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越来越小,外事新闻的舞台却越来越大。我像穿上了童话中的“红舞鞋”,在充满魅力和激情的外事新闻舞台上,飞旋、跳跃、不能自已……外事报道是记者的“苦差”———不分节假日,没有上下班,为了二三百字的“豆腐干”,紧张得三九天冒汗。我从事外事报道三年多,时...  相似文献   

2.
世界越来越小,外事新闻的舞台却越来越大。我像穿上了童话中的“红舞鞋”,在充满魅力和激情的外事新闻舞台上,飞旋、跳跃,不能自已……抓机遇敢竞争外事采访机遇稍纵即逝。国际要人访华,特别是访问一个省,一般时间很短,大多为一、两天,安排的日程又严密紧凑,很难...  相似文献   

3.
1月18日,专机腾空而起,飞向大洋彼岸。又一次,我找到了重任甫始的感觉。又一次,我将见证不同寻常的重大外交。无数的难忘时刻1992年冬天,参加报道俄罗斯总统对中国的首次国事访问,是我第一次从事中央外事报道工作。体验长城之上朔风凛冽与热情洋溢的交接,感悟历史性外交行动的不同凡响——由此开端,在这一报道领域,我的记忆中留下无数难忘时刻。作为中央外事记者,  相似文献   

4.
现场报道好     
看报纸,总感到外事和时事政治方面的报道有些程式化、格式化,写领导人会见就是“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写欢迎外宾的宴会,就是“宴会充满亲切友好的气氛”……至于具体情景读者是很难从报道中体察到的。这哪里还有“生动”可言! 外事和时事政治报道能不能搞得生动些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一年多来的现场报道很受欢迎,说明这类报道可以突破框框,搞得生动活泼一些。  相似文献   

5.
在报道我国领导人会见外宾的新闻稿中,经常有“与外宾一一握手”的字样。为什么非要这么写呢?难道还有哪位领导人在会见外宾时不与客人握手的情况吗?如真有这种情况出现,那倒确确实实成为读者关注的新闻了。以此类推,在我们的外事报道中,可有可无的文字实在太多了。例如,我国政府与某国  相似文献   

6.
我国外事报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的邸报。在明《万历邸钞》上录有明朝与朝鲜、日本等国交往的消息。从写作上看,较为正规的外事报道也是在近代报刊出现以后才有的。我国外事报道在题材、内容上的发展变化表现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社会,我国的外事新闻多报道军事外事和政治外事。20世纪初叶也出现了少数经济方面的外事新闻。20世纪以来,外事报道体裁、表现手段有所发展。外事消息导语的出现与发展变化表现在: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新闻要素;不拘一格,花样翻新。  相似文献   

7.
想方设法找机会 4月14日,我接到第二天参加北京市领导与WHO北京专家组会见的通知。应该说,已经从事一年多外事报道的我,对于会见并不陌生。但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WHO专家首次与北京市领导的碰面,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会见的意义——这是一个重要的新闻时刻,一个看似平常的细节背后都有可能隐藏着重大新闻的信息。然而会见又不同于新闻发布会,列席记者没有主动提问的机会。我与另两位同事决定,突破定势,创造采访机会。  相似文献   

8.
外事报道从写作角度而言,关键是内容的选择和写作的技术处理问题。文章侧重从外事报道写作的技巧层面进行分析,认为外事报道的写作应实事求是;在导语写作上应勇于突破、创新;充分发挥背景在外事报道中的作用;注意采用白描、特写的手法,增强外事报道的现场感和可读性;写作语言应平实,遵循客观报道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来河南投资,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河南旅游、观光、经商,这既给我们的采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困惑和难题:如何和外国人打交道,怎样使外事报道既符合外事报道纪律,又生动有趣,充满人情味?  相似文献   

10.
王乐飞 《档案天地》2011,(4):40-43,50
一、乔冠华归龚澎领导 乔冠华和龚澎是中国外交战线上著名的伉俪外交家。 1939年4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宣传组成立.周恩来的新闻秘书龚澎成了中共第一位新闻发言人。  相似文献   

