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诗歌理论角度而言,通感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历朝历代诗歌作品,都一定程度运用了通感创作手法。中唐李贺的“讽刺帝王求仙”类诗歌,完美地运用了通感手法为“讽刺”主题服务,其中的《瑶华乐》《金铜仙人辞汉歌》《秦王饮酒》《拂舞歌辞》四首诗歌,因运用通感手法浑融有道而具有超现实意味,蕴含了李贺诗歌创作的“无意识”。  相似文献   

2.
通感作为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和表现手法.在文艺创作和审美欣赏中被大量运用.文章从通感的发展、通感产生的主客观因素着手,结合通感实际运用的例子,探讨了通感在艺术体验中的作用及意义.认为研究通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通感在诗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个性特征鲜明,极富新意和独创性.中唐诗人李贺在诗歌创作中大量使用通感艺术手法,奇想联翩,构思精巧,体现出一种奇诡、冷艳和瘦硬的风格.本文探讨和分析了李贺诗歌中通感的基本形式,并从通感的角度分析了其诗歌中的艺术形象,从而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诗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顾城诗歌的意向世界常用的表现手法,首先是象征隐喻法,第二是抽象变形法,第三是通感法,第四是物角叠台法,第五是物人转换法,第六是因意取象法;第七是省略跳跃法。  相似文献   

5.
<正>七年级(下册·苏教版)第六单元:自由作文诗歌是美的,要让平凡的事物绽放出美的光彩,就要通过想象。想象是美的源泉,也是诗意的仓库。写诗要注意运用修辞,修辞包括拟人、比喻、排比、设问、反复、顶针、对偶、象征等。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独到之处,比喻的运用可以使诗歌更生动,让读者自开篇就能体会诗歌的意境,使诗歌更富于深情和韵味;而夸张、象征、通感等手  相似文献   

6.
通感补说     
通感补说陶淑霞什么是“通感”?周振甫在《诗词例话·通感》中说:“通感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徐汉华主编的《写作技法词典》认为:“通感.是诗文中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将这一感觉移用来描述那一感觉的表现手法.因此.也...  相似文献   

7.
波德莱尔以其辉煌的诗歌创作被尊为现代派的鼻祖。他的艺术创新首先表现在诗歌描写的对象上,并由此折射出以丑为美、化丑为美的美学思想;其次表现在对人的苦闷心态的展示上;第三提出了通感理论,并在创作中大大丰富了诗歌艺术的表现手法,为现代派的出现开辟了道路;第四是象征手法的运用,有助于表现人的精神现象,使文学朝内倾性方向的发展深入了一步。这些事实都说明,波德莱尔是为现代派诗歌和现代派文学铺路的大诗人。  相似文献   

8.
济慈颂诗中精彩纷呈的通感意象在整体上构成了一个个通感群。对这些通感群的文体学研究方法的介入,不但可以发现一条从前景化文体功能到陌生化文学理论形成的诗歌审美之路,而且有助于揭示济慈诗歌美学的魅力,并对现代诗歌的创作和欣赏带来一定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纵观2007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试题,发现诗歌的表现手法这一知识点受到了各地命题者的青睐。但从阅卷情况来看,很多考生不知诗歌有哪些表现手法。甚至不知诗歌的表现手法到底是什么?这表现在他们答题时瞎蒙胡撞,有的答案干脆是风马牛不相及。为了帮助同学们扫除这一盲点,下面特对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行一下解析。  相似文献   

10.
朦胧诗在对传统通感手法继承的基础上,又加以改造、创新,既丰富、发展了传统诗歌的通感手法,同时也是对陷入僵化的当代诗歌语言的冲击与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