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目的是"为人"的,其价值取向是"人为"的。人的诗意生成性本质决定了教育具有诗意生成性的本质。中国传统教育以诗意文化为依托,运用诗意言说的方式,形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质效,自然具有诗意的本质。而在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中,一度奉"理性教育"为圭臬,使得教育朝"逻各斯中心"发展,教育成为"非诗意"的存在。教育本真回归的路径在于教育目的指向培养完整的人、教育内容依托诗意文化、教育过程润泽心灵、教育言说凭借典雅的汉语。  相似文献   

2.
诗意理性教育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以现实生活中发展的人为出发点,关注人的完整性、独特性和生成性,蕴涵着无限的生机和价值。诗意理性教育的建构性,通过认知过程的"主体调节价值"、社会交互功能的"社会价值"、学习主体的生命建构的"理解价值"三个维度予以表征。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强调课堂教学的民主、和谐、体验,立足诗意理性教育观,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诗意理性教育的内涵,尝试构建诗意理性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在当代的中国语文界,"诗意语文"已经发挥着无可估量的作用,大家对它有一种"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崇拜感。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需要贯彻对生命尊崇与敬畏,能够理性而充满热情地积极探究小学语文教育的真谛,使学生能够成为品质高尚的人。这就是语文的生命化教育,点燃教育生命化的最高理想境界。一、诗意语文——突出精神领域中的自由"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是海德格尔著名的观念,叶秀山先生对此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诗意的境界"从根本而言,强调的是"自由的境界"。生命的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春天,"中国梦"如一阵春风,吹开了千里冰河;恰似一场喜雨,滋润了干枯幼苗。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动情地勾画着中国的"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有我的期盼:追寻语文的生命化教育,让梦想在诗意语文中飞扬!我赞成王崧舟校长诗意语文的理想和信念。借用王崧舟的话语:"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  相似文献   

6.
在整体上,现实的教育一定是远离诗意和深刻的。面对教育的现实,积极进取的教育者也在用心灵呼唤教育的诗意,用探索的行动追寻教育的深刻。教育的诗意,是教育中的人诗意栖居的产物,意味着教育活动的自然、优雅、浪漫,以及教育活动者充沛的、向善的生命力量。教育的深刻,体现为教育过程鲜明的教育性。诗意与深刻并存的教育,就是理想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既是爱和智慧的统一,又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在整体上,现实的教育一定是远离诗意和深刻的。面对教育的现实,积极进取的教育者也在用心灵呼唤教育的诗意,用探索的行动追寻教育的深刻。教育的诗意,是教育中的人诗意栖居的产物,意味着教育活动的自然、优雅、浪漫,以及教育活动者充沛的、向善的生命力量。教育的深刻,体现为教育过程鲜明的教育性。诗意与深刻并存的教育,就是理想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既是爱和智慧的统一,又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正>黑龙江特级教师董一菲倡导并践行"诗意语文",意在发掘"文学气息"、感受"浪漫情怀",用"缤纷的语言",对"文化的膜拜"及"智慧与幽默"来构建一个诗意的课堂。她坚持给学生一个文学的世界、一个悲天悯人的情怀、最美的母语、一个善感的心、一个爱的信念、一个理性的世界、一个内儒外道的人生智慧,努力让学生诗意地生活。"诗意语文"是一种大语文、高境界,它立足于心性的修炼,追求文学的诗意和唯美,注重情感与语言的交织,感悟人生智慧,充满文化和理性。董一菲认为,语文的本色就是诗意,语文课堂必  相似文献   

9.
教苑新语     
<正>"深刻"不是教育的唯一尺度——教育不应缺失或忽视情趣、浪漫、感动、诗意、真善美,对教育的评价应该是多元,评价一位教师是否优秀时,不仅仅要说他是一位"有思想的老师",还要说他是否是一位"有诗意的教师""有情趣的教师""有智慧的教师""有人性的教师""有故事的教师"……因此,"深刻的思想"只是教育的一个尺度,而不是唯一的尺度。(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  相似文献   

