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唐君毅是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是文化思想界的巨子,一生以儒学为文化研究与生活生命之旨归。他通过对宗教意识的重新界定开发出了一种即内在即超越的新宗教精神,并以儒学为本位以求建立一种世界新宗教,以为人们寻求一种安身立命之道,表现了他关注终极生命安顿的人文诉求。  相似文献   

2.
《孟子》文本中"心"概念的使用较为频繁。我们可以通过分类的方法对其"心"概念进行分析和注解。在《孟子》文本表达的语境中,其"心"概念的涵义主要指心理意识活动。后世学者在注解《孟子》"心"概念的过程中,出现了将其形而上学化的倾向。这是注解者根据自己的哲学立场作出的过度解释。获取对"心"概念的合理解释途径,需要正确分析心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孟子的思想一直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以"四心说"为核心的一系列性善思想流传于世。当今,我国正处于复杂多变的全球化时代,青年大学生是否拥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关乎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及缺失问题,进而将孟子"四心说"的思想融入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探寻二者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4.
增强做中国青年的“志气”,是新时代对于青年的殷切期望。孟子“志气观”所修养的精神境界蕴含的“尚仁义之志”、“养浩然之气”,对新时代培养中国青年的志气有着极大的借鉴和启发意义。理解孟子“志气观”的基本释义,深入探析孟子“志气观”的丰富内涵,汲取并发扬孟子“志气观”的宝贵思想,进一步引申为尚民族复兴之志、养理想信念之气和集青年奋斗之行三个层面。倡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践行理想信念、勇担民族复兴之责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志气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志气观"是孟子精神境界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也是"大丈夫"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理解何为"志",何为"气",以及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志气"的内涵。性善论、后天教化论为孟子"志气"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志气"培养过程中,明确目标、挫折锻炼和道德实践作为"志气"培养的重要方法与途径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孟子以"心"为"性"之"端","端"在时间维度上为初始,在空间维度上为细微,在自然质性上为稚嫩。"端"的三层意涵,决定了孟子哲学中由"心"向"性"发展的三重逻辑导向。孟子以"端"言"心",不仅在本体论的层面上说明了活泼之本心成就盎然之德性的可能性,同时也在工夫论的层面上说明了将细微、稚嫩之本心发展为显著、成熟之善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唐君毅以中国人对自然宇宙的根本看法为逻辑基础,由远及近,从中国人的自然宇宙观中论证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核心精神,其中涉及中国人对整体宇宙、时间空间、时空与物质的关系等的根本看法。这一存在论证明大体可以分为对自然宇宙存在的"存在性"(自然存在与结构状态)和"自然性"(自然确证与演化能力)自身的说明,最后的结论则是"人与宇宙合一"。唐君毅关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存在性说明与论证,既具有说服力和鲜明的时代意义,又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和深刻的历史意义,在当下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建构生态文明的时代呼唤中,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孟子强调人性本善,并开创性地提出了"本心"思想,使性善具有了形上之义。王阳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寻"心之本体",得出人心至善的结论,既肯定了人性本善,并对其加以丰富和发展,又强调了心体的无滞性及其所追求的本然的自得之乐,而这一思想的形成则与其丰富多变的为学经历和坎坷不平的入仕经历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0.
孟子对"人性论"的观点一直是中国哲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虽然《孟子》全书谈论人性的篇章很多,但唯有《孟子?离娄下》"天下之言性也"一章正面发表了孟子对于"性"的看法,因此此章成为了研究孟子"人性论"的重要资料。但由于前人注解的分歧,使今日理解"天下之言性也"一章内容以及孟子所蕴含的关于人性论的看法加大了难度。本文将首先从前人比较有代表性的对此章的注解入手,梳理他们看法的分歧,然后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最后在理解此章内容的基础上再联系《孟子》之前相关的篇章看孟子的人性论。  相似文献   

