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唐代以来,契丹族便与中原王朝建立起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长期接受中原先进文化熏陶;唐亡后,辽先后与五代、北宋并立,疆域扩展至中原北境,契丹人和汉人以及其他各族人民在固有的文化基础上,互相吸收,借鉴,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辽文化.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妇女特别是贵族阶层妇女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出现了不少引人瞩目的契丹妇女作家.契丹人以鞍马为家,后妃往往长于射御,参加军旅田猎.甚至有率兵征战者,这是中原妇女所不及的.其中能诗善赋、富于才情的后妃为数不少,象道宗宣懿皇后萧观音、天祚文妃萧瑟瑟、耶律常哥、秦晋国妃萧氏等,均为辽邦闺阁之才,而道宗宣懿皇后更是其中的姣姣者.宣懿皇后萧观音(1040—1075),乃圣宗钦哀皇后萧耨斤弟枢密使萧惠之女,“姿容冠绝,工诗,善谈论.自制歌词,尤善琵琶.”是一个能诗、善谈、通音  相似文献   

2.
唐玄宗时期对契丹、奚两蕃采取怀柔政策,以争取蕃兵势力增强幽州节度在东北的防御实力,导致幽州节度下的蕃族势力扩大。同时因朝廷边镇互相制约需要,使幽州节度势力扩展获得了机会。在这两个因素影响下幽州节度势力迅速膨胀。  相似文献   

3.
鲁婴泣卫     
《教育》2013,(9):60
春秋时代,鲁国有位女子名唤鲁婴,生得聪明伶俐。一个月朗星稀的夏夜,一群少女聚集在月光下,唱歌跳舞讲故事。大伙儿正玩得十分开心的时候,鲁婴却哭了起来。大家劝慰她时,鲁婴说:"白天我听人说,卫国王子的品行不好,喜欢打仗,缺少爱心,刚才我又想起了这件事。""卫国王子的品行不好,这跟我们鲁国有什么相干?"鲁婴听了说:"去年,越王勾践为复仇而攻打吴国,鲁  相似文献   

4.
巫术在契丹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其历史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结合人类学、宗教学的相关理论,以契丹与中原政权的战争为中心,分析巫术在契丹对外战争中的作用对了解契丹历史大有裨益。巫术在契丹对外战争中的作用表现为:战前为进行战争提供合法性,战时诅敌求胜、鼓舞士气,战后进行祈福消灾。澶渊之盟后,契丹巫术逐渐走向分化和消亡。  相似文献   

5.
公元926年,契丹人一举攻破渤海国都,渤海国灭,从此渤海人成为契丹统治之下的臣民。渤海与契丹两族长期接壤,二者之间的接触一直伴随着两族的成长与发展。提及渤海人与契丹人的关系,学界的观点集中在两族之间的"世仇说"上。有关的研究者便以此为线索,致力于探索两族所谓"世仇"的缘起,寻找导致两族之间结下近百年仇怨的事件及发生时间。通过对十世纪之前渤海与契丹两族之间互动与交流的考察,系统地梳理了两个民族间的恩怨。认为阿保机灭渤海其根本并非仅仅因为"世仇"之说,而是契丹国家发展壮大、经略辽东、稳定后方,向南发展重要战略部署中的一项,并由此一窥渤海与契丹人的早期历史。  相似文献   

6.
关于契丹大小字问题的讨论,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锦西《萧孝忠墓志》出土以前,还没有一个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说法。《萧孝忠墓志》闻世之后,金光平先生在契丹文字和女真文字的比较研究中提出了锦西萧墓式的文字应为大字,辽《庆陵哀册》式的文字应为小字的结论。本文所说的契丹大字即指锦西萧墓式的文字。  相似文献   

7.
纳兰成德词《于中好·咏史》用"天将间气付闺房"赞美懿德皇后卓尔不群的风度和才气,是对辽道宗懿德皇后萧观音生平极好的评价,其词痛惜萧观音才华,体恤其不幸,表达了对这位契丹女子凄惨遭遇的无限同情。  相似文献   

8.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兵征讨契丹,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境。武攸宜是个既无胆略又刚愎自用的纨子弟,由于用兵失措,贻误战机,打了败仗。陈子昂一再献策,不但未被采纳,反遭贬斥。悲愤之际,他登上了幽州古台,面对空旷的天宇,想到人生的遇合,于是吟出了一首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幽州,唐代属河北道(今北京市大兴县)。台,是古代一种高大的建筑物,非一般土台。幽州台,又名蓟北楼,因其在幽州,故称幽州台。“前不见古人”一句突兀而起,有如巨响,振聋发聩。它预…  相似文献   

9.
地处辽西的契丹和奚族,史称两蕃.则天朝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叛唐,奚族与其他东北民族也迅速卷入其中,武则天不得不"倾天下以事一隅",先后三次派大军征讨,出兵达数十万之多.通过这场战争,唐府兵制度败坏、内部用人选将不当、忽视对东北边防的经营、对河北管理不力等诸多问题都暴露出来,并且对则天朝储位之争、东突厥复兴、渤海的兴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更造成唐东北防线退出辽西,后撤至幽州一线的严重后果,从而对后来玄宗朝的军事政策和军事布局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10.
唐、五代时期中原与契丹、奚的互市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五代时期中原与契丹、奚的互市贸易发展很快。唐代,互市主要集中在缘边城市如营州、幽州、易州等地及长安进行。五代时期,契丹的势力渐强,地位也得到提高,成为中原王朝的主要贸易伙伴。五代时期互市的主要地点转到边境的云州、内地的汴京等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4.
教育要提倡生态学,而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互动,但不少教师和学生对此深感困惑,误以为给学生提问就是互动。提问和互动都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也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但真正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提问只是其中一种单边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两者的不同,增进对互动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多种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5.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教育。教育的社会职能要通过教师来实现。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 ,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活的环节 ,是教育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教育具有开放性、动态性 ,社会发展的快节奏、教育背景的复杂化 ,使知识陈旧和能力退化的速度加快了 ,青年教师不可能从老教师那里获得行之有效的现成经验 ,必须独立应答教育领域接踵而来的新问题。构建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模式 ,成为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对于徐讠于的成名作《鬼恋》,历来研究者都对女主人公的"革命者"身份深信不疑,并以之为出发点将小说解读为一个世俗男子和一个女性"革命幻灭者"的爱情悲剧。本文通过细读,却发现了包裹在文本表层"革命"外衣之下的虚妄,其背后隐藏着作者真正要说的主题:"都市漫游者"的心灵危机。这种对"都市"现代性的悖谬姿态恰恰是徐訏在很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内在心理。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江总书记提出了许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论述,构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新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