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变自治区地州市报大部分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和发展起来的。在新闻改革的最初几年,地州市报大多还在封闭式的办报状态中徘徊:狭隘地理解坚持立足本地和突出地方特色,划地为牢,作茧自缚,把报道领域搞得很窄;片面地强调地方党委机关报的喉舌作用,只跟“中心”转,光当“指导”员,拿腔拿调,摆出一副小报大办的面孔;各地州市报即使是阡陌相连、邻里相依,也闭目  相似文献   

2.
我们都知道言论在报纸上的地位,常把新闻评论喻为报纸的旗帜和灵魂。虽说如此,但地州市报言论薄弱的问题又是我们不得不直面的现实。这种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言论在整个报纸中所占的地位弱;二是重要言论更弱。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地州市报,有的报纸一年没有一篇社论或重要的评论员文章,有的报纸即使偶尔有那么一两篇,也是堆砌概念,正襟危坐,套话连篇,干瘪苍白,读来味同嚼蜡。对此,领导和读者不满,报人也感到棘手。当前我们应当切切实实做些努力,来转变地州市报言论薄弱的局面。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扎扎实实地搞好调查研究,不尚空谈。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新闻言论亦  相似文献   

3.
地市报是报海中的一个特有群落,它属于我国向第三类小报。由于这类报纸的根底浅、实力差、制约多,新闻改革的难度相对来说也就大一些,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本文只就地市报新闻改革的指导思想问题,谈点粗浅看法。近年来,地市报的新闻改革密锣紧鼓,成绩斐然。但总的看来,改革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其它新闻媒介比与发达国家比,显得十分滞后。地市报的许多有识之士对此十分焦虑,迫切希望来一个彻底“革命”。真正按新闻规律办事,使报纸成为新闻纸。然而,新闻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必须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民情、社情特别是地市情出发.不可能“跑步进入”,一蹴而至。注重理论先导性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爱听广播的听众,前些时因公到库尔勒市住了一周,发现这里虽然有早中晚三次播音,但基本上是新闻转播或播几首歌曲,富有本地特色的新闻和其它自办节目很难听到。目前各地对外开放,经济活跃,群众越来越需要了解当地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5.
一、事在人为 世上很多事,非不能,是不为。市州报的新闻改革波兴浪涌,领导和读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便是一个明证。 近年来,各级市州报对领导活动、会议和工作性的报道进一步改进,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报道孜孜以求,对舆论监督手段愈加娴熟的运用,使主流媒体的声音比过去放大了许多,从内容到形式都变得更容易让人接受。  相似文献   

6.
今年9月举行的自治区地州市报纸编排印刷经验交流会,对我区地州市报的版面安排进行了评比。现根据个人看法,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供各报同志参考。从评比中可以看出,各报在及时、准确地贯彻、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方面抓得较好,一版头题稿件较有份量,各版稿件主次安排适  相似文献   

7.
6月中旬,云南省第十一届地州市报经验交流会在地处阿佤山区的临沧举行。来自省内15家地州市报、3家县市报及四川省攀西开发报的70多名新闻工作者,从不同侧面交流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如何办好地方党报。与会者还进行了实地采访。云南省地州市报经验交流会在临沧举行@陈灿华  相似文献   

8.
世上很多事,非不能,是不为。市州报的新闻改革波兴浪涌,领导和读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便是一个明证。近年来,各级市州报对领导活动、会议和工作性的报道进一步改进,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报道孜孜以求,对舆论监督手段愈加娴熟的运用,使主流媒体的声音比过去放大了许多,从内容到形式都变得更容易让人接受。  相似文献   

9.
苏洪波 《传媒》2002,(2):30-30
近几年来伊犁日报,对改革会议报道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抓住契机。一个时期以来,地州市的会议比较多,体现在报纸上,冗长的、千篇一律的会议报道充斥版面,来自基层的、鲜活的报道很少,使人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对此,群众很有意见,说报纸像工作简报,我们不愿看。作为报纸的负责人,对此也深感无奈。我寻思着,得想法改一改,就注意收集外省市报纸有关改革的资料,酝酿改革的思路和方案,同时  相似文献   

