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现代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惩罚与奖励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方式,问题的关键不是学校管理不能使用惩罚,而是如何实施更为有效、恰当的惩罚。为此,加拿大心理学家John Huberm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积极惩罚思想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启示。这种管理思想最初应用于企业管理,其基本信念是:每个员工,即便是"捣蛋分子"都是成熟、负责、可信任的成年人,如果管理者能像成人那样对待他们,他们就会表现得像个成年人。因而惩罚的目的不是让员工在强制的要求下被动地改进,而是着眼于让员工自己承担决策和责任。  相似文献   

2.
吴兴平 《江苏教育》2006,(6A):18-19
校长管理学校,不像机关官员的行政管理那样层级森严、程序严谨,也不像企业老总的经营管理那样运筹帷幄、精打细算。校长管理学校的终极目标不是完成指标任务,也不是批量生产标准件,而是育人。育人,是校长一切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里的人,主要是指教师、学生。作为被管理,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凡是知书达理之人,他们往往不需要太多的“管”;同时,他们又是学校的主人,也是管理,既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又要进行自我管理,他们应该在“不管”的状态下自觉、自由、自主地成长。育人,不是靠权威而是靠智慧。作为校长,存“管”与“不管”之间的开阔地上,  相似文献   

3.
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准备在全球推广《德胜员工守则》,他们认为,真正代表中国管理创新的不是华为,不是海尔,不是联想,也不是TCL,而是德胜洋楼日本管理大师河田信认为,德胜洋楼代表中国管理的一个范式。  相似文献   

4.
如何实现人性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企业管理制度的演变是从人治到法治,现在则正走向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不仅是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也是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对企业管理者基本要求。现代企业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既不是生产的指挥者、调度者,也不是人际关系的调节者,而是一个引导者、领路人,他们的主要任务在于向员工说明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引导员工向规范的行为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企业管理者最怕的是出奇不意地接到员工的辞职信,人员的非正常离职,尤其是核心骨干员工的离职,往往让管理者感到被动。就像复印机用光了纸,就像订书机没有了订书钉,他们总是在最不合适的时候离开。管理者应该反省:是雇主不仁还是员工不义?是招人策略有问题还是用人机制出了毛病?是经营思路产生偏差还是企业文化变了味?所以,离职管理绝不是一个简单而轻松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还有两个星期就要小学毕业考试了,别班的学生都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去。而我班,我班的学生真让我头疼,并不是学生笨,而是他们活跃调皮得让我头疼。尽管我起早贪黑地备课改作业,上课时声嘶力竭,对调皮捣蛋大声训斥,动则惩罚,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7.
传统教育认为,父母是权威,他们的命令儿童必须无条件服从;儿童是知识和道德的被动接受者,灌输是成年人的唯一教育法则:任何对长者的反抗都是大逆不道,应当受到惩罚。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给儿童的彻底解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尊重儿童,让儿童回归自然,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是卢梭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8.
张锐 《教书育人》2008,(3):30-31
在现代组织管理中,奖励和惩罚一直被视为不可或缺的管理方式.尽管目前的教师管理倡导褒奖与鼓励,但惩罚依然有着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惩罚实质上是通过施加一个不愉快的事件,使得不想要的行为或结果频次减少.目的就在于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哪些行为是组织不想要的,从而加以改进,以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但作为学校的教师管理,我们在使用惩罚的过程中需要视角的转换和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对于一位普普通通的班主任来说,大量时间都在做一些小事。但是从我的实践来看,怕就怕连小事也做不到位,小事也做不好。首先,确立指导思想意大利著名的刑法学家贝卡利亚说过:“制止犯罪发生的一个最有效的手段,并不在于刑罚的严酷,而在于刑罚的不可避免。”“重要的是使每一个人的已为人们所知道的犯罪行为都受到处罚。”列宁也曾经对此论述:“有人早就说过,惩罚的警戒作用绝不是看惩罚得厉害与否,而是看有没有人漏网。”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虽不能与“犯罪”、“刑罚”相提并论,但就借鉴其思想而言,就是必须正视在班级管理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教育》2005,(7):6-7
作为一名教育,当我们面对学生的错误时,首先不能带着泄私愤、消火解气这样的动机去惩罚学生。因为,犯了错的学生应当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要受到惩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过错,而是为了让他们以后不去再犯。带有私人情绪的惩罚或只是为了惩罚而惩罚,都已失去了惩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制度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举措,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是,我们应该怎样制订制度?制定什么样的制度?很多人对此还很不明白。我认为,制度的制订应该因校因班因人而异,要考虑学生的年龄、身体、性别特征,要让学生感到制度是在关心、尊重和保护他们。要防止以惩罚为目的的制度建设,认为制度越严厉越好的思想是要不得的。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没有谁喜欢被强迫行事,人在被强迫的情况下行事,效果肯定不是最好的。我们现时许多班级的规章制度,都大量地充斥着冷酷的惩罚条款。掉了一片纸屑,罚!踩了一棵小草,罚!忘了带校徽,罚!在这方面,管理者考虑得不可谓不全面、不具体,措辞不可谓不严厉有力。可是效果如何?大家都知道,制度是贴到墙上了,可是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勤奋好学的校风学风还远未能因此而建立。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他们学会区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肤浅的、误导的、蛊惑的比教给他们再多的知识都更重要。思想统制与追求真理不能相容,统制的结果不是思想统一而是思想消灭,统一于愚昧,这样的教育将使人离真正的幸福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13.
思之 《家长》2012,(5):31-32
并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而是让受惩罚的人明白一些道理,以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相似文献   

