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宋词》卷帙浩繁,校订难免尚有疏漏处,词中有些字词不同版本有不同说法,很难定夺。以“蝉辉”、“带酒”、“星屏”为例,试对《全宋词》三处漏校予以补正。  相似文献   

2.
乐器是音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词作为一种和音乐密切相关的文学形式,词中就有很多乐器。据笔者统计,《全宋词》中和"箫"有关的词有六百二十八首,箫在词中是如何增加词的感染力的,本文将从乐器的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全宋词》于王齐叟名下录有《望江南》和《失调名》二词。《望江南》现存有两个版本,可确定为王作。《失调名》一词的调名为《别素质》,其下阕有脱文,且词句顺序有倒错。《全宋词》自《花草新编》录入该词时个别文字有变动。该词的作者不能确定为王齐叟,甚至不能确定为宋人所作,应看作无名氏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由南京师范大学研制的《全宋词》电脑检索系统于9月29日在南京通过鉴定.作为江苏省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该系统为宋词研究提供了现代化研究手段,为《全宋词》的高层次和建立新的词学研究格局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订补《全宋词》中曹勋、廖刚、宋仁宗赵祯之词作。  相似文献   

6.
元代前期编纂的民间交际应用类书《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在研究整理宋代诗词、文章方面具有较高的校勘和辑佚价值,《全宋词》新本曾从该书中辑得宋人词数百首。比对明初覆大德本《翰墨大全》,发现《全宋词》新本所记中科院藏《翰墨大全》的版本与卷数、刘应李词《登武夷平林》略有错误,"竹林亭长"实为熊禾别名,可对邓剡词《浪淘沙》、《唐多令》略加校勘。  相似文献   

7.
唐圭璋先生以毕生精力编成《全宋词》,筚路蓝缕,厥功特伟。钟振振、朱德才诸先生又补遗并加注释,使《全宋词》更趋完善。然笔者近阅《明钞本西清诗话》,发现尚有蔡京佚词4首。 《西清诗话》三卷,宋蔡絛撰,絛为蔡京之子,历来仅有钞本流传。《明钞本西清诗话》见于张伯伟编校的《稀见本宋人诗话四种》,系张氏据台湾广文书局1973年影印本参校胡仔《苕溪渔隐丛  相似文献   

8.
《增订注释全宋词》自问世以来,嘉惠学人良多。煌煌巨作,仍有白璧微瑕之憾,表现在部分词句并未注释完备:一是部分词作化用唐人诗句,惜未注出;二是部分词作虽标明是集句词,《增订注释全宋词》亦未注出。  相似文献   

9.
由本校中文系1982年毕业生高喜田、寇琪二同志合编的《全宋词作者词调索引》,经过7年努力,已于1992年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该书是在本校兼任教师、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涂宗涛先生直接指导下完成的,涂为该书写了《序》。该书分“作者索引”和“词调索引”两个部分,将《全宋词》和《全宋词补辑》中的全部作者和词调分别作出索引,注明所在页码。如同姓名作者则注明其籍贯;同  相似文献   

10.
《宦娘》的本事至少有三个。考察它的本事,就发现《宦娘》从本质上说不是一篇爱情小说,它应该是一篇地道的友情小说,或说它写了爱情又写了友情。《宦娘》中采用了“琴”和“筝”这两个古老物象,一般说,琴代表友情,筝代表爱情。  相似文献   

