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谣是在生活的土壤里培育出来的,是儿童体验生活、融于生活并从儿童心里流出的,活跃在儿童口头的纯洁无瑕的诗。这样的诗是诗化语文的一种体现,因为它将语文学习根植于人文精神的土壤里,是学生们语言栖息的快乐园地。语文的实质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高层次的文化活动。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应该是多元的、综合的。新童谣由儿童用自己的语言创作,写出儿童的感受,适合儿童的趣味,符合儿童的想象,是儿童学习语文、自主建构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拓展文本空间,诗化心灵小语教材中有许多童谣。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  相似文献   

2.
童谣是在生活的土壤里培育出来的。是儿童体验生活、融于生活并从儿童心里流出的,活跃在儿童口头的纯洁无瑕的诗。这样的诗是诗化语文的一种体现,因为它将语文学习根植于人文精神的土壤里,是学生们语言栖息的快乐园地。  相似文献   

3.
教学缘起《月光启蒙》是新入编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一篇内涵丰富的散文。作家孙友田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伴随下,听母亲唱童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也说明了童谣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课文语言优美,其中的童谣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富有文化品位,深受儿童喜爱。然而,当今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优秀的童谣正在淡出儿童的生活,已成渐渐远去的天籁之音,儿童口耳相传的却是诸如“祝你一路顺风、半路失踪……”等灰色童谣。如何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弘扬民族文化,让儿童亲…  相似文献   

4.
"诵赏童谣"是立足儿童本位,依托优秀而独特的区域文化资源,以西关童谣为研究对象,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地方特色课程。通过诵读、赏析和创编等多彩的学习活动,召唤学生亲近童谣,领略童谣的情趣、语言和智慧之美,感受童谣里蕴含的文学因子、文化内涵,体会童谣中展现的美好的童年生活。  相似文献   

5.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经典童谣,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教学这首童谣,要根据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教学要求,让学生识字写字、朗读体验,感受阅读的乐趣;同时,更要了解学生的学情,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提高第一学段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童谣以儿童的视角反映世界,以儿童的口吻表现丰富多彩的社会,是儿童最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我校开发“传唱童谣”校本课程,组织学生传、记、唱优秀传统童谣,创编新童谣,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传唱童谣,耕耘心田,”一儿习之,可为诸儿流布”,学生在琅琅的唱童谣、诵童谣声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品行的熏陶,发展了语言,丰富了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7.
儿童诗深受儿童的喜欢,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质,将儿童诗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不仅可以使儿童增加体验,培养语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一、花开花落亦有声——听诗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中就明确指出:要引领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儿童诗,是适合儿童阅读欣赏的一种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8.
近日,我接到了中国唱片公司赠给我印制精美的“北京新童谣”精选光盘一套。我很高兴,迫不及待的聆听了,因为我参与了“新童谣”的评选活动。这一活动是中国音乐学院举办的,以目前北京市小学普及的“新童谣”一书做歌词,创作儿童歌曲,我看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院领导动员全院师生进行创作,像金湘这样的著名作曲家还谱写了《小老鼠打电话》。共送来稿件数百,可谓为儿童写歌搞得红红火火!“六·一”前出版专辑是送给孩子们的一份厚礼。美丽的童谣是童年的诗,童年的梦。童谣是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稀奇”北京》这样写道:稀奇,稀奇,…  相似文献   

9.
近期CCTV的《央视论坛》、 《焦点访谈》和《共同关注》栏目分别以"小童谣里大文章", "新童谣,热校园"和"当童谣再次唱响的时候"为题,报道了童谣这种最易被孩子接受的教育方式。一时间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童谣热潮。 何谓童谣?古人曰:"童,童子。徒歌曰谣。"童谣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的没有乐谱的歌谣。  相似文献   

