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最精彩的诗篇之一,对它的理解也同样要“知”、“论世”。本文从新的角度,对《孔雀东南飞》的四个问题作了进一步阐发:第一,劝戒的主题;第二,浪漫的构思;第三,铺陈的手法;第四,质朴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阿房宫赋》因其内容的深刻,艺术境界的高拔,赢得人们的青睐。该无论是描写还是议论,无论是铺排的手法还是修辞方法的运用,都给读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下面四点内容应该作为重点加以掌握。  相似文献   

3.
蒋元明 《语文新圃》2009,(12):23-26
孙悟空的文凭 有一种说法。说是孙悟空是知识分子的形象.理由是他清高、自负、好面子,等等。老孙出身贫贱,从石头缝里蹦出来,但确实是学有专长,经高人传授,会七十二般变化.一跟斗十万八千里。但他的老师似乎不在正式编制,学校也属民办性质.还没发文凭。所以他结业后没有分配到天宫里任职,而是回花果山自谋生路,当山大王,属在野党,当然心里有些不平衡,这就要找事儿。  相似文献   

4.
儒家之"礼",包括个体修身、社会教化、治国养民、礼乐兵刑、典章制度等内容,大体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个体修身之  相似文献   

5.
一、从鲁迅不主张“给小孩读《狂人日记》”说起 鲁迅生前曾表示,他不赞成把他的作品选作教材。他说,“我也曾反对过将自己的小说采入教科书,怕的是教错了青年。”①这不完全是出于自谦;他当时认为,“拿我的那些书给不到二十岁的青年看,是不相宜的,要上三十岁,才很容易看懂。”②在“那些书”中,鲁迅特别不赞成把《狂人日记》选作青少年的教材,据孙伏园回忆,鲁迅“最不愿意的是  相似文献   

6.
《雷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剧作,也是中国话剧创作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自一九三四年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注意,也引起了热烈的争论。研究者们在不断地探讨它,曹禹本人也对作品作过多次的说明和解释。可是,直到现在,作品反映的许多问题还是很值得探讨。比如:如何看待作品中的宿命论问题,如何看待剧中人物的矛盾关系问题,如何看待剧中每个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归宿问题,如何估价作品  相似文献   

7.
一线索《威尼斯》是一篇游记,而游记在写景状物时,总有一个线索问题。那么,《威尼斯》的线索是什么呢?课文前的“预习提示”和新版《教参》对比避而未提,而1982年版和1985年版的老《教参》则认为是“游人漫游路线”。反复、仔细地阅读课文,便会发现这种分析不合文章的实际,因为我们从头至尾,找来找去,也不见作者(游人)的行踪,看不出他先到哪里,次到哪里,接着到哪里,最后到哪里。  相似文献   

8.
本文撮要论述《世说新语》的四个方面:语言风格及其成因,散式结构,在古代美学和中日比较文学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抓住一个中心词老舍先生的《养花》一文,与其说是谈怎样养花。不如说是谈养花的乐趣。在作者笔下,“多么有意思呀!”“心里自然特别喜欢”等都是“乐趣”的同义语。作者养花以知为乐——“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以劳累为乐——“全家动员,抢救花草”“使人腰酸腿痛,热汗直流”;以忧为乐——“菊秧被砸死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以人乐为乐——花开时“约几位朋友来看看”,花分根了“就赠给朋友们一些”。总之。“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是一种高雅的乐趣,是贯穿课文的感情红线。二、突破两个难句第一句:“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  相似文献   

10.
《风筝》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这一册课本中最难理解的一篇课文。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理解"在矛盾和冲突中也有亲情",并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问题"。要顺利完成教学任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卓异”的注释和标点 “无何,宰以卓异闻。”课本注:卓异,(才能)优异。这是考核官吏政绩的评语。按,这个注语焉不详,评语由谁而下,官员获得这个考语有什么作用,均没有说明。查《清朝文献通考》五九《选举》十三可知,清朝吏部定期考核官吏,文官三年,武官五年,政绩突出,才能优异者称为卓异。《清会典·吏部》:“卓异者,必按其事而书于册。”而获得“卓异”评语的官员,  相似文献   

