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审美"术语的首创,即从一般的审美现象中抽离出与日常生活普遍的感官型审美相对的"内审美",为探讨中国传统的境界、意境等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维度,无疑是一种独辟蹊径的尝试。本文拟引入一个新的视角——伽达默尔的现代解释学美学,进一步探讨内审美对于感官型审美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内审美是相对于建立在审美对象基础上的、以耳目视听为媒介的感官型审美的内在精神型审美。它包括在宗教或功夫密修中的内景呈现,内视、内照、内乐;在文艺创作中的联想和想象;由人生修养中的"无美而乐"所形成的无对象无形式的精神悦乐和静逸型的人生境界内审美。内审美跟文艺审美和生活审美的联系与区别,境界审美与其他内审美的联系与区别,都将展示审美的另一世界的奥秘。内审美"是立足于美学史的一个创造。"  相似文献   

3.
东方神韵     
《科技文萃》2013,(6):30-30
古老的东方之美以其特有的魅力,诱惑着世界上每一个对生活有追求的人。 即使是被誉为北欧皇者的知名设计师品牌,也无法抵挡带有亚洲神秘气质的天然材质所带来的魅力。LINDBERG限量版天然水牛角镜架以其独特的设计、精妙的磨制工艺与完美的水牛角天然色泽,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关系密切,如水乳交融,不可分离。语文教学的过程,既是智育的操作过程,又是美育的熏陶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也是提升学生音乐审美的一个重要过程和手段,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感悟音乐美的教育形式。在倾听与分析音乐的同时,使学生学会审美,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将学会细心倾听、细致地体会作品表现的情感,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正确理解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是音乐"体验美"的全新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王国维的美学思想:诗歌“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提出了质疑,并探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以及我国古典诗歌中常人境界与诗人境界的美学情趣。  相似文献   

7.
徐能 《教育文汇》2008,(3):50-51
公元353年,东晋穆帝永和9年,暮春三月之初,王羲之等一群名士相聚于浙江绍兴城外的兰亭。这一天,惠风和畅,天朗气清。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林间溪水潺潺,清流激湍。老少咸聚,都是一时的贤能名士。所谓“曲水流觞”,即兴而赋,诗成,合为一集,定名《兰亭集》,众人推举王羲之作序。羲之酒酣耳热,当众提笔一挥而就,言辞书写俱佳,博得众人赞赏。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美能磨练人性。”可见,审美教育对学生多么重要。《“九义”初中语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在语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使学生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具有神韵美,选作课文的文言作品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当今文言文教学普遍重字词句而轻审美教育,令人忧思。呵护文言文神韵重在朗读,提高语感,加强背诵积累,并及时调整、改进考试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充满东方神韵的亚洲音乐。教学目标:1.让学生接触亚洲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初步认识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风格。2.初步了解印度的西塔尔、日本的都节调式和印尼的佳美兰音乐。3.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教学重难点:1.印度音乐的独特风格;2.日本都节调式的构成。教学方法:直观感知、启发诱导。教材分析:1.西塔尔是印度特有的一种民族乐器,其造型修长俊美,琴体为木制。有4-7根琴弦,十八格弦品,音色柔美,娓娓动听,对表现印度音乐中如泣如诉、婉转曲折的旋律必不可少,印度人认为西塔尔是…  相似文献   

11.
神韵作为中国古典舞的美学特性是一种自然的状态,是一种由内到外的魅力所在,不自觉可以吸引他人的眼球。神是指的精神与气质,韵则指的是一种风雅、品味和和谐。神韵在其本意上理解是通过人体形态所展现出来的艺术韵味,是舞者内心情感和神情要表达的东西。中国古典舞的神韵美体现在形体的轻巧柔美,动态的婉转圆润,神韵中眼神的重要性。作者以中职教师多年的古典舞授课过程中,对古典舞的神韵美进行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到了王渔洋时代,士人心中又逐渐横亘起尊唐与宗宋对垒的审美心理之障。王渔洋并不是象一般文学史家所定位的那样尊唐,而是在试图以自己的理论重新锁定唐宋诗人的价值。"神韵"一语从盛唐以来就一直被诗人学者所关切,宋、元、明、清各代学人均表现出对其内涵的揣测与充实。王渔洋毕其一生,一方面以其真情投入,一方面以其气势宏大,从而再造了神韵,以至于被后人称为"神韵说"。今天回过头来看他的理论有得有失,历史印迹宛然。  相似文献   

13.
王士禛的诗歌以“神韵”说为指导,强调言外之意,含蓄蕴藉,深得诗之本旨和艺术创造的真缔,并与清初变化了的社会心理合拍,受到皇权的关注和眷遇。其神韵诗追求文外之美,冲和淡远,风致清新,继承王、孟一派的家数,含情绵渺而纡徐曲折,惨淡经营却不露斧凿痕迹,音节流利跌宕,词句明隽圆润,令人回味遐想,把我国诗歌的传统精神和古典审美特征张扬到极致,在诗歌史上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神韵"诗论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主张,它的产生有其悠长的历史渊源,它的美学内涵又极为丰富,所以对它的理解也多种多样。司空图、严羽、王士禛在他们各自的论著《诗品》、《沧浪诗话》、《带经堂诗话》中对"神韵"内涵均有自己的解悟,虽都有朦胧难解之处,但透过语言表面我们可以发现"神韵"美的基石是"真"和"清"。  相似文献   

15.
赵志英 《语文天地》2013,(20):72-73
叶圣陶说:"文学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必须通过审美功能来实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由此看来,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获得美,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究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多一些审美体验呢?  相似文献   

16.
在审美感知方面。儿童与成人不同。具有直观性。象征性,选择性,同一性,游戏性的特征。根据儿童审美感知的特点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可以促进儿童审美趣味,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王士镇的诗歌以“神韵”说为指导,强调言外之意,含蓄蕴藉,深得诗之本旨和艺术创造的真缔,并与清初变化了的社会心理合拍,受到皇权的关注和眷遇。其神韵诗追求文外之美,冲和淡远,风致清新,继承王、孟一派的家数,含情绵渺而纡徐曲折,惨淡经营却不露斧凿痕迹,音节流利跌宕,词句明隽圆润,令人回味遐想,把我国诗歌的传统精神和古典审美特征张扬到极致,在诗歌史上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书写是一门艺术,承载着中国文化,是长期必备的技能。小学第一学段是书写能力培养的起始和关键阶段。在态度上重视,保证书写时间的基础上,还需要方法上的指导。细致观察是书写的前提,笔法和结构规律是书写的内蕴。根据低段学生的特点,展开想象,形象感知,借助辅助线和辅助符号圈圈画画的方式,可激发学生习字兴趣,增强对汉字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9.
幼儿科学教育呼唤美,呼唤教师对幼儿真的引导、善的渗透、美的熏陶;呼唤教师引导幼儿在观察大自然中欣赏美的世界,在操作体验中感知美的规律,在探索创造中展示美的个性,在师生对话中完善美的人格。因此,我们说,审美是幼儿科学教育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0.
中国钢琴音乐在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文化思想和文化价值取向,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和代表作品,散发出独特的东方传统文化韵味。本文从中国钢琴作品中民族性的旋律、和声、音色等音乐元素着手,探讨其独特的东方神韵风格,挖掘作曲家更深层次的创作意图,使演奏者在演奏中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准确的把握,并将中华民族文化深层次的内核精神和文化内涵准确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