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99年4月,集坎坷磨难与生命华彩于一身的温济泽老人(以下尊称温老)走完了他85年的人生旅程,驾鹤西去。给尊敬他、爱戴他的人们留下了无尽的哀痛;同时,人们也把他的形象、品格和思想珍藏在心里。我是受温老多年教诲、关心的学生之一。30多年来,老师在传道、解惑、授业方面给了我热忱的关怀和丰富的精神食粮。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在温老百年诞辰即将到来前夕,我很想写篇有分量的文章,以祭奠老师的英灵。但限于学识和水平,几次动笔  相似文献   

2.
接到编辑部的采访任务,星期三我打电话与温济泽同志约采访时间,没想到,温老的日程安排得很紧:星期四《当代新闻学》编委的同志们到温老家中谈话;星期六温老要准备去山东参加全国科普创作协会理事会;星期五能见我,但只能是上午,下午还要接待中国报刊报记者的采访。真够忙的。温济泽同志从1943年在延安《解放日报》副刊部工作开始,至今已经历了43年的新闻生涯。43年,他涉足报纸、通讯社、电台、新闻教育领域,是新闻界少有的全能手。他曾是新  相似文献   

3.
赵玉明 《现代传播》2003,(2):115-119
今年 4月 1 6日是我国著名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 ,曾在我院任教近 2 0年的温济泽同志逝世 4周年。为表达对温老的怀念之情 ,本期特从近期出版的《温济泽纪念文集》中选登赵玉明教授所写《温济泽同志与广播电视史学研究》一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全国新闻改革与新闻教育改革研讨会不久前在郑州举行。当我听说新闻界前辈、全国高校新闻教育学会会长温济泽同志莅临郑州参加会议时,便决定拜访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但有关人员挡驾说,温老很忙,且年事已高,不便会见记者。后来在一次报告会散会的归途中,我趁机向温老提出采访他的请求.承蒙他应允,并说“时间很紧,随便聊聊吧。”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上,1935年到1948年的延安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在这13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石,使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在这个过程中,延安精神得以形成。温济泽是1938年初到延安的,1947年3月才随延安台战斗转移,撤离了延安,所以他基本上经历了延安精神形成的过程。1946年6月,温济泽担任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编辑部的首任主任,在延安精神的哺育下,开始了自己的广播生涯。新中国成立后,在广播领域先后从事管理、业务、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温济泽,一直在自觉地继承和发扬着延安精神,即使在备受磨难的文革期间也不曾放弃。延安生活是温济泽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精神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温济泽的世界观、新闻观,影响着他的广播思想。  相似文献   

6.
4月23日,一纸讣告送到我的手中,定睛一看,先是一惊,而后呆坐在办公桌前,茫然不知所措,任凭泪水顺着面颊流淌……。原来,我大学和研究生时期的恩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中国广播电视学会顾问温济泽老人,走完了他坦荡而坎坷的85岁人生,4月16日与世长辞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因为就在元月上旬,温老(多年来他的学生们都这样尊称他)还给我打来电话,说收到了我寄给他的新春贺卡,很高兴,因忙,就不回寄了(温老的习惯是,对逢年过节寄给他贺卡的人他都要回寄一张),并说:“我想…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和温济泽是在1947年认识的。我们永远怀念着和温老在一起的日日夜夜……温济泽是1946年6月从解放日报社调到新华社总社语言广播部任主任的,负责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编发口头广播稿件。1947年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撤到瓦窑堡,更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继续播音。后来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又转移到涉县。温济泽继续担任编辑部主任,主持陕北台工作。当时,我们只有十五六岁,已参军当看护(卫生员),后被分配到口播部当通讯员,传递稿件,还兼管  相似文献   

8.
难忘的工作总结上月底,播音组开会总结了5月下旬的工作,每个人都写了《十天播音工作个人总结》,送编辑部主任温济泽同志看后,今天退回来了。温济泽同志患有很重的肺病,经常发烧到39度以上仍然坚持工作。有时医生不得不“命令”他休息几天,但有重要会议他还带病参加,有重要稿件他还亲自审改。他是我们的领导,参加革命的时间早,年龄又比我  相似文献   

