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章善玉报道:日前,武警江苏边防总队2006年党委扩大会上宣布:军报新闻函授学员、江苏镇江边防检查站士官报道员费伯俊被评为“优秀报道员”,这是他连续第四年被上级评为“优秀报道员”。费伯俊同志曾先后4次参加了军报新闻函授学习,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学员”。去年,他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发表新闻稿件220多篇(幅),为其所在部队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作出了重要贡献。费伯俊获“四连冠”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人过30不学艺”.可通许县农行的谢天民是退休以后,才与新闻事业结下不解之缘的.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这个大背景下,适应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的各种有关商品、市场、消费、需求以及收入等民意调查,开始进入我国的新闻媒体。从而,促使以各种民意调查结果为新闻的报道——精确新闻报道,在我国媒体中迅速崛起。公众需求的变化与精确新闻的走俏在把效益和效率放在首位,视时间如金钱的市场经济下,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际交往和沟通越来越少,与此同时,迅速发展的大众传播业,使人们对媒体的依赖也愈来愈强。但是,依赖谁、依赖什么内  相似文献   

4.
黄团元 《新闻记者》2008,(12):58-58
已故作家浩然在<河北日报>担任记者时,写过一篇<中共后钱庄党总支领导农业社抓紧开展春耕生产>的长篇报道.写稿时,该社生产任务还没完成.浩然想,将稿件送邮局寄发到报社编辑编稿见报,至少需要5天;而生产任务不需5天就可完成.  相似文献   

5.
所谓"三农",基调是农业,基地是农村,核心是农民。我国是个农民占大多数人口的国家,农村市场不仅是经济上需要大力开拓的市场,也是新闻产品需要占领的大市场。随着农村人口文化知识水平的逐步提高,他们对新闻产品的需求在同步增长,农村新闻市场展现  相似文献   

6.
所谓“三农”,基调是农业,基地是农村,核心是农民。我国是个农民占大多数人口的国家,农村市场不仅是经济上需要大力开拓的市场,也是新闻产品需要占领的大市场。随着农村人口文化知识水平的逐步提高,他们对新闻产品的需求在同步增长,农村新闻市场展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前景。“三农”新闻报道,是党和政府农村宣传工作的重点,是培养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7.
纵观今年的"黄金周",几乎所有媒体都报道了各地景区游客量、旅游收入均创历年新高,少有从另一个角度去报道此间引发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问题文章。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报道中,平衡既是一种原则,也是一门艺术。新闻传播实践也表明,受众想要了解全面的信息、多方的观点,做出自己的判断,从而真正感受到新闻报道的全面、客观、公正。从这个意义上讲。平衡又是新闻报道的一种理念。是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树立平衡的意识。运用好平衡的原则和艺术,避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发展,我国国民的生活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正在逐渐改变,很多困扰"三农"问题解决的深层次矛盾正在破解中。在这种除旧布新的时代中,整个社会尤其是广大农村涌现出许许多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和新人物,这就为新  相似文献   

10.
林振丰 《视听纵横》2009,(4):114-114
纵观历年来新闻媒体的好新闻及在地方乃至全国获奖新闻中,有不少是以小见大的新闻作品。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之一,往往就是通过一件小事,反映人们的精神面貌、全新的时代精神、伟大的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1.
“建设性”的精髓在于不仅要提出问题,更要着眼于“解决问题”,不仅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高手”,还要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家”。加强报道建设性是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转型期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特别要求和高标准要求。“建设性”的多维思辨——新闻报道建设性含量的大小,已成为衡量新闻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尺,并成为各家媒体进行报道优化与改革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第二炮兵某部党委始终把新闻宣传当作开展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展现官兵风采的"重要舞台"和进行对外宣传的"形象窗口",演好新闻报道工作的"三重奏",新闻报道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多次被上级机关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3.
姚兰 《新闻窗》2008,(4):37-37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宣传的总任务、总要求,也是新闻宣传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新闻单位要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必须把握好度。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把握度的观念和正确的标准,二是要能通过科学的思想方法把握准度,三是要善于在新闻宣传中体现好度。这三方面,也是对新闻工作者自身素质的客观要求——政治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报道热点已成为一种新闻现象。对这种现象如何认识?怎样才能搞好热点报道?这是我们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一、热点新闻产生的大背景当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各个阶层、各种社会集团的利益都处在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在这调整变化过程中必然出现一些引人注目,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一些政治、经济事件和社会问题,这些都是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15.
近来阅读报刊,发现“大力”、“大办”、“巨大”、“很大”等字眼出现频率很高,有的同一张报纸竟出现多条含有这类词语的标题。甚至连一些一般的、局部性的工作报道也轻易使用这一类词语,实在没有必要。几十年来,我们吃了不少“大力”、“大办”之类的苦头,有不少事情,开始高喊“大力”、“大办”,最后效果不佳,甚至造成危害。我认为随意使用这一类词语有以下几个弊端:一、看标题很来劲,其内容平平,给读者以华而不实之感。二、容易给读者造成误导,以为又要搞什么运动了。三、没留有余地,把话说得太绝。四、容易刮“风”,使下面无所适从,不…  相似文献   

16.
我们常说,记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这洞察力表现在善于审时度势,在宏观上把握大方向,在微观上细致入微,善于挖掘事实中深层次的东西。新闻报道中的“小题大作”实际上就是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或揭露社会的消极面,讲清一个道理,给读者以有意义的启迪。全国获奖好新闻《会计伢嫌我油壶小》,文章写出十一  相似文献   

17.
18.
《声屏世界》2010,(8):66-66
“第一时间”是模糊的时间概念,它同新闻报道中的时效要求相违背。新闻报道中涉及到时间的任何模糊用语都是掩盖时效慢的一种手法,模糊语言表达不符合新闻时效用语应该准确的要求,应当杜绝。媒体运用“第一时间”的初衷是为强调时效性,增强新闻必须“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我国政务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瘦身”日见成效。衍生和关注政府事务的各类政务新闻今天也到了“瘦身”的时候了。怎样“瘦身”而不“伤身”呢?很显然,政务新闻的改革,并不是简单的削减报道内容和长度。笔者认为因该避免过去“大而全”的报道模式在“巧而精”上下足功夫。打开电视或者翻开报纸,很多人都会说"现在的新闻有四多:会议多、形式主义多、领导讲话多,内容重复多”。特别是在一些政务新闻中,常常是面面俱到、长篇累牍,这种“大而全”的报道形式,受众看完后不知所云,最后留下的印象是“噢,今天开会了!”造成这种“大而全”…  相似文献   

20.
“×市部分堤段和防汛物资未达到二级防汛要求”、“×市:实行铁的防汛纪律,严格落实防汛责任”,上面两个标题的新闻,内容都是关于某市防汛工作。“巧合”的是,两条新闻在24小时内先后出现在某省台新闻节目中,一贬一褒两条报道,立场截然不同,真可谓“翻云覆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