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太近了,师生之间就像兄弟姐妹,老师似乎没有威慑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太远了,老师高高在上,学生不敢和老师亲近,学生的心理话就不会和老师说,老师很难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相似文献   

2.
学生与老师之间是否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呢?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很多教师不管赞成与否,有意无意都在这样实践着——能跟学生亲密接触的老师还不太多,当然也就感受不到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学生与老师之间是否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呢?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很多教师不管赞成与否,有意无意都在这样实践着——能跟学生亲密接触的老师还不太多,当然也就感受不到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学生在校学习容易产生两种“心理距离”:一是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这种距离大多产生于教材内容抽象程度较高之时,或教师纯客观地抽象地“分析”、灌输,使学生难以形成真切感受之时。二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虽然经常同处一个空间,但他们之间由于多种原因会有心理距离,从而使学生不敢或不想接近老师,也就不可能对老师所教的知识产生兴趣。因此,老师决不能忽视自己与学生之间所处的人际情境的现状。这两种距离一旦形成,学生就会拒绝学习,或者即使学习,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缩短这两种心理距离,教师必须…  相似文献   

5.
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师融入学生之中,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心动态以及学习情况,从而针对不同的情况改善教学方式,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中间如何有效地互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打开音乐圣殿的钥匙,是邀游音乐世界的翅膀。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呢?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实践证明,师生之间有了融洽的关系,才能在教学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知识,自然就  相似文献   

7.
每到期末 ,班主任老师都会做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给学生下评语。这是老师对学生一学期以来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表现的综合性定性评价 ,老师的这种定性评价 ,越来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也越来越为学生、家长所关注。好的评语会点燃孩子的希望之火 ,会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动力 ,也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融洽师生感情 ,而这无疑又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良好基础。如何给学生下好评语呢 ?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从老师的自身修养做起。首先 ,老师必须有高尚的情操 ,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只有具有崇高思…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并非独立的个体活动,而是需要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良好的师生互动需要老师和学生两者之间进行思维互动、信息互动、观念互动。小学语文教学强化师生互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观,使学生轻松进入学习情境,拉近与老师的距离,实现学习质量提升。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浅谈如何强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9,(86):98-99
作文教学一直是学生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写写写,老师批批批,可效果却总不能如人所愿,不但扼杀了学生原本的写作兴趣,同时也加重了老师的负担。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如何进行批改?这都是我们一线老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师生的和谐相处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老师的重视,它是确保学校、班级、老师之间的交往的基础。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相通,师生间形成真挚的情感关系。如何做到师生和谐相处?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整理,其中包括需要老师和学生保持适度的距离;对学生要真诚对待,要真情实感;和学生"交战"要够灵活聪明;处理问题要会运用手段;学会运用你的慧眼发现人才;对学生要诚实守信。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理念提倡教师要走近学生,走近学生的心灵。对于很多老师来说,总有一个问题困惑着他们:教师到底该不该走近学生?如果该走近,该走的多近?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认为师生之间要有合适的距离。师生之间,玩得太熟悉,没有距离,会影响教学秩序,过分远离,又不利于教学进行。  相似文献   

12.
笔者听到一则故事,说上课时,班上有同学未叫“老师好”,被老师从头到脚地批评了一顿(只是批评而已)。做学生的都应该尊敬师长,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了,可世事总有个例外吧。听到这则小故事时,大家都一笑置之,显得很有风度.惟独我听了以后先是好笑,后来竟觉得烦恼起来。你也许认为我是一个很小气的老师,那你就慢慢听我说吧。小学生上课要喊“起立,老师好!”中学生上课要喊“起立,老师好!”,大学生因为大了,所以就免了这套礼仪。培养学生的尊敬师长意识有百利而无一害,可现在“老师好“的声音是越来越低了。曾几何时,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每节课我们都叫得很轻松、很真诚、很自豪——“老师好!”今天的学生叫得好像很难为情,很不自然,好像叫一声“老师好”就丢了自己的形象。笔者私下询问了一些学生,问他们对老师的职业持何种态度?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如何?对于尊敬老师的礼节行为做得怎样?为什么学生跟老师的距离疏远了?通过一些学生的回答,我的心中凉了一大截,原来现在一些学生的心里存在着  相似文献   

13.
逐步规范国家的教育体制,要求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是课堂中最重要的阵地,这就要求我们构建高效课堂。当前新课程教材容量大,老师又不能每一篇都讲,这就要求老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应"教给学生什么?学生怎么学?老师怎么教?学生的收效如何?高效课堂如何实现高效?"为了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我校构建了初中语文"1461"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高效课堂,一直是我校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构建高效课堂的两个核心因素是学生和教师。从教师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从学生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显著发展的教学。高效课堂,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那么,如何才能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呢?一、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就应当适应学生的特点,能在不断的教  相似文献   

15.
那天听了一节外教老师的课,其他的没学到,对老外在课堂上的动作记忆犹新。听朋友介绍说,老外一节课的活动量差不多是我们中国教师一节课活动量的5倍以上。想了想,觉得蛮有道理的。老外上课,动作特别多,难怪学生听得那么入神,课堂气氛那么活跃,掌握的知识那么牢固。于是,就有了写一写“课堂里的动作”的冲动。 课堂里必须要有动作,没有动作的课堂是一汪死水。那么,课堂里老师应有那些动作呢? “走一走” 上课前,不会每一个学生都做好了上课准备,课堂中,不会每一个学生都在认真听讲。此刻,老师在课堂里走一走,就能给个别学生以提醒。当然,走一走更重要的作用是让老师离开“高高在上”的讲台,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距离近了,心就近了,心近了,交流就更容易了。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方式是老师高高地在讲台上提出问题,很多学生因为不会回答不敢举手,把头缩到最低,生怕被老师点到名字,愈是不会就愈不敢回答,心里对回答问题的恐惧也越来越深. 那么,到底如何解决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和老师交流的问题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17.
盛芸 《考试周刊》2013,(16):109-110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什么学生碰到问题不是求教于老师而是通过网络找答案呢?在课堂上学生敢提问吗?还是根本没这个能力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ask andanswer的操练或是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老师们有没有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提问?如何培养、加强学生的提问意识?如何让学生敢问、想问、能问、善问?作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们老师说的。”这句话简直就成了学生的口头禅,似乎老师的话就是圣旨,不容违背,然而这话里包含了多少因畏惧而带来的服从就不得而知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让学生对课堂教学感兴趣?如何使课堂教学吸引学生?如何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这些一直以来是教育界不朽的话题和关注点。如何做到趣味教学?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忽视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亲师性。如果他们喜欢哪位老师,就愿意上哪位老师的  相似文献   

20.
关爱+规矩=?     
正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与学生朝夕相处,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师生感情也与日俱增。这时,有的老师因无原则地容忍学生的言行,在学生面前没有丝毫的威信,学生有言不听、有令不从,这种"爱"让双方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而有的老师则从一开始就板起了面孔,与学生没有丝毫的亲昵,不苟言笑,这种"畏惧"让双方也都没有丝毫的快乐。如何在这两种极端的师生关系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如何让师生都能感到成长的幸福感?通过实践,我发现用"基于关爱的规矩"才能架起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