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赵挚 《湖南教育》2002,(11):48-49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的主要部分。先把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找出来读一读,边读边标记你所认为的关键词句,并根据关键词句展开想像,然后,请把你想到的、悟到的告诉给大家。(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点思索,然后交流)生:我从“单薄破旧”想到军需处长身上的衣服又少又破,他的衣服穿了许多年了。生:军需处长本可以为自己准备一件御寒的棉衣,可他被活活“冻僵”了,这让我十分感动!师:你能抓住关键词,很有眼力!生:我从“光秃秃的树干”想到当时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师:你的感悟很独特。大家想一想,军需处长的棉衣哪里去了?请…  相似文献   

3.
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悟是个体凭借语言及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它重视学生主体对语言或语境的内心体验、直觉判断。它追求  相似文献   

4.
教学实录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少儿节目吗?生:(齐声高喊)喜欢!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你们十分喜爱的节目,看看是什么?(录像播放少儿节目"大风车"栏目之<顽皮家族>片断)  相似文献   

5.
俞小锋 《江西教育》2004,(11):30-30
教学实录一: 师: 让我们与兵马俑再近一些(大屏幕出示秦俑群体近像图),你会为这些栩栩如生的兵马俑而惊叹! 请选择其中的一个仿照课文中描写“新兵、老兵”的句式写一句话介绍给大家。 (生啧啧称赞后,各自埋头写) 师: 谁愿意把自己的大作展示给大家? 生:有的兵俑一脸正气,全身 1铠甲,威风凛凛,这似乎是军中的将军。 生:有的兵俑单膝跪地,箭已 2上弦,弓如满月,这似乎是军中的神箭手。 生:有的兵俑年轻力壮,英姿 3飒爽,这似乎是军中的先锋官。 师:观察得很仔细,想象得也合理, 咱们再麻烦这三位同学把各自的句子连起来组成一个…  相似文献   

6.
<丰碑>,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长征故事.为了让学生领会"军需处长"这一人物所表现的深刻内涵,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我不是仅仅停留在线型的静态分析上,而是把学生领进课文的故事背景和语言环境中去加以理解.因为理解感悟是核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  相似文献   

7.
王振华 《湖南教育》2002,(13):46-47
师:在上课之前,请你们听段录音,听完后告诉老师,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放录音)很多小朋友已经听出来了,一起来说,是———生:风声。师:对。(板书:“风”)风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生:风很冷。生:风有时候大有时候小。生:风能吹动很多东西。生:风没有颜色。生:……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跟它有关,题目就叫《画风》(板书:20、画风)大家把课题念一遍。生:(齐念)画风。师:小朋友们,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会提出些什么问题呢?想到了你就站起来说。生:谁和谁在画风?生:他们在哪儿画风?生:…  相似文献   

8.
游祖玲 《湖南教育》2002,(13):48-48
师:(简笔画:阳光下的树和树阴,月光下的人及人影)(指影子)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吗?生:是影子。师:小朋友也有影子,请大家欣赏自己的影子。(布置场景:拉窗帘,开灯)(学生自由走动,欣赏自己的影子,有的一边走一边做动作,有几个学生伸手去抓影子,不少学生发出嘻嘻的笑声,特别兴奋)师: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在书上做记号,画出生字认读,教师下位抽查后,重点注意了学生对“左”、“朋”两个字的读音)师:请小朋友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再读课文,一字一句认真读懂、读熟。(学生反复读课文,形…  相似文献   

9.
时间:2001年12月6日(星期四)第一节。地点:南宁市沛鸿学校综合楼五楼电教室。教学设备情况:60台电脑连成局域网,教师机可控制学生机。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看一段电影。(第一遍正常播放,第二遍关掉声音再播放)刚才我们用了两种方式去欣赏这个音乐电影片断,欣赏完后你有什么感想?(学生七嘴八舌,都说有声音的好,没声音的不好。)教师:为什么?男生甲:因为听着音乐,看着风景画面,觉得这段电影很美。如果没有音乐,就觉得很单调、无聊。教师:这位同学讲得很好。有了音乐的衬托这个电影片断才更吸引我们去欣赏…  相似文献   

10.
1.通过观察能指认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2.学会对植物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并把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与同学交流;3.知道叶子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4.懂得欣赏植物的叶子,并知道不能随便摘树叶。  相似文献   

