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版《让经济和大自然搞好关系》标题点染得很贴切,庄河打造特色“一主三化”的长篇报道,写得有深度,有特点,有高度,虽然长了点,但很好读,突出了保护自然资源这个理念。今日一版长短搭配得当,版式新颖,图文共发12篇之多,信息量很大,满足了读者的新闻欲。  相似文献   

2.
赵成亮 《记者摇篮》2004,(11):38-43
要有自己的风格 20014年2月2日今日一版头题《财税工作既是理财也能生财》非常有新意,而在正文之前。用了八段小提示,准确清晰地概括了省长讲话的要点,这可以说是本报贯彻执行中央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的活动新闻报道的一种探索和创新。沈矿集团的纪实报道《老树新枝茂》标题不凡,比喻贴切.报道虽然长了一点,但可以让人一口气读下去。《关注小街小巷》这篇短文问题抓得好。很有针对性,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赵成亮 《记者摇篮》2005,(3):39-44,26
今日一版版式编排很有特点,《要闻宽带》栏目发了四篇短新闻。使一版的信息量更加大了。一版包括图片新闻总共发了14篇稿件。让人有一种贴近感。两篇省领导活动报道写的短小精悍,各有特点,更增加了一版的生气。看过十二版《要闻》《钢都荒漠变绿洲》的报道。使人确有气爽神清之感,这篇报道与今日的《新辽沈战役》配合起来刊发很有一番特别意味。  相似文献   

4.
张元 《视听纵横》2005,(1):36-3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中国社会经济生活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报道也呈现急遽发展的态势,成为新闻界的一大亮点。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相适应,我国经济报道的整体趋势呈现为政治色彩逐渐减弱、经济品格逐步完善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经济报道的独立性和纯粹性正在逐步加强,但经济对政治的互动性和对社会生活的渗透性又要求它具备民本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作为各级媒体,更应唱好经济报道的重头戏,但从目前情况看,经济报道,特别是企业报的经济报道存在这样的现象:高高在上的多,贴近群众的少;反映现象的多,挖掘本质的少;枯燥无味的多,妙趣横生的少;人云亦云的多,独出心裁的少,给人一种年年岁岁花相似之感。笔认为,克服这些现象,无论是记还是编辑都应多视角看问题,具体说应具有俯视、环视、透视的目光,巧妙地找角度,写出有深度、有厚度的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1995,(1)
突出经济建设 宣传大好形势──《咸阳报》新年新气象王巨川送审的《咸阳报》虽然只有三期,但特色鲜明: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正面报道为王体,集中宣传本市的大好形势,用翔实具体的成绩鼓舞群众。具体分析有两个值得提倡:一是用突出版面、突出位置、突出标题推出...  相似文献   

7.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报尤为重要,而对于企业报来说,经济报道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这个企业快速发展,经济产业不断更新的社会,做好企业报的经济报道是一项重要的企业工作,应多方驱动来改进企业报的经济报道,下面谈谈如何用多方驱动的方式改进和激活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8.
“五一”黄金周后的第一张报纸,展读一版面目一新,版式编排新颖活泼。头题《探索转型新路径》解读振兴老工业基地已发到第九篇了,记者就探索转型中的经验.写的透辟深刻,尤其是对试点市阜新的剖析更有新意。振兴论坛《发展的显与潜》一文,以科学的发展观.分析了显与潜的关系,对全局工作很有意义,说理精道.发人深思。利用报耳显著位置把我省黄金周旅游的喜人成绩简练地报道出来,《全省黄金周旅游创新高》读后令人欣慰。这与去年受非典影响的衰萎状况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湖北经济频道《经视直播》为对象,研究民生新闻在报道题材、报道方式、报道立场、价值取向上的民本视点,并提出《经视直播》栏目未来发展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0.
赵成亮 《记者摇篮》2005,(1):28-31,38
今日一版评论员文章写得很有深度,按省委的战略部署,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必须首先形成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气势。评论员文章紧紧抓住这个中心议题.从不同侧面进行分析论证,把全省干部和群众这样一种精神面貌论述得十分透辟。振兴需要团结,振兴需要合力.振兴需要调动千百万人用昂扬奋进的气势去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今天的言论写得好,  相似文献   

11.
赵成亮 《记者摇篮》2004,(1):10-12,9
《辽宁日报》全新改版之后,实行副总编辑总值班制,主要任务是根据每个时期的宣传思想和报道的总体策划,组织本报的版面编排和标题制作以及有关的重大新闻采编等工作,并且每天午前还要对当日出版的报纸从内容到版面作出认真评点。这里刊载的是本人总值班时所写下的部分评报意见,此次发表文字未作任何改动。意在保存当时出报即评的现场感。大标题和每篇的小标题是发表前现加的。  相似文献   

