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郎,即江淹,南朝著名文学家。传说江淹梦见一个人,仪表堂堂,博学多才,自称是晋朝的文学家、语言学家郭璞。他对江淹说:“我有一支五彩笔,在您那儿多年了,劳驾您还给我吧。”江淹往怀里一摸,果然有一支五彩笔,于是还给了郭璞。从此,江淹写不出诗文佳句了。时人纷纷相传江郎才尽了。这段传说见于《南史·江淹传》。在《梁书·江淹传》中无此传说,只言江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时人谓之才尽”。从史书记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有不少有意思的人物,常常被编入遭贬损的行列,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江淹就是其中一例。江郎才尽这一带有贬义的成语,1500多年来就一直陪伴着他。这个倒霉的江淹,自幼勤奋好学,6岁能诗,18岁己熟背五经,所作《恨赋》《别赋》,更显其才华横溢,被誉为千古奇文。只可惜,中年的江淹突然罢笔,落了个江郎才尽的名  相似文献   

3.
拿起四川中江中学的文学社社刊《五色笔》,总会一眼看到封面上醒目的文学社宗旨--"共执五色笔,同圆文学梦",我不禁想起在《太平广记》中见过的那支五色笔。 南朝梁时,宣城太守,著名的文学家江淹少时孤贫好学,曾梦见有人给了他一支五色笔,从此才思敏捷,文章盖世。他晚年又梦见一位自称郭璞的人对他说:"从前借给你的那支笔,现在该还我了吧?"江淹从怀中掏出五色笔,还给了他。此后江淹的文章诗词再无佳句问世,给后人留下了"江郎才尽"的典故。能够拥有五色笔,应该是每一位文学爱好者梦寐以求的吧。 那么,郭璞后来又把这支五色笔给了谁呢?一页页翻阅《五色笔》,一次次拿起红笔签发初审推荐单,那一篇篇佳作分明在告诉我,那支五色笔原来已经花落此家,在中江中学的这群少年人手中熠熠闪烁。  相似文献   

4.
<正>1南朝时的江淹,是文学史上十分著名的人物,与他有关的妇孺皆知的成语就有两个:"梦笔生花"与"江郎才尽"。江淹年轻时就才思敏捷,一次,一群文友在江边漫游,遇一蚕妇,当时有一颇负盛名的文人即兴出联曰:"蚕为天下虫",将"蚕"拆为"天"和"虫",别出心裁,一时难倒众多才子。  相似文献   

5.
“江郎才尽”早在宋末齐初江淹35岁前后业已开始,到永明年问彻底“才尽”。要解释为什么江淹壮年即出现“才尽”的现象,固然可以在永明以后去寻找答案,但更重要的应该从永明以前,乃至江淹35岁以前去寻找。文学交游的贫乏是造成他壮年即“才尽”的重要原因。考察江淹“才尽”前后文学交游的贫乏,我们会为“江郎才尽”找到更加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6.
江郞才尽     
“江郎才尽”这一掌故,源于南朝诗人江淹。江淹(公元444—505年),南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东)人。曾连续在宋、齐、梁三代为官。历任庐陵内史、御史中丞、紫金光禄大夫等。诗歌创作尤长于拟古,对六朝文坛绮丽之风有所摆脱。所著抒情短赋《恨赋》、《别赋》等,集中表达了社会地位低微者的情感与心理状态,为六朝文学名篇。由于他曾被封为“醴陵侯”,所以他的诗文集称  相似文献   

7.
成语串串香     
《红领巾》2006,(1):23-26
这次被串在一起的是两个成语,而串着它们的是一个人的一辈子。梦笔生花与江郎才尽这两个成语都是关于一个人的。这个人叫江淹(yān),是南北朝时南朝人,曾写出过绝好的文章。他留给后人的除了他的文章,还有这两个总结(zǒn jié)了他一生的成语。先说梦笔生花。江淹还年轻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江淹是南北朝时代杰出的赋作家。明胡之骥《江文通集叙》评价说:“虽两汉多才,尤当避舍,六朝富士。鲜与为与邻。诚所谓并美兼长,诸体尽具者也。”这虽有溢美不实之处,但也道出了江淹的文学地位和作品的特色。 江淹的赋可以同鲍照的相媲美,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把他  相似文献   

9.
<正>周星驰两部"西游",题材相似,台词和插曲也相似。柴静问他:"你不怕别人说你江郎才尽吗?"周星驰回答:"我每天都面临江郎才尽的。"笔者以为,教育也是需要江郎才尽的。教育现象千变万化,但教育本身是有规律可循的。规律的稳定,决定了一个优秀教师在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理念体系之后,他是很难跳出  相似文献   

10.
南朝文学家江淹,少孤贫好学,很早便以《恨赋》、《别赋》成名。人们一诵起“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这样的名句,无不叹服他的才华横溢。可是,到了晚年,他再也写不出令人击节的东西来,于是时人慨叹道;江郎才尽了!我们写作时总希望下笔千言,文成惊人,可是,老有“江郎”的尴尬和遗憾。写出来的文章常常脱不了“腔”“式”,口气大,内容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