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7月至2008年5月,我国CPI涨幅持续高于5%的"警戒水平",通货膨胀压力逐步加大,内部失衡明显;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额接近2006年顺差额的两倍,外部失衡加剧.我国内部失衡的原因在于外部失衡严重,而外部失衡严重则在于消费不足.因此,只有扩大消费需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的内外部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2.
国际收支失衡条件下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收支对一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基础货币投放量和货币乘数.在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情况下,可能会使央行对社会流动性的控制陷于被动的局面,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央行政策目标的实现.我国目前国际收支中存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情况,尤其是资本项目顺差所占比重较大,导致央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而且基础货币投放缺乏经济基础,进而导致通货膨胀等经济过热因素在我国经济运行中潜在累积.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及资本和金融账户持续多年的双顺差。这种结构在国际中并不常见,它具有独特的形成条件,对我国经济起着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及弊端,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从分析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入手,指出我国目前的流动性过剩是由于国际收支持续巨额双顺差所致.同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1.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原因1.1持续的双顺差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外,中国一直保持着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进入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更出现增加趋势。2002-2004年,金融危机影响完全消除,我国外贸恢复了快速增长,导致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外汇储备的累积正是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集中体现,双顺差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到2006年2月底,中国外汇储备首次居世界第一。现中国已累计了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成为世界第一外汇资产持有国。  相似文献   

6.
从阐述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和现状入手,通过回归分析,考察了国际收支双顺差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检验了货币供应量在外汇储备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之间起到的一定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外汇储备增加能够推动国内生产总值的提升,且货币供应量在二者关系中起到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2014年第二季度以来结束了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态势,而转向经常项目顺差,资本与金融账户逆差,国际储备下降,净国际资本流出的"新常态"。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首先运用汇率的国际收支说进行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影响的理论分析,然后选取汇率、净国际资本流动、利差3个变量,采集我国2006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四季度的国际收支季度数据,构建VAR模型,分析国际收支结构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国际资本流动相当敏感,国际资本的流出,国内外利差正向扩大都会造成人民币贬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已经持续了10多年,其中的大部分来自于经常项目的顺差。这种双顺差的情况由诸多原因促成,但根本上还是全球经济的失衡。一直以来,由于处在微笑曲线的最底部,我国的劳动密集性产业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加工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经常项目余额。另外,还有一直以来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等的导向作用以及陈旧的经济发展观念,都促使我国在经常项目巨额顺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虽然2009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经常项目的继续增长,但这只是再次证明全球经济失衡对我国顺差额的影响。至于未来该如何应对双顺差,特别是经常项目顺差,应该更多地着手于内部的经济调整和政策修改,再适当的加之以外部合作。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国际收支出现长期持续“双顺差”现象。理论上劳动报酬占比与国际收支间存在内在联系。基于对外贸易流量和资本流动两个层面,本文建立劳动报酬占比影响国际收支的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也表明:劳动者报酬下降是导致长期持续“双顺差”的重要原因,提升劳动者报酬是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由此,宏观经济政策应顺势而为,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论货币币值变化对我国对外投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去年年初开始,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就频繁的向国际社会发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同时也由于我国国际收支的顺差等情况.使得人民币面临了升值的压力。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深入分析了人民币币值变化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为货币供给超过实体经济的需求.国际收支顺差、储蓄率过高和银行资金运用不充分是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流动性过剩在增加通货膨胀压力、推动资产泡沫形成、加大银行信贷风险等方面对宏观经济造成负面影响.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除了运用货币政策进行调控外,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培育市场和拓展投资渠道等手段,对过剩的流动性进行分流和疏导,使其转变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现实资源.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大多根源于深层次的结构性因素,货币政策调控只能为结构性调整创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短期内,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格局不可能改观,人民币升值和外汇占款激增,还会使流动性不断增加。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来进行宏观调控,虽可以降低货币供给的乘数效应,却不能有效控制货币供给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汇率与物价的关系,得出了汇率下降(即本币升值)物价水平下降的结论。但是,我国汇率与物价水平变动的实际情况却与理论产生了背离:在汇率水平不断创造新低的同时,我国的高通胀压力却迟迟得不到有效的缓解。结合现实,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格局、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大量资本的涌入以及全球的流动性过剩解释了现实与理论背离的原因。最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一步验证了汇率与物价单向相关关系的存在,并且表明,汇率对物价的影响是滞后的。  相似文献   

14.
1978—1994年,人民币名义汇率从1:1.7贬值到1:8.7,造成人们的思维定式,似乎人民币不可能升值。其实,人民币连续大幅度贬值和汇率体制改革有关。当财政、价格和汇率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以后,汇率走势就由外汇供求关系决定了。中国连续多年保持国际收支顺差,自1994年以来一直有升值压力,只不过政府为维护出口,进行了公开的市场干预,收购外汇以保持人民币不升值,国家外汇储备由此而激增。  相似文献   

15.
美国、欧盟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中国的贸易顺差大部分由其他国家转来的,中国特殊的进出口结构也是造成大量顺差的重要原因.从我国经济运行和经济安全角度看,考虑到服务贸易逆差和资本项目的不稳定性,维持适度货物贸易顺差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石刚 《预测》1996,15(5):6-8
1996年我国国际收支分析与预测石刚(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1“八五”期间我国国际收支的简要分析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总汇,国际收支的状况不仅全面反映了本国经济与外部经济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且其变化会对国民经济的走...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加强对外汇资金流入和结汇管理的措施.但仍无法扭转我国外汇顺收与外贸顺差间差额持续扩大的状况.从晋城市来看,2004年外汇顺收大于顺差2504万美元.本文旨在通过调查揭示目前外汇资金流入和结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外汇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实际工作需要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经历了2010年的汇率之争,2011年美国更是推动所谓人民币汇率操纵法案。对此,本文研究了人民币汇率美国的国际收支关系。得出结论人民币汇率与美国的国际收支没有必然的正向关系。也即,人民币升值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和当前美国的国内问题。  相似文献   

19.
美国、欧盟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中国的贸易顺差大部分由其他国家转来的,中国特殊的进出口结构也是造成大量顺差的重要原因。从我国经济运行和经济安全角度看,考虑到服务贸易逆差和资本项目的不稳定性,维持适度货物贸易顺差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2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及Trademap的分类贸易数据,估算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中隐含的二氧化硫,并利用结构分解技术对排放量进行分解,结论表明我国对大部分主要贸易伙伴都是污染顺差.建议.一是“奖出限入”的贸易政策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应适当减少出口并鼓励进口.二是调整贸易结构,限制高污染产品的出口并增加进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