12.
陆辉 《新闻通讯》2009,(8):32-33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近年来,随着中央和各级政府明确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民生新闻成了众多媒体尤其是晚报、都市报报道的一大热点,成为媒体间竞争制胜、吸引受众的法宝。从深层意义上讲,重视民生新闻的报道,体现了媒体的民本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3.
肖华良  黄磊 《新闻前哨》2001,(11):11-12
经济报的发展空间问题,是当前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因为,眼下一方面既有部分经济报在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之后改弦易张,加入到都市报行列;另一方面,又有人确实看好经济报的未来,他们不惜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精心打造经济报的“全新形象”。笔者在经济类报纸摸爬滚打多年,有了一些见闻,也有了一点想法,不揣冒昧,信笔直书,听凭诸位同仁指正。 一、经济报的几种类型 从经济报的报道领域出发,笔者认为,国内现有的经济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综合类经济报。这类报纸有《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中华工商时报》、《中国…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党全国工作着重点的转移,经济宣传已成为报纸宣传的中心内容。作为一张县报,怎样围绕新时期的中心任务来搞好经济建设方面的宣传呢?我们觉得,加强经济宣传,不光是多报道一些生产情况,增加一点经济报道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报道质量,增强宣传效果。要做到这点,我们  相似文献   

15.
石晓姝 《记者摇篮》2006,(11):61-62
经济报道,在企业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分量。因为企业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因而它要求企业的报纸也必须用大量的篇幅,经常不断地、突出地进行经济方面的宣传。正因为如此,经济宣传能否显示出特色,对于整个企业报能否办出特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那么,什么是企业报经济宣传的特色呢?或者说,衡量企业报经济宣传特色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标志之一: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企业报在经济宣传上怎样才能有个性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去努力体现:一是要体现本行业的特点。用形象的比喻来说,就是钢铁企业报应办出“…  相似文献   

16.
党报改革是一个大课题,我们即要坚持党报的性质,坚持正确导向,把握大局的原则,又要强化党报新闻宣传的读者观念,努力实践“三满意”,长期以来,一些传统形式已经演变成系列套式,我们很多采编人员难以从这些套式的禁锢中解脱出来,如会议报道的套式,经济活动报道的套式,各个时期报道的套式等,这些大大小小的套式抹杀了事物的新闻性和特殊性,而新颖性和特殊性恰恰是新闻的生命,因此,作为党报报人,我们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办报理念,把改革新闻写作形式作为报纸改革的切入点,突破传统新闻写作方式,思维方式,倡导新闻写作创新。  相似文献   

17.
加强深度报道办出产业报特色周永仙特色是产业报的生命。办出产业报特色的关键,在于加强深度报道。一般来说,深度报道具有背景丰厚、内容翔实、分析深透的特点,而产业报由于对本行业比较熟悉,写深度报道更有自己的优势,同时,还可以用深度报道的优势弥补自身的劣势。...  相似文献   

18.
读者们可能早就注意到了,军报三版刊登的加框新闻,大都是一事一报式的新闻,即一篇报道只报道一件新闻事实,这种新闻写起来好写,编起来好编,安排版面也决当,可谓是一路开“绿灯”。见报后读者也喜欢看。为什么这种新闻如此受欢迎?首先,它符合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次,它篇幅短小,一事一报,一般不会超过800字;第三,它通篇都用事实说话。可是,从自然来稿情况看,这种新闻却很少见到,有些新闻虽然见报了,也是编者从众多事例中挑选出来的。一事一报写新闻,只要能把事情讲清楚就行。可为什么这样好写…  相似文献   

19.
平等视角平和表述平易传播《盐阜大众报》在部署走基层采访活动时明确,牢固确立民本报道理念,强化大众视野、百姓视角,眼睛向下、脚步迈下、身子沉下,深入改革建设前沿,深入群众生产生活,掌握第一手素材,采写亲和力、吸引  相似文献   

20.
企业报不应忽视理论宣传张炜群近年来,报纸为了提高质量,争取读者,扩大发行,掀起了一次次改版、扩版热潮。企业报也由自我封闭走向了开放办报,办起了周末版,推出了社会、经济、生活等特刊,扩大了报道面,增强了可读性;但原来的理论版却不见了,报纸也很少登载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