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不是生产方式一体化火某种社会制度普遍化,而是交往方式的一体化,是作为生产力手段和途径的商品和市场经济全球得到认同。交往范围的扩大、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想发展生产力、走向现代化,它都必须对外开放,因而必须遵循世界共同的交往原则,这就是以市场交换为基础的交往原则。  相似文献   

2.
赵维学 《现代情报》2005,25(12):100-101
本文从现代图书馆特征入手,通过对高校图书馆主体空间的架构与特征分析,阐述阅览空间和交往空间的开放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世界上任何一种动物,从最简单的粘液霉菌到高等的哺乳动物,都利用自己特有的交往方式进行信息交流,以协调个体之间的行为。通过有效的交往,动物可以进行种类辨认、社会合作、性的引诱和辨认、求爱和交配,以及抚育亲子等行为,从而维持个体与群体的生存与繁衍。 动物的交往系统 一、动物交往系统按感觉器官性质的分类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强调主体之间交往的合理性,主张在主体之间形成对话关系以此达到相互之间的理解与一致。研究生教育是开放性的教育,这一行为的主客体的特征,决定了研究生教育必须具有与其他阶段教育不同的发展模式,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中的主体对话机制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论网络交往伦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空间的崛起 ,使交往伦理面临一种全新的境遇。与现实社区中建立在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往基础上的交往伦理不同 ,网络交往伦理是以身体不在场的匿名交往为基础的 ,因而具有道德主体不确定、伦理规范多元化、道德评价尺度相对化等特征。建构网络交往伦理的根本目的 ,在于引导网络交往迈向一种真正平等、民主、自由、兼容、共享、公正、和谐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交往是主体之间的自由自觉的交互活动,它与一定的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交往异化是指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作为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不得不进行的一种被迫的社会活动,私有制是造成交往异化的深层物质根源,现代社会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交往异化在当代社会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合理的主体交往结构、提供人的全面发展的空间来寻找扬弃交往异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程序合理性,主体问的对话和交往参与者的自我反思与批判是构建交往理性的重要前提.哈贝马斯在改遗传统解释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批判的解释学,把交往理性建构在一种反思的意向性和交往主体对传统进行批判的反思之上,使之成为一种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的、开放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教育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强,在社会价值观念的渐进与演变,以及信息渠道丰富与扩展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表现出种种困惑和冲突。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呼吁人们回归生活世界,重视主体交往行为的合理性,其思想对于我们深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宋田田 《科教文汇》2007,(11Z):190-190
本文考察了马克思交往理论创立、完善与发展的历史过程。立足于当代社会交往出现的新情况,揭示了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基本思想。并结合全球化进程的现实状况,指出马克思交往理论对当代全球化进程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了马克思交往理论创立、完善与发展的历史过程。立足于当代社会交往出现的新情况,揭示了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基本思想。并结合全球化进程的现实状况,指出马克思交往理论对当代全球化进程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了马克思交往理论创立、完善与发展的历史过程.立足于当代社会交往出现的新情况,揭示了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基本思想.并结合全球化进程的现实状况,指出马克思交往理论对当代全球化进程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沈陵 《内江科技》2014,35(9):72-73
<正>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企业社会责任呈现出三个新的发展趋势,即企业有关社会责任的活动已经逐渐从义务上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化、企业社会责任投资蓬勃兴起。1前言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进  相似文献   

13.
刘茹 《科教文汇》2010,(23):164-165
本文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将交往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重点从师生关系、学习效果探讨音乐交往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及实施策略,提出构建音乐交往教学模式的设想,以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虽与当年马克思所说的世界经济一体化有所区别,但资本世界化的实质并未改变。面对这一现实,大学学术研究必须深入地研究经济全球化的二重性,正确解析世界“一体化”与“多样化”的关系,重视对人的交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春晓 《今日科苑》2010,(9):102-102,104
输油管道作为全球化背景下新兴产业,犹如一条链接着全球交往与沟通的桥梁,加快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速度,加强了信息技术的研究的深入,加深着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与联系。对此在全球化背景下讨论中国输油事业的发展和代价具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交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近年来网络虚拟交往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交往模式,为人们提供了平等交往、广泛联络、自由活动的新平台,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交往领域,对人们的交往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但网络虚拟交往并不意味着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否定,恰恰是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发展和补充。因为不管是现实当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是虚拟网络中的人际交往,交往主体都是社会的人,都离不开社会实践。网络交往就其本质来说也是一种实践活动,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体现在其中,并未超越马克思所讲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知识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肇端,全球化浪潮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推进并产生诸多新问题。 全球化具有技术一体化、经济共同化、文化对话化、交往跨国化等特点。整个世界的经济和文化不再局限在民族国家范围内,生产投资和技术信息的跨国流动使全球连通,新的跨国社会组织和社会群体变得更有活力和支配权力。新的利益分配和国家发展战略,使“全球化”在不同阐释群体中歧义迭生:有理解为跨国的全球相互依赖,有理解为“世界体系”的重新组合,还有理  相似文献   

18.
李惠 《科教文汇》2009,(33):3-4
计算机网络以光一般的速度延伸到世界各个角落,把地球变为了地球村,人类个体几乎成了村民,成为了时代的产物——网络人。也即网络主体。网络主体充分发挥着人的主体性,他们在理想的环境中利用交往媒介进行着充分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对等互动,一方面促进了科学技术及社会生活的进步,另一方面作为主体性的人,其劣根性也必然会随着主体性的发挥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们需要网络主体的主体性的发达,需要社会的进步,但如今我们又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提升网络主体的主体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沈珏敏 《科教文汇》2014,(28):10-11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主体意识的觉醒,“交往”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交往理念”是指导交往活动的重要因素,它的核心是“追求平等”和“尊重双方的主体性”,即追求交往双方的平等性。将“交往理念”引入军校道德教育,具有很大的价值。具体体现在:有助于促进道德教育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还有助于学校道德教育更具时代性。  相似文献   

20.
余蓝 《中国科技信息》2005,(13):219-220
不同文化并存为中外学生交往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外学生交往从微观层面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碰撞与融合,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师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国际型大学必须将多元文化纳入到教育的视野,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全球意识,在对不同文化的深刻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增进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认同和弘扬,赋予学生一种文化意识、文化特征和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