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波 《老年教育》2010,(12):12-12
抗美援朝时期,苏联驻朝鲜大使及一些军事顾问缺乏战略头脑和军事常识,往往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他们在志愿军入朝前是这样,在志愿军入朝后仍然本性难移,自高自大,常在彭德怀面前指手画脚,表现得很不得体。  相似文献   

2.
许文舟 《湖南教育》2006,(11):42-42
“亲爱的”这个词,小学时我们一直是忌讳的,以为只能用在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身上,如“亲爱的志愿军叔叔”,那样才好。而有一次,我却把它用在我的老师身上。  相似文献   

3.
横向手法是记叙文写作中常见的一种描述方法,也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往往是围绕中心借助于思维的相似性而产生的联想过程。记叙文中的横向描述的特点是:围绕主题用三四个有代表性的事例,从各个方面来表现它。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横向描述法运用得很好的一篇典范性文章。文章主题是赞美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文章的导语直抒感受,明确提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紧接着三个事例表现出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气概以及国际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结语中相信人民会由衷地热爱志愿军战士。从该文的结…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战争开始前,他为保家卫国亲自组建东北边防军,参与作出武装援朝的决策。战争开始后,他参与制定志愿军的作战方针和重大战役的指挥,对志愿军的后勤保障问题倾注了大量心血,堪称“总后勤部长”。他是指导朝鲜停战谈判的主要决策人。  相似文献   

5.
确定学习思路教给读的方法──《再见了,亲人》教学谈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公园路小学李智《再见了,亲人》一课,是著名作家魏巍写的抒情散文,读来十分感人。课文写的是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撤离朝鲜时,在车站同朝鲜人民话别的情景。它是以志愿军战士向朝鲜人民话别...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叙了志愿军与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催人泪下的往事,赞扬了他们为志愿军付出“血的代价”,是志愿军的“亲人”;记叙了志愿军与朝鲜的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因此,要使这篇课文教学收到满意的效果,应披文入境,以情感人,牢牢地抓住一个“情”字。  相似文献   

7.
《一个苹果》是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记叙了在抗美援朝时期“上甘岭战役”中,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中七天滴水未进,尽管干渴得很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动人故事,生动地体现了战友之间互相关怀、体贴的阶级友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的高贵品质。  相似文献   

8.
时间:1950年11月双方主力数量:美军有几个师,中国志愿军约一个营。战况:这次战斗堪称朝鲜战场上一场最壮烈的战斗志愿军先头连只剩下6人,敌人死亡600多,敌我损失之比约为6:1。志愿军胜  相似文献   

9.
以前,在解读《再见了,亲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一文时,我总是引导学生感受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许多,却忽视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怀之情,也忽视了志愿军战士背井离乡,在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上流血牺牲,付出的更多的事实。如果学生只感受到朝鲜人民的可爱,而忽视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的话,那么《再见了,亲人》的教学就称不上真正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教学案例阅读《再见了,亲人》第一节,为帮助学生深刻领悟朝鲜大娘与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的深情,畅谈文中人物之间血浓于水、跨越国界的军民一家人的纯真友谊,一教师在引导学生初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当大娘,教师以“记者”的身份巡回随机“采访”,请看教学片断:师:通过初读,第一节主要讲的是什么?生:第一节主要讲的是志愿军就要回国了,大娘来送别,志愿军在向大娘话别时的情景。师:志愿军在向大娘话别时回忆了大娘做的哪几件事?生:志愿军在向大娘话别时回忆了大娘做的三件事:第一是为志愿军洗补衣服,第二是为志愿军送打糕,第三是抢…  相似文献   

11.
《再见了,亲人》1~3自然段分别写了朝鲜大娘、小金花和大嫂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从这三个自然段中我们可以看出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有一种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伟大情谊。其实,咱们志愿军为援助朝鲜人民抗美救国,也奋不顾身地奉献了一切。然而,这层意思却是潜在不外显的,需要我们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填补空白,以拓展文本信息,使学生能初步感知“谁是最可爱的人”。这部分内容宜放在第一部分教学之后,在第二部分中落实。由此,可作如下设计:一、补充空白,全面感知1.逆向质疑,拨动“情”弦。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付出了一切…  相似文献   