12.
结合语词产生的环境和具体运用情况,对“雨雪”、“窈窕”、“采采”、“愿言”、“薄言”等词语的意义作出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诉肺腑——陷入重围的苦恋流过了无数对宝玉情感的困惑、误解之泪,也经过了无数次貌似斗脾气、耍小性儿的试探与证明,在《诉肺腑》这一回里两人才第一次正面互明心迹,才彻底廓清了黛玉心头“金玉良缘”的疑云,才正式确立了向“仕途经济”价值观挑战的同盟者的身分。然而,也同样在这一回里,宝黛爱情之航中的险滩暗礁,在茫茫迷雾中偶露峥嵘。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是立国之本的思想,把教育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思想,以法律的形式得到了确立,我国教育已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期.《教育法》对教育的根本问题作了规范,为制定其他教育法律、法规,如《高等教育法》、《师范教育条例》、《职业教育法》等提供了依据,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具有针对性与导向性的规定.本文谈谈学习这部总揽教育全局的根本大法的四点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5.
1.一个焦点 《灰雀》一课的大意是:白桦树上有三只灰雀,活蹦乱跳爱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可是有一天,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课文先渲染了灰雀的活泼可爱,然后笔锋陡转,灰雀不见了。由此引出列宁与男孩之间的一段对话。最后以灰雀的失而复得为结尾。全文始终围绕着“灰雀  相似文献   

16.
苏联早期革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长篇政治抒情诗《列宁》,早已享誉世界无产阶级诗坛。虽然这首长诗问世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尚在胚胎之中,但它却已享受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歌奠基之作”的殊荣。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尽管几十年来风云变幻,文苑各家对马雅可夫斯基及其诗作毁誉不一,《列宁》这首长诗的影响却是客观存在,任何人也无法否认的。可以肯定地说,这首诗作为最早出现的描写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作品,无论其成就与不足,对于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都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正是有鉴于此,我谨从阅读本诗的笔记中摘出四题,联缀成篇,就几个不同的侧面小议其得失。  相似文献   

17.
《文选》研究四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难”本独立为类,“临终”本“诗”之子类;《古今诗苑英华》的“犹有遗恨”,指其未能达到“集其清英”的目的与体例上不像后来的《选》那样兼收其它体;《选》不再收何逊诗乃因其分量比《古今诗苑英华》少了三分之二的缘故,这与刘孝绰的“忌避”和《选》的体例如何无关;以《头陀寺碑》之得人《选》为刘孝绰“有意图的徇私情”一说,是断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8.
一、立意美首先,坚持走正道的人格立意。“不拘于时”之“时”是时俗,指当时耻于从师问道的社会风气;所谓“古道”,则是指古代尊师重道的风尚。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上层“士大夫之族”普遍风行“尊家法”而“鄙从师”。为“广圣人之道”,韩愈“好为人师”,甘冒狂名。在“时人”(士大夫之族)眼里,韩愈的所作所为是魏晋以后从没有发生过的怪异行为。透过《师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韩愈反对流俗的巨大勇气和坚持真理的可贵精神,可以说,《师说》是一篇人格宣言。其次,崭新而高远的师道立意。韩愈突破了过去一般人对教师职责的认识局限,把教师…  相似文献   

19.
作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大抒情诗歌的源头,《诗经》与《楚辞》从诞生之日起,便因截然不同的艺术气质不断引发历代学者对其进行探讨比较,文辞上一朴拙真率,一华丽绚烂;情感表达上一温柔节制,一热烈奔放,大致代表了南北两大地域文学的特色,并呈现出"修辞立其诚"的共有艺术规范,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关于周邦彦词的评价问题,历来多有分歧。本文结合北宋时代面貌的考察及对王安石在推行新法过程中采取的一些政治措施,进行分析,认为以周邦彦进《汴都赋》一事即断定其为政治词人之说,是值得商榷的。作者认为评价周邦彦词的正确途径应从浓厚的市民意识及风格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入手。文章通过多方面的比较,得出周邦彦是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南宋词的先驱,为宋词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