11.
一、设疑导思1.将军望着自己前进的队伍 ,思索着一个什么问题 ?2 .将军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忧虑 ?从课文哪儿可以知道将军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3 .将军是怎样从军需处长身上找到问题答案的 ?二、创设情境 ,形象启情1.启动课件 ,营造情境 :(播音乐 )寒风呼啸…… (录像片段 )大雪纷飞。白雪皑皑的云中山脚下 ,一支装备得很差的红军队伍 ,冒着风雪 ,一步一步艰难地前进着。忽然队伍放慢了速度……教师配乐范读课文。2 .读后 ,教师引入 :“你觉得这个动人的故事中哪句话最让你感动 ,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请你深情地读一读这句话。”(估计多数…  相似文献   

1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湿润"、"晶莹"两个词语造句.  相似文献   

13.
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谜语的谜面是来自课文的总结,可以说是高粱的主要特征的集合,这应该是执教者自己设计的谜语。从这里开始了对高粱的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14.
《丰碑》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其绝妙之处就在于它以貌显神、形神毕肖。1.设疑导思 ,把握文脉。开篇就把问题抛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紧紧抓住将军为什么“忧虑”这一问题 ,诱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 ,让学生在粗读中“找疑、存疑、探疑” ,体现了以“思”为核心的教学策略 ,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2 .创设情境 ,因文设法。大纲指出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恰到好处地运用媒体造境 ,构建动态的立体教学环境 ,让学生步入“声、像、形”同步的画面中 ,便于学生从直观上形象感知 ,为理解后文 ,体悟人…  相似文献   

15.
李艳 《湖南教育》2002,(17):44-45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向爱迪生学习,爱科学,学科学,从小树立创新意识和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精神;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查找所需知识的意识和能力;4.训练学生给自然段分层,弄懂自然段的意思。教学过程师:(演示课件1:《大自然与星空》)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有许多未知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索,你们能征服大自然吗?生:能!师:我们该如何去征服大自然呢?(学生讨论)生:多学本领,上课认真听老师教给我们知识。生:多动脑筋。生:不怕困难,还要不怕失败。师:同学们说得挺棒,老师…  相似文献   

16.
师:同学们,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了两首古诗:一首是《一去二三里》,一首是《咏鹅》。还记得吗?请一位同学背给大家听听。(学生背诵)师:过去这么长时间了,这位小朋友还背得这样流利,而且背的时候感情非常丰富,很好!同学们,我国古代有很多诗人,他们写了许多诗,这些诗写得可好啦!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出示小黑板)3画鸡头上凤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点评:教师用亲切的话语鼓励学生背诵学过的课文,一方面检查学过的内容,另一方面,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看似平…  相似文献   

17.
《丰碑》记叙了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 ,赞扬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教学是要力戒琐碎的情节分析 ,抓住重点 ,加强内心的体验 ,使知识、智力、能力、情感得到和谐地发展。一、切入重点 ,题文联系 ,感知丰碑1.就题解题。怎样记住“碑”字呢 ?读准了“碑”,再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规律分析字形 ,去掉“石”是个什么字 ?换成“月”、“片”、“口”等偏旁分别又组成了什么字 ?你见过碑吗 ?一般指什么 ?“丰碑”是指一块怎样的石碑呢 ?(高大的石碑 )2 .借文解题。课文讲的是一块高大的石碑吗 ?课文里的丰碑…  相似文献   

18.
第一课时 一 课前交流,熟悉作者 1.同学们,还记得《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首诗吗?一起背一背。  相似文献   

19.
师: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老师 要带小朋友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 去结识一位特别可爱的小伙伴。(课 件展示: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 师:谁知道老师要带你们去哪里? 生:我知道老师要带我们去大森林。师:小朋友们能不能说说你刚才在大森林看到了什么? 生:房子,大树,还有许多小动 物。 生:我刚才在大森林中看到了 大树,熊爸爸、小熊等许多动物在树 底下,旁边还有一座小木屋。 师:真不错!以后我们说话时, 一定要像这位小朋友一样,把句子 说完整。(学生按“谁在什么地方看 到了什么”句式练习说话…  相似文献   

20.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林海》(板书课题)。课前,同学们已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你对课文内容一定有所了解,谁愿意谈一谈?生: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大兴安岭很美。生:大兴安岭的岭非常多,这里的林非常大,绿颜色很多,鲜花各式各样,在别的地方很少见。(师板书:岭多林大绿花各式各样)生:作者看了林海的风光,感到亲切、舒服。(师板书:亲切舒服)师:同学们预习的收获很大。如果预习时有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生:为什么说:“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师板书:第一)生:怎么说“兴安岭会打扮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