12.
电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能变静为动,超越时空界限,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突出训练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营造情感氛围,拓宽学生视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激发兴趣,营造氛围小语第八册《再见了,亲人》一课中,作者用真挚的感情描绘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从朝鲜撤回,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不舍的动人场面,展开了一幅军民鱼水情深似海的画卷。全文紧扣“亲人”展开,从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入手,从不同角度选择了三个…  相似文献   

13.
陈冠任 《老年教育》2006,(11):11-13
1950年11月1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胜利结束抗病援朝第一次战役后,志愿军总部召开战役总结会。  相似文献   

14.
贾文先 《下一代》2010,(10):5-6
全体夏令营营员、同志们、朋友们: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60周年。为了纪念60年前中华好儿女爱祖国、保和平的壮举,为了表达中华青少年“学志愿军光辉事迹,走志愿军光荣道路,举志愿军英雄旗帜,做志愿军精神传人”的坚定意志,为了传承和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你们在炎热的夏日里克服一切困难,干里迢迢地赶到鸭绿江畔,会合在丹东这座英雄的城市,抗美援朝红色风景区,参加第九届中国“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  相似文献   

15.
李芊 《下一代》2010,(11):7-7
今年我参加了第九届全国"火炬引导我前进"朝鲜夏令营活动。在活动中,我和其他营员们来到留有志愿军光辉足迹的红色景区和多处抗美援朝志愿军英烈墓地举行祭扫活动,实际的体验和亲身的感受让我受益匪浅。近几天,我又观看了电视剧《毛岸英》,和之前的活动相对照,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志愿军战士、对毛岸英叔叔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课前2分钟,用多媒体播放配有当年抗美援朝画面的&;lt;志愿军战歌&;gt;)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就是唱着同学们刚才听到的雄壮的&;lt;志愿军战歌&;gt;出国参战的.今年正好是志愿军赴朝参战50周年.前不久,有当年参战的志愿军老战士,去朝鲜祭奠长眠于异国他乡的战友,他们在烈士碑前,热泪长流,久跪不起……此时此刻,当年在朝鲜与美军作战的场面,尤其是就要回国时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历历浮现在他们的眼前.……  相似文献   

17.
在志愿军某部高射砲营第三连的第二号砲上,飘舞着一条鲜艳美丽的红领巾。这条红领巾原来是国营天津第二棉纺织厂职工子弟学校的少年儿童队员十三岁的女孩子石秀英佩带的。志愿军归国代表田雨到这个学校作报告时,石秀英就把这条红领巾献给他,请他带给前线的志愿军战士们作纪念。田  相似文献   

18.
刘勤 《小学生》2010,(1):51-52
《一个苹果》是北师大版第九册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一个苹果为线索,讲了在上甘岭战役中一个战火纷飞的夜晚,火线上防炮洞的八个志愿军战士“吃不完”一个苹果的故事,歌颂了革命战士之间深厚的阶级友爱和艰苦奋斗精神。课文重点写了苹果在八个人的手里转了两圈为什么还剩下大半个。从而让学生体会出这是人民志愿军队伍里特有的战友关怀。为了突出这一教学重点,结合这篇课文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9.
《再见了,亲人》一文,主要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在车站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赞扬了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而课文的第二段,主要写了志愿军与小金花告别时的情景,在追述小金花协助妈妈营救志愿军侦察员老王的经过之后的文章中  相似文献   

20.
1952年7月的朝鲜战场,敌机在头顶上盘旋,炮弹在身边爆炸。我志愿军战士驾着坦克、拉着大炮,大踏步地向前线运动——夏季反击战即将开始,紧张的气氛一触即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