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租让制是列宁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一项巩固和发展苏维埃社会主义经济的伟大举措.列宁深刻地论证了实行租让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了租让制的基本原则和政策规定.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不仅在理论上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列宁的租让制思想,而且在指导我国20年来对外开放的实践中取得了列宁当年所没有得到的巨大成果.从人类社会主义实践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看,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是对列宁租让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政策时期 ,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思想 ,并付诸苏维埃俄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实践。根据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俄国国情 ,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 ;由于垄断资本对高额利润的贪欲和帝国主义各国各集团之间存在着矛盾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是完全可能的 ;在此基础上 ,列宁提出了以租让制为核心、对外贸易为桥梁的多种开放形式  相似文献   

3.
苏俄国内战争时期,“战时共产主义”的实行造成人民群众生活困难,并导致国内政治危机的出现。列宁及时认识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失误并决定改变政策。一方面,列宁领导俄共(布)采取“紧急的措施’’直接帮助人民群众;另一方面,列宁领导俄共(布)实行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的新经济政策,其措施主要包括实行粮食税、租让制和商品交换。列宁的实践,对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内战结束后,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在半年内从战时共产主义退却到新经济政策,并把科学社会主义与苏维埃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始探索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首先是应对余粮收集制造成的经济政治危机,转而适时征收粮食税。为储备工业品交换税后余粮,列宁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和平赎买思想,仔细分析战后国内生产能力和国际形势,酝酿工矿业对外租让制,以便直接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更为重要的是,虽然主观上力求把税后余粮与工业品的流转置于合作社组织、国家定价的实物性商品交换框架内,但列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即有组织的商品交换和自由贸易必须接收实际生活的检验,这使他能够正视客观存在的市场关系,尊重地方流转范围内的自由贸易,为市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出场奠定了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5.
列宁认为要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必须化方面”两部分,其狭义内容为发展国民教育、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繁荣文学艺术和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等;文化建设还必须坚持正确的方针和政策。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原则,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的灿烂光辉  相似文献   

6.
俄国内战结束后制定了对外开放的租让政策,第一个在俄国经营租让企业并取得成绩的哈默博士,是当今世界著名的美国实业家。列宁曾经亲自关注苏维埃同哈默的租让谈判与合同的实施,哈默为了自己的实业发展,努力去履行共同签订的租让合同,并且受到列宁的多次赞扬。在苏维埃俄国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封锁的条件下,一位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同一个以经营发展实业为目的的美国百万富翁建立不同寻常的友谊关系,那就更富有传奇性的历史色彩了。哈默的曾祖父是犹太人,俄国富商,从祖父开始移居美国。父亲是医生,并经营药房和药厂。由于父亲经营的制药厂面临破产,哈默高中毕业就接替管理药厂的业务。他重新挑选合作伙伴和改变经营方式,很快使一个只有十几人的药厂猛增到拥有  相似文献   

7.
<正>经济不发达的俄国,首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历史性的突破。不许革命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但是,在落后的苏维埃俄国如何才能建成社会主义,却是个异常困难的难题。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针和措施。实行租让政策,就是其中重要的、富有开创性的一环。  相似文献   

8.
十月革命前列宁认识到俄国生产力不发达,以农民为主体,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新经济政策理论形成的思想基础,列宁早期对市场经济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他后来以发展商品货币关系为核心,逐步深化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寻取政权初期列宁关于谨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和政策,是新经济政策理论的重要来源,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经验由浅入深的总结,是新经济政策理论不断发展的思想动因。  相似文献   

9.
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思想,是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核心与实质,是列宁晚年思想的重要理论特色。列宁新经济政策虽然在列宁逝世后被“斯大林模式”逐步中断了,但按列宁的本意,是需要整整一个历史时代的。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思想,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贡献。邓小平称赞列宁新经济政策是个好“思路”。新经济政策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的重要思想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0.
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新经济政策,是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探索。邓小平晚年继承了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思想精髓,并在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上又有许多创新。比较研究列宁邓小平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苏维埃俄国二十年代初颁布的租让制政策,同我们今天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相比较,当然有诸多不同,但列宁制订和实行这一政策所依循的一些思想理论原则,对今天的我们仍是极富教益的。这是我近来读中文第二版《列宁全集》中的有关论述以后,一点突出的感受。这里谨将我的一些肤浅认识简述如下,以就教于专家、读者。  相似文献   

12.
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通过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以及世界格局的判断制定了租让政策,这在客观上促使俄国实现了由政治利益为主导向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渐进发展"理论是列宁社会主义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向着社会主义目标"渐进发展"的理论。列宁的"渐进发展"理论随着俄国的社会实践逐渐完善和发展,十月革命期间列宁提出和形成了"渐进发展"的理论,经过国内战争时期和新经济政策时期,"渐进发展"理论走向成熟。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继承和创新了列宁渐进发展的理论,使得这一理论进一步成熟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留下的重要政治遗产,它体现了列宁在理论上突破陈规、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探索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努力。由于复杂历史原因,包括列宁本人在认识上的历史局限性,新经济政策所蕴含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没有得到深化和拓展,而后来形成的"斯大林模式"的经济体制对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严重影响。认真研究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历史价值,对于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列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始终包括建立社会主义农业的物质基础和建立农业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两方面内容。对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列宁从来没有做教条主义的理解,陷入或陶醉于脱离客观实际和超越生产力水平的空想。他始终从俄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坚持不懈地探索走向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方法和模式,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和进一步发展,列宁初步完成了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6.
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一次伟大尝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该政策是列宁对落后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探索,尤其是对战时共产主义的经验进行总结、是对教训进行反思而提出的。该政策对于经济落后的国家搞清楚何为社会主义,以及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的建设、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斯大林农业集体化的理论与农业集体化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苏联农业生产的严重破坏与长期滞后长期以来,历史学家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为准则,认为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理论是继承和发展了列宁《论合作制》的理论。但70-80年代学术界研究证明,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理论与列宁合作制理论很难说是一脉相承。按照列宁《论合作制》理论,农业合作化是在新经济政策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在新经济政策实行初期,苏联在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时采取了较为慎重的方针。在确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时,尽量注意到列宁在…  相似文献   

18.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提出和实施,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思想渊源,“新经济政策”符合苏俄当时的国情,从其成效来看,效果是明显和突出的,苏俄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然而,列宁去世后,苏联背离了列宁的正确主张,形成了“斯大林模式”。在列宁新经济政策提出六十年之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局面,从而使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得到了合乎逻辑的延续和与时俱进的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对列宁晚年思想的研究中,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思想有其特殊的重要地位。因为这是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俄国国情相结合,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度内努力探索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具体体现。今天,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社会主义面临挑战的历史背景下,重温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伟大理论和实践,更有其巨大的现实意义,更能受到多方面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列宁所创立的新经济政策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的一个光辉范例,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实践创新.深入研究列宁在创立新经济政策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个人品质、研究方法及其理论创新,对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