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自元代起实行土司制度,由土司对当地聚居民族实行管理。清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管理,逐渐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由于采用的是强行推行方式,因而遭到了当地土官及土著民人的激烈反抗。清雍正初年,清军在镇压反抗、开辟三千里苗疆的同时,自身也  相似文献   

2.
张琦 《大观周刊》2011,(50):27-27,11
本文主要对清初中央政府在云南的改土归流进行简要分析。试从雍正时期大规模改土归流的历史背景切入,以求了解改革的推行过程,并进一步阐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开化府与开化三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山古称开化.清康熙六年(1667年)对教化三部、王弄、安南三长官司地实行改土归流,置开化府.雍正八年(1730年)设文山县,民国2年(1913年)废府改为开化县,次年恢复文山县名.  相似文献   

4.
贵州巡抚何世瑾为报进兵日期及破关得寨等情形事奏折 雍正四年五月二十九日 贵州巡抚臣何世瑾谨奏,为奏闻事. 臣切查广顺州之长寨、者贡等处仲苗阻建营房不昕化诲情形已经据实奏闻,后臣因官兵不日前进捣其巢穴,诚恐附近良民惊恐躲移,费业旷时,致误生理,因委熟悉苗情之思州知府张广泗前往晓谕附近长寨良民,令其耕种、贸易各安生业.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封建王朝的土司制度源于唐、盛于明、亡于清,是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管理的一项民族政策,可视为中央王朝强化周边民族国家认同的一种制度化形式。丽江木氏土司家族自元代受封"茶罕章宣慰司"始,至雍正元年改土归流,传世约23代,共470年,在其辖区内享有高度自治权,享有此权利的基础上要对中央王朝承担一定的义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木氏土司始终认真履行自己的应尽职责,按时朝贡、接受王朝封赠、  相似文献   

6.
<正>四川省档案馆珍藏的清代川滇边务大臣衙门档案,记载了有清一代规模最大的一次改土归流。这些档案共1193卷,有川滇边务大臣上报清廷的奏折、片稿,与四川总督、驻藏大臣、中央各部商讨设治改流及筹划藏事的往来咨文函电,有关于改土归流、进行各项社会改革建设的札、批、谕、示及呈、禀、详、申,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川边藏区1906至1911年改土归流的历史轨迹以及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概貌。这些泛黄的纸质档案与清朝一位封疆大吏、镇压四川保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民俗最能反映土家族历史的“生活相”,是记录土家族发展、演进历史的最重要符号.在长期的岁月流变中,土家族民俗在不断变异,但民俗传播过程中的误读是土家族民俗传播中更为突出的信息失真现象,不利于外界准确认识土家族民俗.本文以“改土归流”和土司“初夜权”为例,阐释了这种误读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8.
云贵总督硕色等为报查明伪稿来自湖北事奏折 乾隆十六年七月二十九日 云贵总督臣硕色、云南巡抚臣爱必达谨奏,为究明逆词传播来由,会折奏闻事.  相似文献   

9.
祝云龙 《大观周刊》2011,(22):164-164,162
清朝建国伊始,国内政局未稳,边疆亦复多事。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有效统治,清延假借吴三桂之手胜利时水西、乌撒诸土司采取了“改土归流”,这对于巩固西南边疆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清代直隶总督衙门为主体的直隶总督署博物馆,是正在筹建中的专题性衙署博物馆。这在我国目前还不多见。直隶总督衙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中心,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自河北正定移节保定,雍正二年(1724年)清政府将直隶巡抚晋升为总督,雍正七年(1729年)又在原参将府  相似文献   

11.
<正>贵州,自明永乐十一年(1413)设置布政使司,正式成为省一级的行政单位。贵州行省的建立,结束了长期分隶于云南、四川、湖广三行省的分散状况。清雍正年间对贵州实行"改土归流",促进了贵州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从当时编纂者经世济用的编纂思想,还是从贵州在西南边疆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来看,这些都是促使方志编修方兴未艾的重要原因。据张新民先  相似文献   

