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忠勇 《教师博览》2023,(32):33-35
<正>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清明过后,苏轼登上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的超然台,写下了一首《望江南》: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是一首小令。“望江南”是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梦江南”等。  相似文献   

2.
苏轼 《中文自修》2010,(1):18-19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干家。寒食①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相似文献   

3.
刘斌 《文学教育(上)》2010,(14):138-138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选了苏轼的一篇《超然台记》,很多人认为作者此时是旷达超然的,而我认为苏轼在“超然台”上并不“超然”。  相似文献   

4.
对苏轼与密州超然台的密切关系,鲜有人知晓也没相关专论。其实,超然台是苏轼主政密州时修建一座城墙旧台并命名为“超然台”而来,是他赋予了这座城墙旧台以新生。超然台则成为他在密州时的主要文化活动场所。他爱之游之,在此收获了身心安顿和对人生的一些感悟。他最后一次登临超然台是在元丰八年,对密州、对超然台的深情仍溢于言表。因为与苏轼的这层密切关系,超然台才成为地方文化圣地,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5.
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知密州(治所即诸城)。次年八月修葺城之旧台,采其弟苏辙之意,取《老子》篇"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中"超然"二字命名为超然台,意为"超脱尘世,乐天知命"。此后超然台逐渐成为一个登高远眺、吟诗作赋的场所,由此超然台亦被称为"词赋胜地""千年名台"。然而几年之后在熙州(治所即临洮)地区又出现了一座超然台,这种超然台的"时空位移"现象,除反映熙州当地盛行道家文化外,这主要是受到了苏轼超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苏轼在黄州期间写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两篇作品,词写的雄奇壮丽,显出豪放的胸怀;赋写的清幽宁静,显出超然和飘逸的气度.这是苏轼人格的两个侧面,是苏试复杂人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超然文化是诸城市的特色文化资源,有较高的知名度、深厚的文化内涵、久远的历史脉络。加快发掘利用诸城市的超然文化,对地方发展有重要意义,所以,地方政府应加强超然台建设管理,提高研究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8.
杰出的小说总是移情卷入和超然审视的对立一体,是人道视野与天道眼光的矛盾统一,因而具有深广的审美张力空间,内含着耐人回味的审美意蕴。古典形态的小说,其失败主要是因为偏重于移情而缺乏超然审视;现代形态的小说,其失败主要是因为偏重于超然审视而缺乏移情观照;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失败之作,则主要是因为过度移情于时代,毫无超然反观的轻灵。因此,它们都匮乏深广的审美张力空间。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极为重要的课程,对于学生的良好人格的塑造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我国义务教育中品德和社会非常重要且受关注,虽然地位超然,但在教学中并不能体现出重要性,导致老师和学生轻视,对教学效率产生影响,对此,我们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研究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说“东坡之词旷”。郑骞说“旷者,能摆脱之谓也……能摆脱故能潇洒……”。苏轼之词旷源于人之超然,他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努力摆脱,依然做到不失快乐之心。这一点在他的《超然台记》中有充分的体现。他在文中说“游于物之外”就可以“无往而不乐”。也因此,很多人认为《超然台记》表达了他超然旷达的情怀。对于这种认识我很赞同,  相似文献   

11.
作为地方最高行政的密州知州,苏轼对文化的重视必定会对给后人做出良好的榜样。苏轼发挥自己文学创作方面的的特长与优势,坚持自己的诗词创作,与在密州当地和密州之外的同僚与朋友相唱和,形成了密州良好的文化氛围,又重视文化设施建设,修葺了超然台等多处文化设施和文化景点,这都给后人以良好的影响与启示。苏轼用自己的天才与妙笔为密州的山川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容,为密州的社会人文也增加了丰富的文化内容。苏轼以集大成式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密州、为中国的中秋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中秋节赏月、美食与团圆的文化内含以诗词的形式进行了固化。苏轼修葺超然台、创作《超然台记》等形成了自己的超然思想,开启了密州超然思想发展的历程,薪火相传,逐渐形成了诸城今天的超然文化。  相似文献   

12.
以《采桑子》组词为例分析了欧阳修退居颍州时的形象——超然独骛一居士:超然尘外的孤独、了无俗事的闲适、阅透人生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以苏东坡一生思想发展为脉络,具体分析了他在守密时写作的《超然台记》,指出文中提出的超然思想,是苏东坡思想:人生哲学思想,处世思想和艺术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走近冯超然     
冯超然(1882.9.6~1954.8.21),名迥,字超然,号涤舸,别署嵩山居士,晚号慎得,晚年寓居上海嵩山路,署其居为嵩山草堂,江苏常州人。自童年始酷爱绘画,十三四岁卖画已有所收。  相似文献   

15.
中国自秦朝以来就建立了完备的监察制度,但作为自我修复、自我调节的机制,最终没有遏制腐败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越权,最终导致自身的瓦解。本文试从分析中国三代监察制度基本特征以及它的积极作用、缺陷、进而看它对我们在反腐败的今天的重要启示之一是监察机关必须真正的、以第三者公正的、超然的身份独立的行使它的监察权。  相似文献   

16.
在《无名的裘德》这部小说中,哈代用一种客观的叙述视角来描述作品中人物悲惨的命运,使自已超然于作品,超然于人物之外,因而作品更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17.
苏轼的《超然台记》一发挥老庄思想,游心物外,对人生达到了思维的把握。但他并没有忘情政治。本认为《超然台记》没有摆脱进退出处的矛盾,实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  相似文献   

18.
作为著名的游记,《入蜀记》较典型地体现了陆游彼时彼地的写作心态.政治型心态、人文型心态、超然型心态等在文中都有程度不同的表现;尤其是超然型心态赋予《入蜀记》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历来提起苏轼的超然文化,通常认为指的是苏轼的那种游于物外、不问世事的道家出世思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真正的超然思想应该是儒家入世思想与道家出世思想的有机结合,而这对苏轼本人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苏轼的《超然台记》一文发挥老庄思想,游心物外,对人生达到了思维的把握。但他并没有忘情政治。《超然台记》没有摆脱士大夫进退出处的茅盾,实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