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允价值成为国际会计界研究的热点,而就在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公允价值更成为争论的焦点.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最大的特点就是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本文介绍了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具体运用及其影响,并根据我国上市公司业绩报告,分析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最后说明了美国次贷危机后对公允价值的争议状况,并提出了我国现阶段运用公允价值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次贷危机下是否应坚持公允价值计量。文章通过对公允价值、次贷危机及两者关系的分析概述,揭示了公允价值并不是次贷危机的元凶,继续坚持公允价值计量对次贷危机的缓解有帮助,并提出了适当的解决方法。同时强调公允价值的应用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不要因为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挫折而轻易放弃。  相似文献   

3.
李昱奇 《天中学刊》2009,24(4):63-66
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不仅给美国经济造成了损失,也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此次危机引发了各方对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质疑.但是,纵观次贷危机的发展形成过程,客观分析公允价值与次贷危机的关系,就会发现危机也给公允价值带来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鉴于公允价值计量在美国次贷危机中的惨痛教训,本文主要从会计的角度分析了公允价值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对我国在金融危机环境下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随着次贷危机逐步升级,人们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质疑声日盛,在这种形势下,澄清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的关系,解析国际应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动态。对于厘清我国公允价值研究思路、推广公允价值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国次贷危机、“两房”危机及金融风暴的次第爆发,暴露出了公允价值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诸多缺陷,使公允价值计价成为争论的核心。在此期间,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引入了公允价值并开始在上市公司实施,公允价值的引入有合理的一面,但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弱化了会计信息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升级而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作为会计计量的公允价值准则被金融界认为放大了经济周期的影响,他们要求停止公允价值计量。迫于压力,FASB和IASC因此调整了公允价值准则。本文认为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完善公允价值准则在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要求,加强监管,使实行公允价值计量的风险最小化。  相似文献   

8.
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公允价值又重新登上了我国会计发展的历史舞台,而我国的公允价值研究相对落后,加之我国在新会计准则中大力度推广这一新生的会计计量属性的运用,因此,仔细研究公允价值在各具体准则中的运用意义重大。论述了公允价值的内涵,分析了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运用的情况、运用的特点、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为完善我国公允价值的运用提供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探讨公允价值在我国推广应用的理论与现实基础,接着通过对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原会计准则的对比分析,讨论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情况。然后,对现实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公允价值在国内的应用创建一个良好的理论以及实际环境。最后指出:在我国目前应用公允价值宏观环境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对公允价值应用应持有的态度——谨慎应用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运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新规定是一个重要的创新点,公允价值计量因能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被广泛运用。文章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与现实基础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具体阐述了公允价值计量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最后对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运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曾被称为“代表未来计量方向”的公允价值,一夜之间成为众矢之的。本文简介公允价值内涵、金融危机产生引起的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争议,从而研究两者之间的关联导致的公允价值计量调整,以期待公允价值会计逐步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12.
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再度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金融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对增强我国银行业财务报告的质量和透明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必将对习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同时也给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控制技术以及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新的挑战。文章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银行业中的运用进行了相关探究。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运行比较平稳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在出现金融危机特殊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更容易加剧经营业绩的波动。公允价值的计量从理论上说不会损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实际中,由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企业的利益等,可能会使公允价值与会计信息可靠性产生偏离。为此分析了我国会计具体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计量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刘晓丽 《德州学院学报》2004,20(1):28-30,105
财政部在仅仅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颁布了新旧两套<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而新旧准则之间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对待公允价值的态度.旧准则趋向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引入公允价值计量,而新准则却基本上摒弃了公允价值的作用.但这并不能表明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就从此消失,相反,由于公允价值理论上的优越性,未来准则的制定必将更多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相似文献   

15.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有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计量模式可供选择,但在我国目前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没有得到广泛使用,作为国际会计准则中唯一一个在金融资产以外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植入的会计准则,为什么在实务中不被看好,是理论上的纠结还是实务中的无奈?是本身的复杂还是会计职业的惰性?这都值得会计界分析和思考,应对两种计量模式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实务的选择进行解读,并从财务的视觉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6.
在新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使会计报表信息更具决策相关性,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接轨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在阐述公允价值的研究背景及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同观点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弊端提出解决办法,为新会计准则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公允价值计量的适用性:次贷危机下的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业收益预期的波动性影响及风险信息传递的增量效应,尤其是公众价值计量价格在一定程度上的随意性被恶性利用和操纵,使这一原来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产权秩序的必要手段,成为了美国次贷危机乃至席卷全球金融危机的推手。但公允价值计量的适用性不容置疑,其高度的相关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特别是对于金融衍生品,仍是最优的计量方式。  相似文献   

18.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满足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世界会计计量整体的发展趋势。经历金融危机以后,这一计量模式的重塑将对上市公司的利润波动产生加剧的影响,同时可以快速、客观地把公允价值的变动与市场行情的转变反映在上市企业的会计报表当中,让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相似文献   

19.
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凸显了非活跃市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失灵”。国际上各界从如下方面改进公允价值运用:完善非活跃市场条件下的计量方法;修订金融资产减值模式;改进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以提高透明度。这代表了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计量发展的趋势:完善是主流,全球治理是金融全球化必然的要求,会计与监管分离是双方目标差异的反映。虽然会计始于微观计量,但利益分割依据的本质决定了其具有宏观的经济社会后果,这要求在解决全球性会计问题时,应借鉴全球治理理念、弱化国家利益、立足全球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