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绪记忆和孙惠芬小说意象创造关系密切。情绪记忆,是意象创造的资源。她偏于情绪记忆,能记住"感动的情境"与机理,主体情绪时而与意象创造呈现共时性状态。这样的情绪记忆使她擅长在文本中捕捉人物心灵的瞬间,并把微妙作为最崇高的审美追求。小说中的意象多是她情绪记忆的审美对象化,是创作主体与人物主体的精神寄托,是文本欲望世界的敞开,是"乡下人"情绪记忆的回溯与印证。成功的意象创造源于情绪记忆而又超越情绪记忆,在动与静、诗性与哲性、感性与理性、并置与对比中充满张力,又充分统一,体现审美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2.
庐隐早期的小说创作反映了“五四”时代初期的审美特征,体现了好小说创作的审美个性特点,也为她后期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范式。本文认为庐 隐早期小说的创作展示了“五四”初期青年知识分子在情智冲突下的悲郁心态;开创了以情绪为中心选择色调、协调音韵、组织情节的审美形式;同时体现了虚无主义的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3.
“用平淡达到辉煌”:王安忆小说语言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有亲和力的朴素美 ,富有表现力的抒情性 ,讲究语境的感染力 ,构成了王安忆小说的“用平淡达到辉煌”的语言风格 ,给读者创造了舒适的语言情绪和审美氛围  相似文献   

4.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梳理情节、绘制人物情绪曲线图、改写人物命运等三个环节,借助教师搭建的情绪与命运坐标图,在人物跌宕起伏的经历与情绪变化中,丰富人生体验,探寻小说人物的宿命根源,提升学生思维品质,达成审美鉴赏与创造等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5.
现代女性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散文画”,即“以文作画”。“散文画”小说的审美品格主要是通过场景描绘和人物描摹实现的,它的结构形式有“组画”结构和“画簿”结构,其独特的文字色彩呈现出鲜活的人生质感和浓郁的情绪氛围  相似文献   

6.
小说《孔乙己》融铸着鲁迅先生四处碰壁的人生体验和孤独抑郁的情绪 ,孔乙己的遭遇深刻地揭示了人类难以逾越的心灵“高墙”,无法把握命运走向的生存困境。其中所蕴含的哲理思索与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使小说具有了超越时空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前宁 《文教资料》2008,(28):171-174
笔者有意绕开所谓流派思潮的拘囿,无意对苏童的流派归属再做无意义的辨析,只拟从四个方面解读和阐释苏童小说独特的审美价值,即苏童小说聚焦的颓靡与残酷的叙事主题,彰显的古典与唯美的叙事风格,回荡的哀婉与感伤的情绪特征,经营的倒错与精巧的叙事时间.这一切完美地统一于苏童一个人身上.可以说,凭借这四个方面的独特书写,苏童小说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代中国文坛标示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范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论述了端木蕻良小说的叙事特色,他通过自己的艺术手法让读者忘记自己的读者身份,能驱使读者不自觉地以剧中人物的身份沉迷于作者所描写的人物的情绪中去。他的小说具有震撼性,能使读者的心灵产生独到的审美效果,这都源于他小说叙事的抒情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玄幻、穿越小说等迅速崛起,成为了网络文学不可阻挡的主流,尤其受青少年读者的青睐。网络玄幻、穿越小说以其虚拟、追求自我、叛逆、完美幻想等独特的审美取向成功的抓住了青少年的眼球。因为不管是穿越还是玄幻小说,都采用一种幻想、白日梦的构思形式,使得青少年们从充满压力的现实社会中挣脱出来,缓解了青少年的精神压力与紧张情绪,同时迎合了青少年叛逆、幻想、猎奇心理的审美取向。本文通过对网络玄幻、穿越小说的审美取向与青少年心理的关联的探讨,希望能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的小说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应以小说审美特征和学生在小说阅读中的审美心理规律作为教学依据,从学生对小说作品的审美感受、审美鉴赏这两个维度出发,实施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1.
生态小说作为一种虚构文体的表达,形成了具有生态思想与理念的审美维度和价值范畴,主要表现为自然取向、末世情绪与生态理想;新乡土叙事与空间意象;城乡伦理价值的冲突与迷失;超越种际的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12.
作为"留学生文学"的代言人,於梨华及其留学生小说在台湾文学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上都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於梨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小说,呈现五六十年代海外华文文学无根、离散的漂泊的主题审美内涵,反映出该时期无根漂泊的游子,尤其是留学女性在异乡情绪下,国族身份认同的焦虑/迷茫和女性主体建构的艰难。  相似文献   