10.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改革应注重开发蕴涵本土文化的课程,应对幼儿进行本土文化的启蒙教育,让幼儿感受本土文化的优秀和特点。闽南语是我国重要的方言之一,是体现闽南乡情、亲情的语言工具。"闽南童谣"产生于闽南这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壤里。多少年来,勤劳勇敢的闽南人民,用心灵和智慧创编和流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民歌,其中闽南童谣占有一定的比例,成为我们闽南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班幼  相似文献   

11.
2001年第1-2期合刊的《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曾经发表了《新校园童谣31则》,引起了社会很大反响。近几年对校园童谣的关注有增无减,其观点也众说纷纭:一种观点认为,童谣是孩子们自己编的,不可能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也许有些就是孩子们觉得好玩而已,也许有些是孩子消极情绪的发泄。”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防御。孩子们可以借此使紧张的心理得到缓释和放松。自我防御机制有时可能是消极的,但对于一些有心理问题的人来说,不失为一种摆脱心理紧张的办法。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些新童谣在学生中早就开始流传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真实生活。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但和成年人相比,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所以只能采取这种调侃的方式排遣和宣泄心中的烦恼。同时,新童谣也给学校、父母和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孩子的生活压力,应该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儿童诗人们也要多为儿童创作一些符合时代特征、真正描述儿童天性、表达儿童心声的积极、健康的童谣。  相似文献   

12.
2001年第1-2期合刊的《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曾经发表了《新校园童谣31则》,引起了社会很大反响。近几年对校园童谣的关注有增无减,其观点也众说纷纭:一种观点认为,童谣是孩子们自己编的,不可能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也许有些就是孩子们觉得好玩而已,也许有些是孩子消极情绪的发泄。”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防御。孩子们可以借此使紧张的心理得到缓释和放松。自我防御机制有时可能是消极的,但对于一些有心理问题的人来说,不失为一种摆脱心理紧张的办法。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些新童谣在学生中早就开始流传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真实生活。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但和成年人相比,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所以只能采取这种调侃的方式排遣和宣泄心中的烦恼。同时,新童谣也给学校、父母和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孩子的生活压力,应该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儿童诗人们也要多为儿童创作一些符合时代特征、真正描述儿童天性、表达儿童心声的积极、健康的童谣。  相似文献   

13.
很多人都是说着童谣、唱着儿歌长大的。童谣以其韵律、节奏的独特美感吸引着儿童,使我们在优美和谐的吟诵中得到情感的愉悦。因此,我把“新童谣”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与新童谣亲密接触,使新童谣融入校园,融入语文课堂,融入课外活动,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编童谣、传童谣、唱童谣、演童谣、用童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4.
2001年第1-2期合刊的《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曾经发表了《新校园童谣31则》,引起了社会很大反响。近几年对校园童谣的关注有增无减,其观点也众说纷纭:一种观点认为,童谣是孩子们自己编的,不可能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也许有些就是孩子们觉得好玩而已,也许有些是孩子消极情绪的发泄。”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防御。孩子们可以借此使紧张的心理得到缓释和放松。自我防御机制有时可能是消极的,但对于一些有心理问题的人来说,不失为一种摆脱心理紧张的办法。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些新童谣在学生中早就开始流传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真实生活。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但和成年人相比,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所以只能采取这种调侃的方式排遣和宣泄心中的烦恼。同时,新童谣也给学校、父母和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孩子的生活压力,应该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儿童诗人们也要多为儿童创作一些符合时代特征、真正描述儿童天性、表达儿童心声的积极、健康的童谣。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教育》2003,(7):23-24
2001年第1-2期合刊的《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曾经发表了《新校园童谣31则》,引起了社会很大反响。近几年对校园童谣的关注有增无减,其观点也众说纷纭:一种观点认为,童谣是孩子们自己编的,不可能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也许有些就是孩子们觉得好玩而已,也许有些是孩子消极情绪的发泄。”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防御。孩子们可以借此使紧张的心理得到缓释和放松。自我防御机制有时可能是消极的,但对于一些有心理问题的人来说,不失为一种摆脱心理紧张的办法。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些新童谣在学生中早就开始流传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真实生活。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但和成年人相比,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所以只能采取这种调侃的方式排遣和宣泄心中的烦恼。同时,新童谣也给学校、父母和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孩子的生活压力,应该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儿童诗人们也要多为儿童创作一些符合时代特征、真正描述儿童天性、表达儿童心声的积极、健康的童谣。  相似文献   

