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鼠妇的饲养     
沈雁 《生物学教学》2003,28(1):24-24
鼠妇 (Porcellio)又称潮虫 ,在南方也叫“西瓜虫” ,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潮虫亚目。它们的身体大多呈椭圆形 ,长 15~ 2 0mm ,灰褐色 ,体表有颗粒状突起 ;常能卷曲成团 ,是草食的陆栖类群 ,口器咀嚼式 ,为甲壳动物中唯一完全适应于陆地生活的动物 ,从海边一直分布到海拔 4 70 0米的高地。鼠妇种类较多 ,身体能够卷曲、第一触角短小、后 7对胸肢变成步足 ,特别是腹肢有气管肺等都是对陆地生活适应的结果。但是 ,它们都需生活在潮湿、温暖以及有遮蔽的场所 ,不像昆虫和蜘蛛那样高度适应于陆上生活。常见的种类有潮虫科、…  相似文献   

2.
鼠妇(Procellio),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亚纲等足目,又名普通卷甲虫,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初中第七册上册"光对鼠妇生活影响"中的实验材料,由于在城市中很难找到,因此,鼠妇的长期饲养和日常管理十分重要,现介绍饲养和管理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中第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组织好这一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笔者通过对周边地区的一些学校的调查发现,许多学校或教师并没有认真组织学生进行这一重要的探究活动,有些教师虽然组织学生开展了这一探究活动,但因为一些方法或细节问题,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鼠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描述了鼠妇属动物的一般生物学特征,介绍了中国常见的几种鼠妇属动物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地区常见鼠妇的采集和性别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阴暗潮湿、土质松软、腐殖质丰富的地方可采集到大量鼠妇.通过对鲜体标本的观察,找到了鼠妇性别鉴定特征,该特征容易识别,简单易行,这对鼠妇的饲养和生活习性研究有一定指导意义.性别鉴定特征如下:采集到鼠妇后将其身体翻转,观察不具有胸足的腹部腹面,若表面平滑,没有刺状物即为雌虫,若有长刺状物,则为雄虫;对处于繁殖期的鼠妇,采集到鼠妇后,将其身体翻转,观察其身体的具有胸足的腹面,若腹面隆起、透明、呈淡黄色,则为即将分娩的雌性鼠妇,若不具该特征则需观察其腹肢有无变形.  相似文献   

6.
王琳 《中学生物学》2009,25(11):48-49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中第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若能把这一实验做成功,对学生的科学探究信心的建立和能力的培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教材中对实验用具和方法没有细节上的描述,笔者在几次教学实践中,因为一些方法或细节问题,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选好实验材料和用具,做好此探究实验将使学生对各种探究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在城市或农村房前屋后的草坪、石块、花盆底下极易找到。鼠妇爬行较缓,一受惊吓就缩成球状,很容易抓到。  相似文献   

8.
鼠妇和卷甲虫都是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亚纲、等足目,潮虫亚目的动物,是一类小型陆生的甲壳纲动物,成虫体长一般在2~15mm之间,最大者可达30mm。体长卵圆形,背腹扁平。身体分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头部有触角2对,第1触角很小,第2触角发达;胸部发达,有胸肢8对.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中安排了“饲养和观察蚯蚓”的探究实验,实验中有一项内容是探究蚯蚓在不同平面上运动的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确刚毛的作用,教材中的方法是把蚯蚓分别放在粗糙的纸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来比较其运动的快慢,按此方法学生往往得出蚯蚓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比在粗糙的纸上更快的相反结论。经过分析原因和反复改进实验,有了较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对“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从制作、操作方法及优点等方面介绍了该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1.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是初中生物学新教材的第一个探究活动,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选择用鼠妇做实验也有其局限性,针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人教版初一《生物学》教材中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教材安排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步骤,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同时认识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鼠妇为探究对象,并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亲自捕捉鼠妇,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生物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张敏 《吉林教育》2006,(12):41-41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并于同年出版发行的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的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之前的旧《生物学》教材“动物行为”部分就有。  相似文献   

14.
七年级第一个需要探究的活动是“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如果教师能通过实验开展好这堂实验课的教育教学任务,就可以使中学生在中学阶段首次接触生物课时,激发起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生物学的思维;使他们懂得怎样去热爱大自然,怎样去探究自己未知的生命科学,唤起他们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体会到生命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在他们将来踏入社会,从事与生命科学相关或相近的学科时,能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思想理论基础和积累实践经验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课程做了教学设计,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会设计一组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装置的设计、制作及使用步骤。  相似文献   

17.
该文编译自美国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的Laboratory Manual to Accompany Essential of Biology(作者Sylvia S.Mader)一书的第—个实验(Sclentific Method),该实验通过一系列有关鼠妇的研究,渗透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1探究鼠妇对光、温度因素时用少许吸水纸把培养皿底部铺满、铺平,然后使吸水纸吸水. 原因:a.鼠妇易钻入吸水纸下不动,影响观察效果.b.若不铺湿的吸水纸,鼠妇遇刺激蜷曲成球后再伸开,常常腹面朝上,培养皿底面光滑,鼠妇很难翻转过来.2探究光的影响时有如下几个方案,既简单,又经济,观察效果也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七年级生物学课的第一个探究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这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但由于实验中的主角“鼠妇”在有些学校(特别是城市学校)来说,“货源”不足,影响了实验的开展。而蚯蚓。则比较容易得,学生也熟悉。我们经过实践,用蚯蚓替代鼠妇来做“水分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的探究,取得较好效果。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课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实验作为初中生物学教学的一种新的实验形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归纳结果和评价延伸,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教学实践中,以“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节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