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简易方程之前先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在以往的教学时我们发现.用字母表示一个数,学生往往不难理解.如:学生对"5×( )=15"很快地会说出括号内应填"3":有了这个基础,自然地对"5a=15"也能很快地得出"a=3".但要比较"5a"与"3b"的大小时,一些学生始终认为"5a>36".尽管老师用举例方式让学生去体验,如:当a表示2,b表示5时,你说5a大还是36大呢?有些学生还是半信半疑.  相似文献   

2.
"认识厘米"是学生学习度量的起始,对于浙教版教材,学生在认识厘米之前,学习了长、短的概念,并学习了把物体放在方格纸上用数格子的方法刻画物体的长度.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度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认识1厘米并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能估计物体的长度(5厘米以内).  相似文献   

3.
分数的除法     
我们已经知道:当a、b是自然数.且b≠0时,除法算式a÷b表示两种意义: (1)由"量÷基准量(度量单位)=量数"可知:a÷b可以表示a是b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相似文献   

4.
一、长度单位1.内容与结构。本单元教学长度单位及线段的相关知识,主要是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认识线段。具体编排结构如下图:2.具体教材分析。(1)例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例1首先从历史的角度,介绍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并呈现了用手臂(一庹)、用拃用脚量某一物体的长度的图片,渗透了测量的本质:用"单位"去"量"。然后让学生用"拃"作"单位",体会测量的过程,并通过学生和老师同样用拃量同样长度的课桌,所得的测量结果却不一样的活动,使学生体会:虽然都用"拃"作单位来量长度单位例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例2、例3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例4、例5认识米,1米=100厘米例6、例7认识线段,画线段例8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三册第10~11页例1~例3。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2.使学生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正确地测量出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  相似文献   

6.
一、“倍系数增减法”简介 服装结构制图公式常以ax+b的形式给出,它是以某个部位规格为变量的一次函数式。其中a-公式系数,常以1/4、1/10、1/6、1/5数字出现;x-某部位规格,也就是制图尺寸:b-常数,起到调节公式的作用。用数学方法简单推理可知.a(x±1)+b=(ax+b)±a,即部分规格每增加或减少1厘米,公式相对应的数据就增加或减少一倍的公式系数。因此只要先确定一个基准规格,再代入公式计算出对应的基准数据,那么基准规格每增加或减少n厘米,应用数据就在基准数据中,增加或减少n倍的公式系数,简称售系数。用数学方法表示  相似文献   

7.
[题目]商店出售的鞋子规格大小有两种表示方法:“厘米”、“码”。已知19厘米相当于28码,17码相当于13.5厘米。你知道22.5厘米相当于多少码?38码相当于多少厘米吗?  相似文献   

8.
"fight"可作及物或不及物动词用,也可作名词用,词义为"战斗"、"斗争"、"打仗"、"打架"等等。作及物动词用时,可直接跟宾语。如:fighttheenemytoafinish(与敌人战斗到底)。一般情况下,作不及物动词用,后面尾随"against(with)"表示"与(和)……作斗争(抵抗)"。如:ThepelplewerefightingagainsI(with)theFascisinmanyplace.(人民在许多地方抵抗法西斯。)尾随"for"表示"为争取  相似文献   

9.
"似的"这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的解释为: 助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动词后面,表示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似:像雪似的那么白;彷佛睡着了似的;乐得跟什么似的.也作"是的".  相似文献   

10.
医用的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在物理实验中有着广泛应用,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可以搜集几支,将它消毒洗净,然后可应用在物理实验.1.注射器量筒注射器的针管上都有刻度,表示管内液体的体积,用厘米3(cc)作单位.找几个大小不同的注射器针管,就组成一套小容积的量筒.使用时,针管下端的注射口用眼药水瓶  相似文献   

11.
[教学片断一]师:关于度量,同学们已经学过度量线段的长短,我们以米、厘米作单位,某一条线段里含有3个1厘米?它是3厘米(生)。如果它含有5个1米呢?(生:5米)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一个角),角的度量是量角的什么?是不是量它两边的长短?(生否定)那量什么?生:量它中间的宽度。生:量它叉开的程度。生:量角的两条边叉开的程度。师:那叉开的程度该怎么表示呢?人们也规定了一个单位?(屏幕动态地展示过程,教师作解说)人们把一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其中一份所对的角(动态闪烁),就叫做一度的角。计量角的单位就是度。(板书并指导写法)师:(屏幕另出示一…  相似文献   