16.
2001年第1-2期合刊的《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曾经发表了《新校园童谣31则》,引起了社会很大反响。近几年对校园童谣的关注有增无减,其观点也众说纷纭:一种观点认为,童谣是孩子们自己编的,不可能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也许有些就是孩子们觉得好玩而已,也许有些是孩子消极情绪的发泄。”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防御。孩子们可以借此使紧张的心理得到缓释和放松。自我防御机制有时可能是消极的,但对于一些有心理问题的人来说,不失为一种摆脱心理紧张的办法。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些新童谣在学生中早就开始流传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真实生活。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但和成年人相比,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所以只能采取这种调侃的方式排遣和宣泄心中的烦恼。同时,新童谣也给学校、父母和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孩子的生活压力,应该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儿童诗人们也要多为儿童创作一些符合时代特征、真正描述儿童天性、表达儿童心声的积极、健康的童谣。  相似文献   

17.
2001年第1-2期合刊的《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曾经发表了《新校园童谣31则》,引起了社会很大反响。近几年对校园童谣的关注有增无减,其观点也众说纷纭:一种观点认为,童谣是孩子们自己编的,不可能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也许有些就是孩子们觉得好玩而已,也许有些是孩子消极情绪的发泄。”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防御。孩子们可以借此使紧张的心理得到缓释和放松。自我防御机制有时可能是消极的,但对于一些有心理问题的人来说,不失为一种摆脱心理紧张的办法。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些新童谣在学生中早就开始流传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真实生活。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但和成年人相比,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所以只能采取这种调侃的方式排遣和宣泄心中的烦恼。同时,新童谣也给学校、父母和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孩子的生活压力,应该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儿童诗人们也要多为儿童创作一些符合时代特征、真正描述儿童天性、表达儿童心声的积极、健康的童谣。  相似文献   

18.
请理解我们     
2001年第1-2期合刊的《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曾经发表了《新校园童谣31则》,引起了社会很大反响。近几年对校园童谣的关注有增无减,其观点也众说纷纭:一种观点认为,童谣是孩子们自己编的,不可能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也许有些就是孩子们觉得好玩而已,也许有些是孩子消极情绪的发泄。”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防御。孩子们可以借此使紧张的心理得到缓释和放松。自我防御机制有时可能是消极的,但对于一些有心理问题的人来说,不失为一种摆脱心理紧张的办法。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些新童谣在学生中早就开始流传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真实生活。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但和成年人相比,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所以只能采取这种调侃的方式排遣和宣泄心中的烦恼。同时,新童谣也给学校、父母和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孩子的生活压力,应该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儿童诗人们也要多为儿童创作一些符合时代特征、真正描述儿童天性、表达儿童心声的积极、健康的童谣。  相似文献   

19.
正童谣是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便于儿童吟唱的短歌。童谣所描述的内容通俗易懂,,语言表达形式富有儿童的情感色彩,,能大大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童谣的内容虽然显得简简单单,但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意义,通过内容的具体化,将美好的道德文化有趣化、生动化。让低年级的学生接触更多的童谣,能够引起小学生的美感和愉悦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童谣更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想象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让童谣成为习惯养成的催化剂叶圣陶先生说:"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  相似文献   

20.
校园“怪味”童谣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一)缘由 几乎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谣: 20世纪60年代的儿童,深受革命传统教育 和奉献精神的熏陶,流行的是《学习雷锋好 榜样》、《劳动最光荣》等具有革命教育意义 的童谣;70年代的儿童,流行的是《歌声 与微笑》、《小螺号》这样的童谣,尽显淳朴 的劳动人民情感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 到了改革开放的80年代,孩子们在《丢手 绢》、《小小少年》等童谣中自由成长,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