14.
王文贵 《甘肃教育》2014,(13):21-21
正学校是育人的地方,面对的是教师和学生,学校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目中有人的管理。这种管理不能把教师和学生当作流水线式的管理对象,而是更加注重员工的思想、感情和情绪因素,是一种柔性管理、人性化管理。在现代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学校管理者尊重每一名教职工,尊重每一位学生,与他们交朋友,生活上做他们的贴心人,工作上做他们的引路人。密切干群关系,凝聚人心,创造和谐温馨的工作环境,化解出现的各种矛盾,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日本学者小原国芳说:"必须用惩罚来充实教育.惩罚不是杀人,而是救人,是使人新生,使人复活."而历史上许多教育惩罚的实例都说明了教育惩罚的积极意义:少年鲁迅因为上学迟到被老师惩罚后,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所在,于是在桌面刻了-个"早"字警示自己.  相似文献   

16.
班级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全面健康成长”,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就是在人类共同为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中,“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它不是要让学生服从某种简单划一的教育要求,而是教育他们要从“人生”出发,从每一个  相似文献   

17.
惩罚和赏识一样,都是一种教育手段。合理的惩罚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错误,便于他们改过自新,健康成长。马卡连科就曾经说过:"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当然,这里不是一味地提倡惩罚教育,而是认为单纯地割裂文化传承,从一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69):169-170
最有效的教育不是谆谆教诲、苦口婆心,不是批评斥责、强制惩罚,而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受教育者在一种自然和谐的交往中,在没有思想抵触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悟启发,发展自我,完善人格。在当今显性教育效果越来越不尽如人意时,不妨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达到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9.
教育需要惩戒这是不争的事实。放眼美国、新加坡等国家,他们的教育惩戒是有板有眼、上纲上线的。大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合理合法的惩罚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而惩罚带来的警戒作用才是惩罚教育的真正目的。留美博士黄全愈在《家庭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谈到惩罚的原则时说,“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孩子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而是为教育孩子而惩罚孩子。换一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这又让我想起新加坡一位原中学…  相似文献   

20.
教育需要宽严相济,恩威并施.赏识教育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也是一种义务.甜蜜的惩罚既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又维护他们的自尊,让道德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