13.
王霞 《文教资料》2007,(34):101-102
传统的民族音乐以及西洋的交响乐常常恰到好处地出现在张爱玲小说的情节中。作者用这些音乐语言准确地刻画人物心理,营造出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情绪场。音乐的深刻隐喻性使得音乐内在的象征意义成为内涵深厚而指向特定的审美符号。张爱玲小说还用音乐暗示人物性格,奠定作品基调,通过大段音乐描写所传达的张力展示人物的个性,暗示小说情节的发展。作家选用音乐的苍凉色彩突出了张氏小说苍凉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小说主要由政治功利主义小说、审美功利主义小说、审美自足主义(或曰审美超功利主义)小说三种形态构成.政治功利主义相应于启蒙的现代性,审美功利主义小说相应于审美的现代性,它们共同致力于中国现代性的塑造.唯一具有审美自足主义意味并开启了"后现代性"的"先锋小说",亦是审美现代性精神的进一步延续.  相似文献   

15.
论新感觉派小说的现代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感觉派小说是30年代一个具有浓烈现代气息的小说流派。由于该派作家的创作视野,人格意识,价值观念,审美取向,叙事立场和体意识的转变,新感觉派小说反映了都市人的生存状态,情绪体验及价值取向的变化,也给短篇小说的体式带来了革命,显示出鲜明的现代性,对都市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贾平凹具有自觉的艺术意识,除了在艺术审美观念上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外,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作者具有为实现此种审美认知所使用的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艺术技巧。贾平凹小说的艺术技巧观集中体现在他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创造性化用中。贾平凹对传统文学理论中虚与实的理解,小说与说话关系的理解,以及从民间和古语中寻找好的语言等进行创造性改造和发展,就是从文学表现的技巧上对中国传统审美元素的创新和突破,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现代人的思想和情绪。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小说的意象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复的意象是张爱玲小说的重要特点之一.张爱玲小说中包含隐喻、象征等深层意蕴的意象,在主题及情节上具有凝聚作品的精神意义、贯穿叙事结构的功能;充满对人物命运、情绪等的象征暗示的意象则以其本体上特异鲜明的特征,带来对特定的人物思想和人物心理一种持久的辐射和穿透功能;而大量涉及到环境景物的意象的使用,从独特的角度积蓄和保存着作品的情绪内涵和审美意味.鲜明的感观冲击力和暗淡阴郁的格调是张爱玲意象创造上的个人化特点.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小说可以让学生间接地了解社会,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意识。审美教学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尝试分析语文小说审美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我们探讨了有效开展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的实施途径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小说《洛丽塔》是一部以艺术技巧见长的名著,其主题的复杂含混给电影改编带来难度,而同名的两部电影改编却挑战了这种难度。1962年的库布里克版以黑色幽默和家庭讽刺喜剧的方式展现了小说中人物可笑荒谬的处境,1997年莱恩版则将同名小说演绎成好莱坞式情爱悲剧故事。两片均在唯美的气息和感伤的情绪上与原著相通。从艺术和审美的角度评判,这是两次成功的电影改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叶紫的农村题材小说创作,放在30年代特定的政治与社会背景下进行分析,认为他的小说在题材领域、人物形象和创作手法等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因而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抒发了时代情绪,“写出了中国农民在血泪中凝定的灵魂”,闪耀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血染的丰彩,为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