10.
当前,要办好地州市报有许多工作要做,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是我们面临的一项不容忽视的迫切任务。笔者结合《巴音郭楞报》的实际情况,就这个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岗位责任制需要健全《巴音郭楞报》自1985年复刊以来,曾制订过一些岗位责任制,如“汉编部岗位责任制奖罚细则”、“专业人员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奖罚试行条例”等,但这些制度却未能有效地贯彻落实,从而使防止和纠正差错的工作处于无力的状况。举例来看,今年7月17日《二十九团水源告急》一稿见报后,引起州党委领导的重视,批评报社发稿不了解情况。原来这是一篇6月份收到的读者来信,因未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报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作为基层一级的报纸,地州市报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市报,既承担着重要的宣传任务,又要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不在办报、管理诸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就会陷入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报纸面对广播、电视、互联网的强势挑战,不得不根据自己传播理念的变化来自觉调整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生存对策。这一点,对于地处民族地区地州市的晚报来说更是如此。这类晚报为适应市场、争夺读者群,大都开办有娱乐版,并把以满足读者需求的娱乐新闻作为娱乐版的主体。但与大报,尤其是与发达地区的晚报娱乐版相比,  相似文献   

13.
从目前我国的报业结构来看,企业报在数量上仍占有一定的比重,但无论是与都市报、城市晚报、生活类报纸相比,还是与各级党报相比,企业报在报纸规模、经济实力、新闻资源、技术条件、人才结构等方面都处于相对劣势,因此,用“夹缝中求生存”来概括目前企业报的困难处境并不为过。基于这种处境,再加上由其性质决定,企业报单靠广告收入无法维持正常的出版,必须得到企业物力财力的支持,在企业中是个花钱而不挣钱的单位。因此,有人开始对企业报还有没有必要办产生疑问。这种疑问似乎有一定道理。信息传播途径在今天日益丰富多彩,人们处…  相似文献   

14.
3月5日下午,本刊邀请了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六家省报的负责同志,就改革新闻的问题进行了座谈,他们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现摘要发表于后,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地市报业正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历史发展时期。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许多地市报顺应时代潮流,乘势而上,全面改进办报思路,进  相似文献   

16.
当今改革之年,新闻不改革便没有出路,如何搞好新闻改革呢?对地、县级的报纸(包括地、县级的市报)来说,首先要敢于实事求是,增加透明度,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地、县级报纸同省级以上大报相比,有不少地、县(包括地、县级市)党政领导人,往往对报纸管得过死,抓得过细,影响了办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具体表现在谨慎有余,创造性不足,怕担风险,习惯于吃现成饭,不见上级行文不行动。如果办报人员不从这种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克服阻碍改革的陈旧观念,是不可能将报纸办活办好的。办报人员要想从这种陈旧观念的束缚中挣脱出来,我  相似文献   

17.
近一两年,我们的新闻事业得到很大发展。1987年,以大兴安岭火灾内幕的报道为起点,一大批新闻稿件突破“禁区”,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十三大的开放性报道,更是新闻改革的范例。赵紫阳在十三大报告中提出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要求“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给新闻界提出了新的光荣而艰世的任务,同时也为新闻改革提供了一个空前良好的开放环境。现在,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速新闻改革的步伐。这就要求认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破除将新闻作为“仆役”的工具意识,确立社会需要论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经济类报纸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都产业报界1月12日举办了“市场经济与经济新闻报道研讨会”,40多家产业报的总编辑、副总编辑围绕这个热门话题进行了讨论。会上,大家探讨了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产业报指导思想有何变化,编采人员应转变哪些观念,新闻采访、写作和版面设置有什么新要求,产业报新闻报道如何转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等问题。人民铁道报、机电日报、消费时报、中国建材报、中国电子报、中国经营报的老总们在发言中认为,产业报面临  相似文献   

19.
当前,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比任何时候都要激烈,争夺市场,争夺受众,争夺新闻资源,等等。地市党报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地市党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求生存,求发展,有所作为,从而确立自己的地位,必须奉行新闻立报的理念,不断提高新闻质量,在报道内容、形式上不断地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报纸总编辑重视和参与新闻摄影,是近年来中国新闻摄影的新态势。如何因势利导,进一步开发地、市、县报总编辑新闻摄影的内在潜力,推动新闻摄影向高层次发展,是当前新闻界面临的一个值得重视和认真探讨的课题。 应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地市县报的“老总”至今仍在口头上讲图文并重,但在实践中习惯于往文字报道上用劲,心安理得地当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