9.
今年春节过后,我打电话给温济泽同志:“前几天全国记协的老新闻工作者团聚,你为什么不去呢?我四处找不到你。”他说:“不是我不去,是不让我去,不邀请我,我怎么去呢?”我以为他开玩笑:“谁不让你去开会,你真是。”他在电话上简单说了几句经过,原来不久前他参加了一次周扬纪念会,他在会上指名道姓地批评了胡乔木,还点了什么人的名,他说他对乔木同志从来尊重,“但是人总有缺点,就批评不得,这个风气怎么得了。所以记协的会就不通知我了。既然不请我,我也不好去了。”我放下电话,沉默很久。像温济泽这样一个素以“温、良、恭、俭、让”著称的老同志,居然因说了几句真话就被另眼相看,这是何苦!每年春节全国记协的老新闻工作者联欢会,温济泽每次必到,有时候他还讲几句话,今年却是少见的一次缺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温济泽同志的遗著———《第一个平反的“右派”———温济泽自述》,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温济泽(1914-1999)1929年参加革命,坐过国民党的牢房,也蹲过“文革”的“牛棚”。他是30年代李立三“左倾”路线下参加南京暴动工作在世的三个见证人之一;他亲历40年代延安王实味事件,并受李维汉嘱托,在80年代王实味冤案平反中起过重要作用……。在党内,他以思想活跃、敢说真话著称。这本35万字的著作记录的,有他亲历的中共党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有他交谊往来的政坛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11.
过去一说起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从中共“一大”到“五大”连任五届的总书记陈独秀,就说他是造成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罪魁祸首,是“托派”,并被开除了党籍。他的名字一直只能排在中国共产党里的坏人之列,绝不能和毛泽东等其他领导人并提。因此,有人称陈独秀问题是中共历史上的第一大案。可是,今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开幕的前一天,即3月2日,新华社发了一条新闻———《全国政协委员有五十余位名人之后》,新闻列举的名单第一部分是“已故中共领导人之后”,其中有毛泽东的两个女儿李敏和李讷,邓小平之子邓朴方、之女邓楠等人,也有陈独秀之孙女陈红。陈独秀终于堂堂正正又归入了中共领导人的行列。  相似文献   

12.
温老出生于苏北淮阴城。在这漂母济韩信的故地,民间有一个好传统,就是对当地的一切爱国爱民的仁人志士几乎都有口皆碑。时入近现代,即便在蒋介石的白色恐怖和日本强盗的铁蹄蹂躏下,这里的许多父老兄弟对早年投身于共产主义运动的革命者,也暗中悄没声地传颂着。所以,1945年日寇被迫宣布投降,当我随着全歼拒降守敌的黄克诚同志领导的新四军第三师部队进入这座古城时,就得闻温济泽同志的大名了。他年长我14岁,参  相似文献   

13.
过去一说起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从中共“一大”到“五大”连任五届的总书记陈独秀,就说他是造成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罪魁祸首,是“托派”,并被开除了党籍。他的名字一直只能排在中国共产党的坏人之列。  相似文献   

14.
胡厥文是中国民主建国会的创建人和领导人。几十年来他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本文探讨他由“实业救国”逐步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80年光辉历程,从成立之初的几十个党员、几个党小组,发展成为今天拥有6300多万党员,领导着12亿多人口的执政党,成为全国各族方民的领导核心.云南作为一个边疆多民族的省份,也在1926年11月成立了中共云南第一个特别支部.中共云南特别支部的成立,标志着云南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播》2014,(6):86-86
本刊讯2014年4月18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中国人民广电事业主要创始人之一温济泽同志的百年诞辰。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举办“温济泽同志新闻与教育思想研讨会”,并出版纪念文集、举办温济泽生平小型展览。  相似文献   

17.
一凡 《湖南档案》2009,(5):29-30
“文革”之初,南京红卫兵小将居然发掘出一个名叫鲍君甫的“中统特务”。随后鲍君甫就在无休无止的批斗之下死去。直至上世纪90年代.鲍君甫的真面目才终于显露出来:他确曾担任过中统驻上海的特派员,实际是中共特科的高级特工人员。如果没有他的贡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很可能就要改写。  相似文献   

18.
光大传统再创辉煌──纪念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五十周年温济泽一今年是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50周年。这次大会制订的纲领、路线和政策已经成为历史,大会提出的三大作风到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就是在延安整风特别是七大之后,根据三大...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共产党经历了90年光辉历程,从成立之初的几十个党员、几个党小组,发展成为今天拥有8000多万党员,领导着13亿多人口的执政党,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云南作为一个边疆多民族的省份,也在1926年11月成立了中共云南第一个特别支部。中共云南特别支部的成立,标志着云南各族人  相似文献   

20.
今年4月16日凌晨,在我国思想文化界广受尊敬和爱戴的温济泽老人,猝然离开了我们。这些日子,总觉得他那温厚、淳朴的音容笑貌还在眼前.及至捧读了老人最后留下的这本口述自传,那与遗体告别时强忍的泪水,就再也止不住了.温老啊,您虽已届八五高龄,但还是走得太早、太快了!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多么需要像您这样不断创新的老同志,勇于开拓的实干家,多么需要像您这样只会说真话实话的思想者和传播者啊…幸亏有了这本书,使我们不至于完全失去这位十分难得的良师益友.这应该感谢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同志们!他们赶在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