11.
一提起政治外事新闻摄影,人们马上会联想到,不就是“握手、合影、坐沙发”这“三部曲”吗?造成这种错觉,恐怕是平时看到这类照片较多的缘故。实际上,政治外事新闻摄影的内容丰富多彩,要想拍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从事政治外事新闻摄影工作已20年了,这是既工作又学习的20年。政治外事摄影活动范围小,采访现场既规定地点,又限时间,局限性很大。在和国内外同行竞争激烈的现场,要拍出有新意的  相似文献   

12.
尼克松总统昨天出乎意外地与毛泽东主席进行了会见,使他对中国为期一周的访问很快进入高潮。会见之后,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宴会上,他和周恩来总理互相祝酒,都强调共同利益,接着是轮番的巡回碰杯。尼克松总统和周总理今天下午坐在大会堂一张铺着绿色台布的长条桌前,进行第二次工作会谈。与共产党中国被奉为神圣的领袖毛主席的会见持续了一个小时。这次会见看来是在尼克松先生到达北京后第一个下午的日程上匆匆增加的。事后双方都称这是一次“坦率和认真”的会见,但是谈话的内容却一点也没有透露。这样一来,周总理昨晚为欢迎美国客人举行的盛大宴会就成了人们注意的重点。在宾主吃过一道叫三鲜鱼翅的菜之后,周总理站起来,通过电视转播,对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民致以问候,他  相似文献   

13.
1943年10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由毛泽东撰写的社论。透露了林彪到重庆与蒋介石会谈的消息。这件事的内幕,不仅在当时,就是在今天,知者也甚少。蒋介石的本意,不是会见林彪,而是会见毛泽东。早在1938年12月6日,蒋介石在广西桂林约见周恩来时,就曾提出“约毛泽东会谈”。1942年8月14日,蒋介石在重庆约见周恩来,突然旧话重提。他说,国内问题要弄好,敌人不足惧,问题在国内,想在兰州转西安时,在西安同毛泽东谈谈问题。结果,没有见到毛泽东,而有林蒋会谈。  相似文献   

14.
所谓涉外新闻,即在我国发生的涉及到外国、外国政府、外国人的新闻,其中包括我国政府与外国政府、国际组织的外交往来等外事新闻。俗话说“外事无小事”,对于媒体记者、编辑而言,涉外新闻是最需加以高度重视的新闻范畴。  相似文献   

15.
训练报道是军事新闻宣传的“重头戏”.训练场是军事新闻的“富矿”。谁掌握了成功开采和合理运用这些“富矿”的本领.谁就离军事新闻宣传的制高点更近。对于广大军事新闻工作者来说.增强采写训练报道的能力是一门必修课。提高训练报道质量的方法很多.笔者在新闻采编实践中感到.合理运用现场描写是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周内,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对于会谈的结果,各方在会谈召开之前就未抱过高的期望。六方的代表围着一张桌子坐在一起,这一姿态本身就已经是一个重大的胜利。 六方会谈的举行也是中国外交的一次胜利。朝核  相似文献   

17.
一凡 《湖北档案》2010,(6):34-35
新中国成立后,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经济特权,是贯彻毛泽东提出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外交部刚一成立,就由外交部政策委员会和领事司会同各省市的外事部门,开始着手调查外国资本在华资产。  相似文献   

18.
李念 《新闻三昧》2004,(4):15-17
经过长达六个多月频繁、曲折的外交斡旋,第二轮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终于确定了会谈日期:2月25日。面对这场全球注目就在家门口的国际性会谈,尽管知道可获有效信息很有限,但是汇报社还是决定派出强大的阵容参与采访报道。对我本人来说,虽然从事国际报道和编辑已有6年,但这是第一次亲历了多边国际会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产生了7位外交部长,他们在外交舞台上各具特色的表演,为我国在世界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政治地位。三言两语就能解决复杂的外交问题,又可以在笑谈间使挑衅的对方尴尬难堪。诸如一位外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在美国,人们总是仰着头走路,在中国,为什么人们走路总是低着头?”周总理回答:“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嘛!”  相似文献   

20.
●今年4月,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举世关注,被认为是海峡两岸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大步。解放日报记者谈小薇与上海主要传媒的记者一起随汪道涵会长同往新加坡采访,撰《历史性的会见》一文,记录了她的采访见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