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2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扬州日报选送的消息——《就业局长"潜伏"打工探扬州用工》(以下简称"潜伏局长报道")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是扬州日报创办50多年来第一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这篇834个字的短消息,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新闻报道:云南曲靖是劳务输出大市,农民出远门打工害怕上当受欺负,当地负责劳务输出工作的陈家顺副局长,隐瞒自己的干部身份,在扬州一些企业以打工者的身份与农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一段时间,对当地用工环境熟悉满意后,再介绍更多的父老乡亲来这里打工挣钱.  相似文献   

2.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扬州日报》选送的消息——《就业局长"潜伏"打工探扬州用工》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成为扬州报业传媒集团在新闻报道历史上的一个突破. 作为地市级媒体,获此殊荣实属不易.分析下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年来《扬州日报》一直坚持的"写故事、换视角、变文风".这篇报道讲述了一个抓眼球、扣心弦的好故事:来自云南曲靖的为民好干部陈家顺,来到扬州一家企业,隐去身份、"潜伏"打工,真切体验到这里的良好用工环境后,才放心介绍数百名老乡来扬打工,其为官之道令人感佩:"当干部就是为群众打工";吃过"民工饭"更懂"民工难".这一故事,生动诠释了新时期的和谐党群、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3.
刊登在<深圳特区报>2002年9月4日上的消息<10名"瞎眼"评标专家被清出局>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是一篇舆论监督的好报道.  相似文献   

4.
大众日报记者崔永刚采写的消息《充州:2亿吨大煤田不挖了》(大众日报2006年11月14日1版),短短的799字,能从参评的84篇消息中脱颖而出,在省级新闻单位中拔得头筹,喜获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决非偶然。笔者认为,这条新闻的采写有多方面的成功之处,主要有三条:  相似文献   

5.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6年4月11日的消息《地学科研愁的是"没人花钱"》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是记者从"地质人才培养座谈会"上捕捉到的一条"鲜活大鱼"。这篇消息之所  相似文献   

6.
刊登在<工人日报>2001年8月2日上的消息<郑州:罚单"赶"走首家擦鞋店>一文,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消息3等奖.评委们之所以青睐这篇消息,因为它是一篇成功的短新闻.从写作上来说,它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几点可供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赵定康  谢旭 《军事记者》2007,(11):29-30
新闻采写者常常将碰到的鲜活新闻素材或线索谓之"活鱼"。刊于2006年6月22日《人民军队》报一版、获得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消息《在"世界屋脊"开创测绘领  相似文献   

8.
《台账压垮“小巷总理”》被评为第16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二等奖.这篇仅有833字的消息看似批评报道,实则是为最基层组织——居委会减负的报道,是发现问题、反映问题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9.
在第18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消息《刘翔夺金创造世界高栏史传奇》获得三等奖,该消息记录了刘翔在日本大阪世锦赛勇夺金牌的经典时刻。在消息的写作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集中  相似文献   

10.
本来是想找一篇中国新闻奖的消息,作为消息写作的范例向学生推荐.但读了获奖消息<青海海西木里地区冻土带成功钻获"可燃冰">后,我感觉倒是可以作为一篇"不该这样写"的例子,向学生讲讲如何写好一条消息.  相似文献   

11.
刊登在<重庆晚报>2003年9月5日上的<大足县三驱法庭集体编假案>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2等奖.这篇520个字的消息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奖项,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它是一篇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短新闻佳作.具体说来,它有如下几点写作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2000年度优秀新闻作品评选中,我和实习生余福灵采写的消息《生态失衡给人们带来麻烦蜂蝶无处觅忙煞众果农》,不仅荣获河南省新闻奖一等奖,还荣获了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此消息不但是2000年度河南省报纸系统惟一荣获中国新闻奖的文字作品,而且填补了商丘日报创刊16年来未获中国新闻奖的空白。2000年4月,正是梨花盛开的季节。记得是10日左右,作为商丘日报记者部主任的我,在安排完上午的采访任务之后,便与实习生余福灵和司机小于一起,前往河南省绿化造林百佳村虞城县田庙乡刘杨庄村采访。在村北黄河故道千亩…  相似文献   

13.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7,(12):52-54
新华社2006年7月1日播发的《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一等奖。这是在众多新闻记者参与采写,之后又在多家媒体上播发的同一题材的新闻。而在多家新闻单位送交的"中国新闻奖"参评材料中,唯独这篇消息拔得头彩,成为公认  相似文献   

14.
新华社2006年7月1日播发的《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一等奖。这是在众多新闻记者参与采写,之后又在多家媒体  相似文献   

15.
刘强 《东南传播》2015,(1):135-136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新华社选送的长篇通讯报道《"三北"造林记》荣获通讯类特等奖。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重大主题中凸显人物形象、精巧叙事引发读者共鸣、一线采访挖掘精彩事实以及运用集成报道思路全方位呈现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6.
2008年2月24日《河北目报》刊发的消息《来时一片冰雪走时万里春光唐山十三位农民兄弟惜别郴州市民》,荣获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者运用新闻摄影中的“景深”技巧,以独特的视角组织材料,叙述详略得当,融入真情实感,使这篇仅仅943个字的消息意蕴悠长。  相似文献   

17.
刊登在2000年10月22日<海南日报>上的<"怕水"干部激起民愤>一文,在第11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类作品3等奖.这是一篇批评性报道,它之所以在众多参评作品中被评委们看中,我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下述几点:  相似文献   

18.
刘保全 《当代传播》2008,(1):100-101
新华社2006年7月1日播发的<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一等奖.青藏铁路建成这一题材有多家新闻媒体的众多记者采写,惟独这篇消息拔得头彩,实属难得可贵.这篇佳作有以下特色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浙江日报》2001年12月18日一版上的《浙江贫困农民依法享有最低生活保障》一稿,被评为消息一等奖。这是一篇上乘的新闻佳作。是一篇独特而亮丽的新闻精品。其主要特  相似文献   

20.
消息是报纸最广泛使用的体裁,采写消息是记者的主要职责。从首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的情况看,虽然1990年报纸上出现了一些很精采的消息,但人们感到,报纸的消息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看还是比较薄弱的。由此,评委们认为:有必要呼吁报纸的记者下大力气采写消息,采写有分量的消息。为什么说报纸的消息比较薄弱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