献   

5.
“一字师”     
阎焕东 《科技文萃》2001,(2):185-186
最近我正准备出版一本关于老舍的书,其中引了老舍在抗日战争前夕写的一篇小传,题为《著者略历》,全文不过400字,却精当简括,幽默风趣,很能体现老舍为人为文的风格,是一篇妙文。但文中有句话却令我颇费周折:“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这“三百千”指的是什么?我查了手边的工具书,包括《辞源》、《辞海》等,都没有“三百千”这个条目。于是我便怀疑可能是印错了,或者也可能是老舍的手误,后来的编辑将错就错,一直错了下来。我这么想依据有二:一是就在这篇“小传”中,老舍的短篇小说集《火车集》被印成了“《火车头》”,这肯定是错的,说明印错是常有的事,可做旁证;二是“三百千”我以为可能是“三百篇”之误,而“三百篇”则是人们所熟悉的,本是《诗经》的代称,老舍在此扩而大之,借指古典文学,说“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既简单明白又幽默含蓄,且与全文风格一致。我的怀疑不能说没有道理。 但我心里总不踏实,还想得到进一步确认。说来也巧,前些天的一个小型聚会上,我正好同舒乙同志坐在一起,于是我便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我先说明了那句话的出处和问题所在,跟着说了我的想法,我说:“‘三百千’是什么意思呢?哪儿都查不到。所以我想可能是印错了,或者是老舍先生的笔误……” “那怎么会?!” 舒乙本来一直在听我说,这时突然插了一句,打断了我的话。 “怎么不会呢?”我争辩说:“就在这篇‘小传’中,后面就把《火车集》印成了《火车头》。”  相似文献   

6.
说“伎”     
说“伎”胡小满“伎”乃中国古代音乐史料之常用辞。许慎《说文》曰:“伎,俗用为技巧之技。”作为音乐辞汇,伎早见于《晋书·乐志》:“《但歌》四首,自汉世无弦节,作伎最先倡;一人唱,三人和”。透过古老的艺术形态,从音乐史学角度来观察、阐释与音乐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情动于衷,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因此,我们可以说舞蹈是人类情感最集中,最激动的表现形式。尽管它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但常与音乐,美术,戏剧融为一体,生动的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8.
李可 《教师》2010,(21):120-120
《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舞蹈是人们对真实情感和内心世界的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9.
胡文玲 《成才之路》2009,(31):86-86
音乐和舞蹈是擅长抒情的艺术,自古以来,歌舞就是一对孪生姐妹,载歌载舞,更能体现艺术的真谛。《乐记》中记载“舞者,乐之容也”“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等。民间又有“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之说。音乐和舞蹈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见《论语·为政》)。这是孔子对我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的概括评价,历代奉为诗歌评价的标准和创作的原则,极大的影响着后世的诗歌创作。然而,历代对这句话的意义却存在着极大的误解。 “思无邪”一语,从后汉包咸解作“归于正”起,历代相因。朱熹《诗集传》说:“凡诗之言善者,皆可以感后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佚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说:“论功颂德,止僻仿邪,大抵皆归于正,于此一句可以当之也”按照这个解释,就诗的社会功用说,不管是“言善”、“言恶”,都可以“归于正”。如果就诗的内容说,诗有“言善”、也有“言恶”者。“言恶”就是“邪”。朱熹《诗集传》序说:“惟《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诗之正经;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承认“自《邶》而下”  相似文献   

11.
古诗词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璀璨杰作,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其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情感、精美的语言和鲜活的形象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共收录古诗词54首,这些古诗词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发掘其中蕴藏的美育因素,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感受优美的意境,品味精美的语言,陶冶审美情操。一、吟唱,感受诗词的音乐美《诗经》中的每一篇诗文都可以合乐歌唱,其风、雅、颂三部分也是按照音调为标准进行分类的,可见《诗经》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千古传诵的古诗词同样讲究押韵和节律,其音韵和谐、节奏鲜明乃一大特  相似文献   