12.
清代冕宁县衙门档案现存392卷,上起康熙,下迄光绪,具体地反映了清代四川彝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后清朝中央政府对彝区土司进行“额设”、袭替管理的情况;以及冕宁县境内汉彝藏各民族人民商贸往来、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发展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3.
正按语:委任状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中,虽不属于法的范畴,但它是一种非规范性的法律文件。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献相对缺失,这种遗存的档案即尤为可贵。广西南丹自宋开宝初年内附,获朝廷颁赐牌印。光绪十一年(1905年)南丹最后一位土官莫泌逝世,因无子嗣,南丹莫氏900余年的土司历史宣告结束。南丹莫氏成为广西历时最长的土司。民国初年南丹改土归流,设南丹县。1991年,南丹县罗富乡尨腊村莫氏族人将其祖传的清  相似文献   

14.
雍乾年间,清政府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在西南少数氏族地区开展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活动。馆藏内阁全宗现存乾隆十七年署广西布政使李锡秦汇造雍乾年间广西部分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情形的清册,其中记载了在东兰州、武宣县、宁明州、归顺州、西隆州等地实行改制的原因以调整州县治所、设官管理等情形,可供研究清初民族政策及边疆史地参稽,现予刊布。  相似文献   

15.
与“辅学校所不及”的内地义学不同,调节苗汉矛盾,稳定边疆社会,是清代西南义学的根本目的。在清廷西南边疆治理的深入和推动下,西南义学发展迅速,呈现出阶段性特点。康熙朝以笼络土司、稳定西南局势为治理目标,义学在城市和土司上层中发展;雍正朝通过改土归流强化对土司地区的统治,改流地区成为办学重点,义学达及乡村地区及下层苗民;乾隆朝以后在民族矛盾复杂、局势动荡的社会形势下,义学仍然在西南地区普及。西南义学发展深入,使儒学教化突破精英阶层和土司壁垒而涉履乡村,实现了对西南土著民族的儒学教化及有效控制,对多民族一统国家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元明清诸朝建立的土司制度,不断地暴露出弊端与不适性",汉民被其摧残,夷人受其荼毒,此边疆大害"[1],已为封建政权所不能继续容纳。改土归流对水族社会政治而言,确保了国家的统一和地方的安定,使水族地区统属于中央。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档案馆珍藏的1193卷川滇边务大臣衙门档案,其中除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与代理川滇边务大臣傅嵩炑上清帝奏折片稿及与四川总督、驻藏大臣、中央各部商讨设治改流与筹划藏事的来往咨文函电外,更多的则是边务大臣与各改流设治区域军政官员关于改土归流、设治建设的来往札、批、谕、告示及禀、详、申,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川边藏臣改土归流的历史轨迹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概貌,是客观公正评价赵尔丰改流功过的第一手原始材料,亦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川边藏区的历史认识。  相似文献   

18.
柳茂坤 《历史档案》1999,(4):106-113
清朝中叶以后,为适应政治和军事的特殊需要,乾隆帝下令在北京西郊香山创建了健锐营。这支部队为清朝开拓疆土、维护统一、巩固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随着清朝的衰败,这支部队也没逃脱它走向没落的命运。一缘起与立营1.缘起。健锐营的组建,与乾隆时期平定四川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叛乱密切相关。大、小金川位于四川西北部大渡河上游,是藏民(时称番民)聚住区域。东通成都、西连康藏、北界青海、南接云贵,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代王朝部封大、小金川土司于小金川。清袭明制,仍封小金川土司为“金川演化土司”①。康熙六十年(172…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清代"改土归流"中的藏族教育进行研究。首先,论述清王朝在边藏地区兴学的目的;其次,讲在川边推行学校教育的措施;最后,谈"改土归流"中的藏地兴学对当时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邹颖佳 《兰台世界》2014,(12):49-50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清代"改土归流"中的藏族教育进行研究。首先,论述清王朝在边藏地区兴学的目的;其次,讲在川边推行学校教育的措施;最后,谈"改土归流"中的藏地兴学对当时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