12.
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重点是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为了化解难点、突破重点,我对教学各环节做了精心设计.课堂上,直接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认识并进一步理解周长概念.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究,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自然地,在分别推出每个公式后介绍它们的字母公式.周长用"C"表示,长方形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正方形边长用"a"表示,那么长方形周长公式为"C=(a b)×2",正方形周长公式为"C=a×4".在我的意识中,这是个无需太多言语的环节,只要学生记忆一下便可.因此对这两个字母公式只作了简单的介绍后,便针对这两个公式开展了练习.  相似文献   

13.
1 何谓"等时圆" 例1 如图1所示,ad、bd、cd是竖直平面内3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b、c、d位于同一圆周上,a点为圆周的最高点,d点为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3个滑环分别从a、b、c处释放(初速为零),用t1、t2、t3依次表示各滑环到达d所用的时间,则( ).  相似文献   

14.
足球运动员在中场发球时,对方运动员必须离足球9.15米以上.为了表示这个范围,人们就在足球场中央画一个半径为9.15米的圆,这个圆就叫做“中圈”,每场比赛都从这里开球.罚球时,也是如此.以罚球点为圆心,向外画罚球圆弧,半径也是9.15米.这9.15米的规定是怎么来的呢?原来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英国,那时英国人用的是英制长度单位,它们是:1码=3口尺(英尺),1口尺=12口寸(英寸).当初规定,开球、罚球时对方运动员必须离足球10码以外.由于1口寸=2.54厘米,所以,把10码化成公制,长度就是:2.54厘米×12×3×10=914.4厘米≈9.15米.这就是“中圈”半径长度足…  相似文献   

15.
今天王老师给我们讲了有关测量的知识,我知道了长度单位有米(m)和厘米(cm),还知道了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  相似文献   

16.
表示自然数,目前使用的计数系统是"十进位值制计数系统".所谓"十进"是指10个低级计数单位等于1个相邻的高级计数单位,因此有"满十进一,退一当十"之说.所谓"位值"指同一个数字由其所处的位置决定其所表示的意义,即计数单位的"个数".在位值思想下,"0"的意义非常大.若没有"0"这个符号,则不能用1、2、3、4、5、6、7、8、9这几个数字表示出全部的自然数,因此马克思在<数学手稿>中称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是最美妙的发明之一.小学阶段学习"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是很好的整体上理解、体验"位值制"思想、体会这种"美妙"的绝好素材.  相似文献   

17.
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可以把数或数量关系简明地表示出来.如“一个数的a倍(a≠0)等于b,求这个数”,用x表示这个数,可得方程ax=b(a≠0).其中x是未知数,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a是x的系数,叫做字母系数,b是常数项.这种方程叫做字母系数方程。我们用它来表示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但这里的a、b是具体的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日记》2014,(1):14-14
正正字篇例列【常见错误】举例(正)———举列(误)【正确用法】举例,指提出例子来,提出的例子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语句示例】既然你对你的论点如此有把握,那么就请你举例论证吧。正音篇薄báo bóbò【常见错误】单薄(bó)(正)单薄(báo)(误)【正确用法】"薄",本义指草木丛生的地方,后引申为不厚、轻微、少等义。表示与"厚"相对、感情冷淡、味道不浓时,读báo,如家底薄、薄饼;表示不强壮、轻微、少、不厚道、看不起、作姓氏或作动词表示迫近、靠近时,读bó,如单薄、厚今薄古、轻薄、日薄西山;作名词"薄荷"时,读  相似文献   

19.
a.使用已废弃的量名称。如比重、比热、原子量、质量百分比浓度等。b.未使用国家标准规定的量符号。如质量符号不用m,而用W、P或Q等;用多个字母构成一个量符号,如用CHT作"临界高温"的符号。c.使用已废弃的非法定单位或单位符号。前者如斤、千克力(kg)f、卡(ca)l、摩尔浓度(M)等;后者如°K(开尔  相似文献   

20.
问题解答     
键的极性跟分子的极性一样,可以用偶极矩作定量的表示,偶极矩是端电荷量和偶极长的乘积,它的单位是德拜(D),1D=10~(-18)静电单位——厘米。偶极矩值大,键的极性也大。下面是卤化氢的偶极矩和卤化氢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常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