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动词приказывать1和命令1在深层语义结构及释义内容上基本一致,但二者在表层句法结构中不完全对应。从语义学角度出发,利用莫斯科语义学派的元语言释义理论、支配模式理论对动词приказывать1/命令1的语义进行俄、汉的对比分析,直观地揭示俄汉语中该动词在句法语义方面的差异,以更好地指导外语教学。借助词汇函数,全面描写关键词的词汇搭配情况,确定与其在意义上存在联系的所有词(词组)。该研究成果有利于机器翻译的发展,同时也为其他言语行为动词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武林  吴哲 《林区教学》2014,(5):64-66
汉语中的"动词+名词"结构译成俄语时,如果动词后面所接名词不同,那么,动词译法也可能大不相同。基于此,从"做"的语义出发,通过对"做+名词"结构的俄译进行对比研究,归纳总结了该结构的六种俄译法,并对其译法不同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3.
心理动词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高频词汇范畴,以心理动词为研究对象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国内学者研究心理动词都是从界定与分类、构词特点、词汇意义、语义特点、语法特征、语用学等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国外学者并没有以心理动词为主要研究对象,只是在分析动词时提到并从语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通过对俄汉语情感类心理动词的研究现状综述,为论文的进一步研究做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Rogers感官动词分类,结合词典释义,对汉英视觉动词进行语义成分及词化模式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汉英视觉动词的核心语义范畴具有较高的对应性,汉语视觉动词具有明显的双音节化趋势,语义内容相对透明;英语视觉动词以单音节为主,语义内容较为晦暗。最后,进一步将研究成果与对外汉语教学建立联系,尝试对汉语视觉动词教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关曦  杨锐 《英语广场》2023,(20):55-59
外国留学生对很多汉语词义的理解存在着不准确的问题。本文以语义角色为出发点,借助语料库、网络词典等工具,对汉语动词“考”的宾语类型与英语做了较为全面的对比分析,认为该词在进行动宾搭配时其宾语承担了不同的语义角色——对象宾语、内容宾语、目标宾语、方式宾语和结果宾语。该研究的目的是为汉语动词一词多义以及英汉对比的研究与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从隐喻的定义,俄、汉语与自然现象名词搭配的动词隐喻及其异同等四个方面,对俄汉语与自然现象名词搭配的动词隐喻进行了研究,旨在了解俄汉语的区别,俄汉两民族的不同认知方式,以及与表示自然现象的名词搭配的动词隐喻理据性,以便今后更加准确地掌握和使用此类词汇,促进俄语学习者的俄式语言思维,提高俄语动词隐喻形式使用的准确性,同时对更深层地研究俄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也为今后研究俄汉的文化差异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7.
下义词关系作为词汇语义关系的一种意义关系,已经有学者从结构主义视角作过一些研究,从认知语义视角来研究俄语下义词关系,同时从俄汉语下义词关系对应、不对应和空缺三方面的对比加以研究,可以剖析俄汉语下义词关系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情态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判断,是长期以来逻辑学、哲学,特别是语言学一直探讨的问题之一.情态动词是众多语言表达情态的主要手段.从现代汉语情态动词的研究成果看,学者们的精力主要还是集中在讨论情态动词的名称,词性,划分标准及范围以及个别情态动词的语义表达问题上,目前汉外情态动词的对比研究是汉语情态动词研究的薄弱环节,汉德对比方面更是几乎不曾涉及.众所周知,汉语和德语的情态动词是两种语言中相对应而又具有相对封闭性的一个语法和语义范畴,具有跨语言的可比性,这种可比性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对学习者会产生一定的干扰,从而导致迁移性语际偏误.因此,对汉语和德语的情态动词进行对比分析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9.
情态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判断,是长期以来逻辑学、哲学,特别是语言学一直探讨的问题之一。情态动词是众多语言表达情态的主要手段。从现代汉语情态动词的研究成果看,学者们的精力主要还是集中在讨论情态动词的名称,词性,划分标准及范围以及个别情态动词的语义表达问题上,目前汉外情态动词的对比研究是汉语情态动词研究的薄弱环节,汉德对比方面更是几乎不曾涉及。众所周知,汉语和德语的情态动词是两种语言中相对应而又具有相对封闭性的一个语法和语义范畴,具有跨语言的可比性,这种可比性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对学习者会产生一定的干扰,从而导致迁移性语际偏误。因此,对汉语和德语的情态动词进行对比分析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0.
