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大学语文要重视美育,是由这门课本身的性质,内容决定的。“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它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文学是诉诸人的情感的一种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大学语文要重视审美教育,是由这门课本身的性质、内容决定的。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它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文学是诉诸人的情感的一种意识形态,其任务是使人变得高尚(高尔基语),其最本质的社会作  相似文献   

3.
罗俊华 《江苏高教》2005,(5):155-155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大学语文是全日制高校和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除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其他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一门人文工具基础学科。工具性、基础性、人文性是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但可加大人文性的比重。我们采用大学语文新型通用教材《高等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尽管其中贯穿着一种“高等”语文的新理念、新设计,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考试命题,都应充分体现人文性、工具性、基础性的性质,注意与中文专业开设的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以及写作、文学概论等课程相区别。注意与非中文专业开设的应用性写作课程相区别。在整个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大学语文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  相似文献   

4.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承担着语文教育的工具功能,也应该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文学修养,提升其人文素质。与中小学语文相比,大学语文姓“大”。大学语文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学语文应该淡化工具性的功能,强化人文教育、审美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大学语文学科教育有其自身的阶段性使命和价值。自1978年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倡导恢复大学语文课程以来,此门学科在我国高校已有30年的历史。在全国的几百所高校中已成为必修课或是选修课。教育部高教司明确规定: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6.
“大学语文”是人文学科当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但是它经历了从最初开设的辉煌到目前的边缘化。对于“大学语文”,应对其教育功能、教学方法重新认识和有所调整,使其真正与人文教育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7.
张晓姗 《考试周刊》2013,(87):18-18
文学素养的培养应该贯穿人的一生。由此可见.文学教育不仅是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必须教授的内容,而且是大学语文教学必须关注的话题。其实,除了大学中文专业要实施文学教育.其他非中文专业也应该注视文学教育,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和人格塑造的有机整合。那么.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呢?这是每个大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文章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大学语文教学遇到诸多问题,究其本源在于自身。本文从三点阐释改革之迫切:(一)由“理”模式到“情”模式的转变,将以人文素养为目标转为以培养审美情感为目标;(二)由“文人”模式到“人文”模式的转变,打破学科自身的囿限;(三)由“知识化”到“社会化”的转变,不应停留在知识的传承上。情理并重,文理互通才是大学语文教育的出路。教师不仅仅是有着文学修养的文人,更是有着人文修养的教育者。  相似文献   

9.
大学语文教育可以起到对职业态度、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良心等职业精神培育的良好作用,要保证这一作用的实现,必须选择在大学语文教育的文学素材中增加涉及职业精神培育的内容、将职业精神的培育作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内容,以及大学语文教师以身作则等具体路径,使大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进行文学艺术素养教育的具体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职院校通过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类课程进行精神素质教育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在学生精神素养教育中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这是自然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所不能代替的。要在高职院校强化文学与艺术教育,最直接、最简单的首先是开设“文学经典鉴赏”类课程,并以之代替目前的“大学语文”课,或者说把目前开设的“大学语文”课在实质上替换为“文学经典鉴赏”课。为了弥补“文学经典鉴赏”课可能出现的缺陷,也为了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实现更为通畅的精神传导,适量开设艺术鉴赏课程,也是进行思想素养教育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大学语文》课是高校面向文(除汉语言文学专业)、理、工、农、医、财经、政治、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加强人文教育。人文教育不只是语文教育,而语文教育占有特殊甚至核心的位置,因为语文的文学性对青少年更富有感染力,大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能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能赋予学生的生命以一种亮色。  相似文献   

12.
鲁迅时代的不少文学家,大学者同时也是大教育家,他们高度重视文学教育,遵循文学和教育的双重特点,不约而同提出了“无用之用”的文学教育观。鲁迅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在这方面的大量论述已实际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试析了它的三层内涵;(一)文学与“实用无所系属”,但其精神之用,尤其是其集中体现的教育作用,重要性决不亚于一切“实用”;(二)文学不能直接宣示教诫,其教是“非复常教”,其用是“特殊之用”;(三)将审美渗透于娱乐,倡导为趣味所吸引的嗜好的读书,使人沉迷其中,自觉自愿接受教育感染,这一切,在日益重视文学教育的今天,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语文”是我国高校开设的传统课程.“大学语文”课程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高职“大学语文”教材因编写定位不明确而严重削弱甚至丧失其应有的使用价值。高职教育具有与本科教育相区别的职业性、与中职(中学)教育相区别的高层次性、与高职招生与就业相关联的地区性,高职“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只有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朱麟飞 《中国教师》2009,(16):53-54
电影作为一门集文学、美术、戏剧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浓缩的人类文明,其题材涵盖了自然与社会、文学与历史、科学与艺术、宗教与道德、理想与现实,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其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其主题曲或荡气回肠,或缓缓抒情,令人回味无穷。“在一切艺术中最教育人的是电影”(列宁语)。  相似文献   

15.
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目标不确定,内容空泛。使得这门课程的开设争议颇多,要找到其出路,实施大学语文水平教育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好途径,也是这门课程继续生存下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根据教学和学习实践,笔者鉴于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中开设“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管理”课程的现状,曾对教育技术管理的课程体系从课程名称、地位及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指出随着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应采用“教育技术管理”而不是“电化教育管理”的名称(本文中对“教育技术管理”和“电化教育管理”不加区别),且应把它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开设,课程内容应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面向文(汉语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做为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高等院校可以起到文理渗透、文化与科技交融作用,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营造大学生文化氛围的基础课。  相似文献   

18.
逯新君 《现代语文》2014,(1):152-152
作为江苏省五年制师范生“专转本”考试科目“大学语文”的指定教材和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的《大学语文》(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错误颇多,指正如下。  相似文献   

19.
系统分析当前军队院校大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可为大学语文文学教育深化改革发展提供依据,因此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概括起来,当前军校大学语文文学(诗歌)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20.
试论大学语文中人文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活的内在灵魂与生命。人文教育是塑造人文精神的唯一途径。大学语文的人文教育内容弘博深厚,大学语文教育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大学语文教育中人文关怀对当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