12.
“通变”一词在刘勰《文心雕龙》一书的《议对》、《通变》和《知音》三篇中运用了“观通变于当今”、“通变则久”、“通变无方”、“乃通变之术疏耳”、“可与言通变矣”、“通变之数也”、“三观通变”等7处,其含义虽因具体语境的不同而有细微的区别,但基本上都是“继承与革新”的意思;在这个意义上说,“通变”也就等同于《通变》、《明诗》和《物色》三篇中的“因革”。正因任何成功的文学创作都是处理好了继承与革新的关系的结果,所以刘勰才在《文心雕龙》一书中专列一篇《通变》集中论述“通变”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许多中学课本中对《诗经》的注解都说《诗经》也称(或古称)“诗三百”。具有权威性的工具书中也说“先秦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这都是把“诗三百”作为《诗》的代称。我觉得这么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写作文为什么觉得没人没事可写 ,没情没感可发呢?刘勰在他的名著《文心雕龙》的《情采》篇中说 :“故情者文之径 ,辞者理之纬 ,径正而后纬成 ,理定而后辞畅 :此文之本源也。”刘勰精辟地阐明构成一篇文章的主要成分 :一是情理 ,一是文辞。文辞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对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掌握、发展与运用 ,是文章的“纬” ,来源于人的培养与学习。常言道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说明学生的语言积累只有达到了一定的“量”和“质” ,才可能文思如涌 ,笔下生花。情理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  相似文献   

15.
娄玲 《作文》2023,(40):25-26
<正>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对《诗经》的总体评价,被后世奉为圭臬,由此足以看出孔子对于中国文学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之一,正是由孔子提出“思无邪”所产生的。“韦编三绝”的孔子,却用像《诗经》一样简约而又精辟的一句“思无邪”,概括了三百篇的《诗经》的特点。即没有邪念,思想纯正。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内容 第四册“看图学文”共有6篇,其中多幅图4篇,单幅图2篇,保留和新选课文各占3篇。这些内容分别安排在教材的三大部分中,各部分均有2篇看图学文。第一部分中有《小蝌蚪找妈妈》和《骄傲的孔雀》,这两篇都是看连续的多幅图学文。多幅图的看图学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用一幅幅形象具体的图,配有一段或几段浅显的文字,完整地表达了故事内容。第二部分中有《我们也要当红军》和《难忘的泼水节》,这两篇都是看单幅图学文。这类课文是以一幅内容较复杂的图,配有一篇较完整的短文。第三部分中有《黄山奇石》和《雷雨》。这两篇看图学文,虽然也是看多幅图学文,但与第一部分中的看多幅图学文略有区别。如:《黄山奇石》一课,由四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第一幅图是黄山景观照片,第2—4幅图,分别是“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三个景点的照片。图与图之间并没有密切的联系,不是表达事件发展的连续过程。  相似文献   

17.
近读《“伊人”非“佳人”》一文,(《语文世界》2001年第6期)陈健梅先生认为《蒹葭》中“所谓伊人”之“伊人”非“佳人”,伊人乃为男性,此说我不敢苟同。陈健梅先生举《诗序》“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又举《郑笺》同《诗序》说法一致,谓诗中所追慕“伊人”为周礼之贤人,按古代重男轻女思想,无疑指男性。据此断言:此“伊人”非“在水一方,有位佳人”之彼“佳人”,且授之以学生。理由似乎十分充足,但未免有失偏颇。众所周知,《诗》三百篇,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在《国风》中最集中…  相似文献   

18.
音乐和舞蹈是擅长抒情的艺术,自古以来它们就亲密地结合在一起。《乐记》中记载:舞者,乐之容也。”“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等。人们又有“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之说。音乐和舞蹈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目前,在低龄儿童的艺术教育中,舞蹈隶属于音乐,那么舞蹈对音乐教育有多大的辅助作用呢?本篇要叙述的就是舞蹈在音乐欣赏教育中的作用。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通过音乐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是人们理解、感受、欣赏、品评音乐艺术作品的过程。我们知道,任何艺术都有它自己的一套表现内容的手段。音乐艺术像文…  相似文献   

19.
<正> 陈风是春秋时代陈国之诗。陈国之地在今河南省东部和安徽省的西部,国都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城。朱熹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近代研究《诗经》者,几乎公认为国风的大部是民歌,是从民间采集而来的。陈风存诗十篇,我们逐篇考察后,认为都是陈国国都的诗歌,并不是从民间搜集来的民歌。逐篇略述于后。《东门之粉》的第一章:“东门之粉,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据《水经注》可知,宛丘在陈城南道东,即在陈国国都南边的路东侧。现在淮阳县城仍有宛丘遗址,在城南东侧三里处,是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古代名家的著述中,“兼名”被作为“名”的一种加以考察研究。《墨子·经下》篇指出:“牛马之非牛,与可之同,说在兼。”(意译:说牛马不是牛和说牛马是牛的说法相同,原因在于“兼”。笔者注:此处“兼”即“‘牛马’是‘兼名’”的省文。)荀况《正名》篇论及名之种类时指出:“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意译:单名足以晓示所举之实,就用单名;单名不足以晓示所举之实,就用兼名。)此外,公孙龙子《白马论》中提到的“复名”(“马未与白为马,白未与马为白。合马与白,复名白马”)也可看作间接地谈兼名,因“合马与白”之“合”字,就是“兼”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