11.
作为宋词节序词中数量最少的上巳词,不仅描述出这一古老节日的传统风俗,同时表现出词人感时伤事和生死之慨的情怀。  相似文献   

12.
通过梳理文献资料,对宋琬的词学思想进行了归纳,认为其词学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其词学思想与诗歌思想紧密相联,均表现出重言志、重寄托的特点。第二,重视词的音乐特质。第三,重视地域环境对创作主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宋词与笛声     
词体是诉诸听觉感受的艺术形式,与诸多伴奏乐器一道,营造出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表达效果。本文从文化、音乐、审美心理等视角,结合宋代的社会背景,对于宋词内大量出现的笛声听觉意象进行细致深入的分类、剖析,揭示其丰富的文化意蕴、内容指向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宋词中的侠文化表现出结交壮游、游冶享乐、建功立业三大特征。前两个特征是对传统侠文化“自由”精神的继承,恣意享乐是在新的时代特点下张扬生命意识的方式的新拓展。而第三个特征使侠义精神和儒家正统思想结合起来,升华了侠义伦理,形成了崭新面貌的侠义精神,也喻示着侠伦理精神的蜕变。  相似文献   

15.
宋词叙事现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词中客观存在着值得注意却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叙事现象”。宋词叙事性作品从题材内容看,有咏史、纪游、写人等几种,而数量最多、质量较好的是爱情故事和重要时事。联章体、词加序、用典、纪言、截取典型片断等,是宋词叙事的常用手法,而其创新主要在于利用词的结构特点,精心谋篇布局,使故事的叙述错综变化、委婉曲折。宋词叙事既是对唐五代词的继承、发展,又有更为深刻的原因:文艺观念的变革和诗史意识的强化。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后半期是中国文学研究一个相对辉煌的时期,表现在宋代词学的研究领域,无论是宏观的把握还是微观的探讨,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各种论文、专著、文学史齐头并进,内容广泛涉及词学研究的方方面面。本文立足于从宏观上把握宋词研究的最新学术动态,从宋词的分期及其发展流变、宋词的风格及流派、宋词的审美、宋词的艺术形式等四个主要方面,对1990-2000年间关于宋词宏观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一次述评。  相似文献   

17.
词体由唐入宋,经历了一个从民间到文人歌舞宴席的过程。从此,这种新兴文体被纳入了文人的视野之中,文人成为了词的创作主力。另一方面,在词的传唱流传过程中,文人也是当仁不让的传播主体。因为无论是动态的歌妓传播,还是静态的文字流传,都与文人脱不了关系。在词的传播过程中,文人不仅以个体的姿态出现,更重要的是,他们表现出了整个“文人”群体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8.
读宋词札记     
一、“词”的名称确定于北宋元间起源于唐五代而大盛于宋代的“词” ,他的名称起于何时 ?固定于何代 ?历来有不同意见。当代任半塘先生认为“唐代歌辞名称只有‘曲’或‘曲子’、‘大曲’ ,‘唐词’是由宋人喊出来的。”[1] 施蛰存先生认为“从晚唐五代到北宋 ,这个‘词’字还没有成为一种文学形式的固有名词。……南宋初期之后……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的固有名称 ,‘词’这个名词才确定下来 ,于是有了‘诗词’这个语词。”[2 ]我认为“词”的名称的形成、固定 ,是经过一个漫长时期的 ,就现存有关资料来看 ,如 :开元中……上曰 :赏名花…  相似文献   

19.
宋代农村词蕴含着丰富复杂的主题内容,其雅化和净化的创作取向带来了新的艺术特色,为词坛提供了新的抒情范式,反映了宋人不断变革的词学观念和推尊词体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在《诗经》时代,桃花就是女性青春、美丽容颜和婚姻幸福的象征;唐代开始,描写桃花的文学作品大量增加;宋代园艺业发达,花卉仍然是文学创作常用的题材。宋代桃花意象作品比唐代增加很多,宋词中桃花意象在常见花卉意象中位居前列。由于诗词体裁的不同以及时代、社会等因素,宋词中桃花意象的象征意义具有不同于唐诗的特征。宋词中的桃花意象主要有两种形式,即桃花和桃花源,象征爱情和超脱的境界。宋词中桃花意象所象征的爱情往往是感伤的。南宋时期,士大夫、文人注重对情感性灵的醒悟和品味,追求隐逸、超脱的境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成为南宋词中常见的意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