以《现代俄语详解组合词典》理论为基础,对俄汉语词汇语义单位продать/"卖"的释义进行对比,目的是发现其异同,可以检验词典释义的准确性,为丰富词条和对俄汉语词汇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胡伶俐 《考试周刊》2013,(22):93-94
作者通过对国内视觉词汇隐喻研究进行调查,发现视觉词汇隐喻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视觉词汇的语义研究,汉语视觉动词词义研究,英汉视觉词汇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兰海影 《林区教学》2012,(12):61-63
以俄语垂直方向类中表下义动词为研究对象,以其词典释义为依据,对其语义成分进行分析。在查阅《俄汉详解大辞典》(四卷本)后整理出俄语垂直方向类表下义的动词一共有143个,并对这些动词进行具体的语义分析,以期为俄语学习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革,各国之间的交往日渐频繁。各种文化间的相互碰撞、相互交流、相互渗透必然会反映在语言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词汇中,因此就出现了"外来词"。本文对俄汉语外来词的语义特点变化进行对比,从而揭示俄汉语中外来词语义特点的变化规律,为外来词的翻译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4.
非形态的汉语同西方形态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别,因而谓语动词中心论不适用于汉语.从谓语动词中心论出发研究汉语动词的“向”,在理论分析和分类实践上都难免自相矛盾,据以建立汉语实用语法模式也恐难成功.应当着眼于寻找发现不同语言的要素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时的普遍性制约,立足于语义平面研究汉语动词的“向”,致力于研究汉语动词所可能联系的不同语义成分在汉语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语义平面和语法平面中的分合隐显关系,这对于深入认识汉语的语法特点。提高汉语语法研究的实用性,将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中,以汉语"听"的概念隐喻分析为线索,对比Sweester(1990)的英语听觉动词语义转移的轨迹的分析,探寻汉语"听"的两条语义转移轨迹,即:⑴听-注意-接受-服从-听任-等候,⑵听-注意-接受-获取信息-允许-管理、掌控;同时分析汉语"听"的语义转移轨迹与英语的听觉动词语义转移轨迹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革,各国之间的交往日渐频繁.各种文化间的相互碰撞、相互交流、相互渗透必然会反映在语言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词汇中,因此就出现了"外来词".本文对俄汉语外来词的语义特点变化进行对比,从而揭示俄汉语中外来词语义特点的变化规律,为外来词的翻译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汉语“听”的认知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中,以汉语“听”的概念隐喻分析为线索,对比Sweester(1990)的英语听觉动词语义转移的轨迹的分析,探寻汉语“听”的两奈语义转移轨迹,即:(1)听-注意-接受-服从-听任-等候,(2)听-注意-接受-获取信息-允许-管理、掌控;同时分析汉语“听”的语义转移轨迹与英语的听觉动词语义转移轨迹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俄汉语存在句中的二价存在动词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配价理论,对俄汉语存在句中的二价存在动词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汉、俄语存在句中动词配价的重要区别在于,汉语常规情况下动词可能拥有的价语和进入存在句特定句法结构后实际拥有的价语不符。我们将动词的配价放在句式中的整体分析方法有其文化背景和心理认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打"是《现代汉语词典》中义项最多的常用动词,其构词能力极强,在各类词典中的释义比较复杂。该文将试图借鉴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从现代语义学的角度,借助相关语义语法学理论,对动词"打"进行研究。本文选取"动词‘打’+N"作为研究的对象,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动词"打"的释义,对符合"动词‘打’+N"语料进行筛选归纳分类,并以所选语料为基础,对其进行语义分类和义征分析,考察动词"打"与"N"的搭配情况。本文总结了"动词‘打’+N"这类结构中"打"所具有的目的性语义特征,及"N"所体现出来的语义范畴,组成了以动词"打"为中心、以"N"为发散点的语义网络,从而构建了"动词‘打’+N"的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20.
动补结构是现代汉语中特殊结构类型的动词短语,其补语部分语义指向的多样性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徐通锵、黄正德分别从不同的语法理论体系出发,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通过对两者研究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虽然两者理论基础不同,但是研究的切入点是一致的,即对于动词的语义分析,印证了语义对于不同语法理论体系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当然,不同语法理论体系进行语义分析的具体方法各有特色,体现了各自不同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