11.
以西方意义治疗学作引,围绕新儒家唐君毅先生的<立志之道及我与世界>,本文试图阐析儒学中的一种意义治疗的向度.首先,唐氏认为儒学对于人生意义的解读集中于"志"的概念;其次,在对此概念澄清的基础上,本文着重分析了唐氏"立志之道"的基本途径和原则;最后,本文认为,迈向一种意义治疗法的新儒学强调的是人的心性修养.这构成了对西方心理治疗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必须提高主体自身的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强烈的主体意识,确定发展意识、创新意识、超群意识和超前意识;并努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向“两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实现中存在认识和做法上的偏差直接制约着“两课”育人效果,需要切实加强“两课”建设,发挥育人优势。  相似文献   

14.
对“他人”问题的讨论是唐君毅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君毅试图从形而上学和伦理学两个角度确立他人的存在和意义,但与其构建境界理论的独特方式有关,他既没能确立他人存在的必然性,也没有肯定他人存在的独立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没有充分尊重他人的他性.事实上,他人的存在不需要自我之肯定,相反还是自我得以成立的基础,他人对自我而言也不只具有工具意义,而是具有其独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学报编辑彰显大学社会职能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校学报是由高校创办的一种特殊的学术理论期刊,这一属性决定了它必须彰显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职能.当前,高校学报编辑必须对中国高校学报的属性具有明确的认识,排除一些舆论的干扰,选择相应的路径,彰显大学的社会职能,促进中国高校学报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第三部门在我国的出现已是不争的事实,并且已经在社会救助实践方面取得了多方面的显著成效。但是,第三部门的发展、尤其是在社会救助作用发挥方面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如相关手续办理程序繁琐、财务不透明现象严重、政府过度管制形成对第三部门发展的束缚、但第三部门又过度依赖政府等。存在这些不足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不顺;公民对第三部门认同程度不高;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等。要充分发挥第三部门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必须从以下多方面着力:进一步清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公民对第三部门的认同;完善与第三部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加强第三部门自身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如何充分发挥地方财政的调控作用,是健全财政调控体系和推进地方公共财政建设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认真探讨和解决好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地方财政的调控作用,必须正确认识地方财政发挥调控作用的主要领域和地方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职责与地位;必须尽快化解地方财政的收支矛盾,并加速实现财政调控方式的市场化;必须尽快健全和完善地方财政的调控手段,并合理规范财政与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及政府与财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唐君毅先生分判周、张、二程与朱子五人之思想内涵,将其分成两大类,周敦颐、张载是从天道论下贯至人性论的思路,二程乃先从内在生命开始致思,由人性论而上升至天道论,朱子亦循此路径以入。从解释程颢的人性观开始,唐先生提出"生之理"一概念,此概念贯彻于程颢、程颐二兄弟之学说,是唐先生诠释儒家"性理"一概念之重要解析。生之理落实而成为人性之理,循唐氏之解,它应是具有改变人之现实生命形态的能力,人唯有赖此性理,生命才得以不断充实提升。唐先生疏释二程之学,"道德义务之感"是首要之前提,唐先生乃基于"道德义务之感"所蕴涵之义理来解述二程的心性论与天道论。唐氏于"心气"之见解也是左右他对二程之学的诠释与评价,从他对朱子之"心为气之灵"的解析、疏释之过程,可以见出唐先生一步步抬升了"心"的地位。唐氏宏伟丰富之学术内容,若能握其纲领,顺其宗旨条理一贯而下,则对于他所诠释之宋明理学的各项、各层义理内涵,当更可了然于胸,明白何以会有如是之论说。  相似文献   

19.
加强师德建设.以高尚的师德风范带动教风、学风建设.促进高校教育改革深入发展,这是摆在高校工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工会组织.在加强师德建设中应发挥如下作用:运用正确理论教育人、引导人的作用;民主决策作用;民主管理作用:“维权”保证作用;党的群众工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面对高校离退休人员增加的巨大压力,要善于调动离退休工作中的积极因素,消除不利因素,充分发挥高校离退休人员在离退休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推动高校离退休工作的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