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实然状态下,"预设"与"生成"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目标,"生成"仅体现在课堂之上,甚至出现了"假生成"。而在应然状态下,"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可以通过三维目标科学实现"生成"。在实然迈向应然的过程中,"问题教学"方式是"预设"和"生成"有效实施的操作平台;"立体剪裁"方显生成本色;要及时点拨,创造意外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宪政建设的必要性要求我们对我国宪政建设的前提假设作一番检讨,研究宪政问题要以一种温和的、适度怀疑的、实用主义态度.我国百年宪政史的目的在于“富强”,从这种研究态度出发,那么我国目前宪政建设急需的就是宪法司法化.  相似文献   

3.
从政府主导的制度设计、工具理性的价值引导、培训为主的项目安排、相对单一的经费来源等,分析了我国现代大学教师发展制度的实然状态,并从层次分明的制度设计、认知理性的价值引导、需要主导的项目设计以及多元并举的经费保障等四个方面,探析我国现代大学教师发展制度的实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论教育制度变革的观念前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制度变革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的基本条件.教育制度变革有其观念前提.对教育制度变革的现念前提何以可能和何以必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教育制度规范从道德(规范)中分化出来以后,就获得了自身相对独立的发展途径与形式,具有了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在发展过程中日趋完备化、技术化、实证化.日益偏重于理性、逻辑性、客观性、自我利益以及教育效率重要性的教育制度规范在其实际运作中给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因此,浸润着道德精神、道德情怀的教育制度规范,无疑是其合理运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制度伦理:师德建设的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德建没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的内容,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师现实道德的缺失,使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实然的师德建设与应然的师德建设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迫使人们超越固有的思维定势,在更广阔的理论空间去找寻师德建设创新的路径一本文选择的路径是制霞伦理。  相似文献   

7.
人性的自私、有限的慷慨和资源的稀缺产生了正义制度。休谟的"无赖原则"认为,政府在制度设计上应该把成员设想为谋求私利的无赖之徒,然后采取措施严加防范,并使无赖之徒从私利出发在行动上表现出美德。正义制度对人的德性有一种形式上过滤的功用,让美德通过而无赖通不过。制度也是一种智慧,如果制度能改变人们的认识观念,使一种无耻的行为又被看做一种愚蠢的行为,那就使大部分理智健全的人的道德表现形式更符合道德,这至少能够在形式上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是基于传统文化发育基础和现实文化空间基础上的“辩证生成”过程。前在预设规约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认同的根本价值和有效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认同得以生成、得以有效运行的“客观规定”和“主观约定”。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寻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认同最大化,必须合理设定“主体间性”、“权义关联”、“道德伦理”、“价值存在”和“理性支持”等张力区间。  相似文献   

9.
教育制度作为规范主体教育行为、促进教育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规则体系,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形式都受着主体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的影响、指导和支配.教育制度的形成、发展与变革都有其教育观念前提,在现代社会确立教育制度的观念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育制度作为规范主体教育行为、促进教育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规则体系,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形式都受着主体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的影响、指导和支配.教育制度的形成、发展与变革都有其教育观念前提,在现代社会确立教育制度的观念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哲学史上来看,历史目的论总是关联于在思想上为历史设置一个主体。马克思通过消解这一主体,即将历史看作是现实的人的活动的产物,在根本上终结了历史目的论。在马克思看来,目的只能是现实的人的目的,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是人之为人的根本特征,并造就了人的历史性存在方式。而就"目的"本身而言,马克思认为它是现实的人立足于一定的实践活动情境所制定出来的一种观念,并具有现实性和有限超越性的特征。作为指导性的观念,目的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为止所谓的哲学方法论,是西方哲学范式下的方法论.事实上,与西方哲学方法论相对应,我们有自己的中国哲学方法观.提出中国哲学方法观这一名称是为了与西方哲学方法论相区分.要想解决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就必须确立自己的方法论,中国哲学方法观为捍卫中国哲学的主体性找到了一个有力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13.
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转化:一个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行政区经济作为一个过渡性质的经济类型向经济区经济转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本文论述了行政区经济的运行带来的一些主要问题,通过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来解释行政区经济的形成是地方政府间博弈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行政区经济成因的制度分析,提出用制度创新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致力于建构终身教育体系,但还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宣称已经建立起终身教育体系。因此,研究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原则、基本架构,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式的分析与探讨,以期对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文化传统有着自己固有的制度范围和价值取向,体现着独特的民族心理和经验。文化传统对数学课程设置有很大影响。一、中国数学教育形式上完全运用了西方数学教育模式,然而文化心理上却不自觉地运用着中国传统的数学文化观。二、中国文化传统强调文化中的德育精神,强调德智统一、以德统智,以及寓德于一切文化中。这是我国数学课程在内容和目的设置时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请示报告制度。请示报告制度为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党与军队的建设提供了制度保证,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在新时期,它仍然存在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它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有利于推广党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有利于提高党的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完善党的干部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一般意义上讲,增强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就要加强对国家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但由于后发国家特殊的国情和不断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基础随历史进程的变化发生了变迁,新中国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构建也随中国共产党合法性基础的变迁而一波三折。  相似文献   

18.
粱励 《教育学报》2001,(9):32-36
文章论述了情感在教育过程中具有的六大功能.阐述了建立科学的系统的历史学科情感教育目标体系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并从目标分类和水平层次两个层面探讨如何构建历史学科情感教育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较之西方美学推崇的外在形式和谐,发源于天人合一的深远背景、以自然、社会、人生的和谐为基础的中国艺术的和谐之美,更加深入地触及到了"和"的本质。这主要在于:(1)由天人合一所推衍出来的意境创造理论,正确地体现了审美主客体的相互关系,产生了一种独具风采的审美样式,具有最高的审美价值。(2)揭示了和谐的实质,将艺术辩证思维和方法引入审美领域、启发美学家艺术家们自觉地运用相反相成的法则,将各种矛盾对立的因素有机协调起来,以造成一种起伏变化、抑扬曲折的艺术审美效果。(3)作为一种思想原则,"和"演化出了诸如虚实、情景、文质、风骨、奇正等一系列相对范畴的精湛论述和运用,对后世美学艺术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政治正义问题始终是政治哲学与政治实践的中心问题.政府问责不仅是我国建设责任政府的关键,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正义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我国政府问责制建设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出现了诸如政府责任缺乏明确界定、政府权力缺乏刚性约束、对政府官员失责违规行为缺乏有效追惩以及问责主体单一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明确责任、构建多元问责主体、公开政务、扩大公民参与等制度的建设,使我国的政府问责得以制度化和长效化,进而在制度上确保社会主义政治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