10.
物哀实质上以真实为根底,写触物的感动之心以及由此引起的喜怒哀乐的诸相,物哀具有普遍的理论价值。本文尝试从"物哀""对人的感动、对世相的感动及对自然物的感动"三个层次评析其在《红楼梦》中的表现、深刻内涵及成因,它具有深刻的精神源泉,体现了作者对人和社会的终极关怀和理性思考,启迪我们怎样守护生命本真状态而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  相似文献   

11.
张士建 《江苏教育》2013,(12):44-46
朱永新先生深刻地指出:"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激情、诗意、机智、活力、恒心的源头活水是理想。"  相似文献   

12.
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以言情为创作的基本题材.她将情欲的表现与生命的冲动完美地结合起来,改变了以往在理性控制下表达情欲的传统.她将欲望、激情、爱情、异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欲望的诗意".这种创作个性的产生与她的生长环境、生活经历、个性追求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平面几何知识处理上过分强调了学生的"原创性"和"现实材料数学化",削弱了对"理性"思维的要求。"理性"和"实用性"具有不同的教育价值。"实用性"是"理性"的基础,"理性"是更高的"实用性",并对其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增强理性思维,并不是彻底否认以"空间与图形"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猜想、归纳。强调平面几何知识的"实用性",削弱学生的理性思维,将有损于平面几何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当代著名的语文教师王崧舟老师的语文教育主张是“诗意语文、诗意教育、诗意人生。”诗意语文就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学,必定是诗意的语文。诗意的语文会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诗意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梁文源的诗格律严谨、韵律优美、质朴典丽、含蓄蕴藉,其精准的文字表意产生"笔到景出,景出境生,境生移情"的审美效果;丰富的意象打开"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诗意阐释空间;独特的意识形象立体地展现了诗人光风霁月的皎皎君子情怀和理性从容、阳刚劲健的诗歌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6.
<正>前不久,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强调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人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记得住乡愁"不仅是蓝图的描绘,更是现实中的诗意栖居。著名的存在主义美学家海德格尔多次提及"诗意",认为"人须诗意地栖居,栖居在诗意中"。不仅城镇建设追求诗意,诗意人生已成为人生的至境,教育的诗化也备受关注。"诗化""诗意化"即"审美化"。教育也不能丢了"乡愁",课堂也应营造诗化课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师生诗意栖居地。诗  相似文献   

17.
张承志的《黑骏马》与马尔扎克《沙漠里的爱情》是两篇理性较浓的小说,小说在对民族文化、社会关系的探寻方面体现了作家深刻的理性思维。两部小说都触及到相关的物象描写,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小说的美感效应。在情感的流向上,两部作品也有相似的情感流程,使小说产生了一种诗意美。  相似文献   

18.
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是通过各种具体的活动得到实现的,国旗与红领巾教育就是这样一种鲜活的例子。国旗与红领巾教育是理性与诗意相联系的生活教育,是促进学生精神充盈的动态生成教育,是激发学生不断走向超越的信念教育,也是一种审美地把握教育生活的活动方式,进而引导学生走向高远的诗意境界。  相似文献   

19.
统一高考制度是与统一教育制度、统一社会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制度)同时产生的一种招生制度。其"唯分数"及早期的"重家庭成分"倾向,与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品格教育的宗旨存在着深刻的隔膜,该制度在精神主旨和思想方法上的行政性取向,使其缺乏教育理性方面的合法性,呈现出权宜性特征。其在现实活动中导致的功利化和工具化现象,只是体现了社会公平的意义,而缺乏弘扬教育理性的意义,难以促进教育的实质性进步,应该进行彻底改革。  相似文献   

20.
陈瑜 《教师》2009,(10)
自由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想,对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产生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自由""理性""以自身为目的""基础性与普遍性"是自由教育的基本精神,它既符合了人的本质属性和教育本质,又反映了人与社会的内在需求.本文通过对自由教育的历史沿革及其本质内涵的研究与探讨,从论及大学的保守性与现代社会适应性中认识到自由教育是守护大学根基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