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玉亮 《情报杂志》2012,31(4):54-57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主体的心理状况,对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生成有着重要影响.基于舆情主体心理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生成原因,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主观焦虑的强化与放大,二是集群情绪渲染与个人理性的迷失,三是心理失衡与情感宣泄的交织与碰撞,四是政治不信任的累加与表达机制的失语.科学导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需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快速响应与安全恢复机制、突发事件处置的信息通报与透明化机制、利益调节和社会心理平衡恢复机制以及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主体成长与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姚文敏  关键  郑杰 《科技风》2012,(18):230-231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网络媒体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受众逐渐超过传统媒体。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社会舆论的传播创造了新的土壤,也给烟草专卖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将通过对网络舆情本身的特点展开讨论,分析目前网络舆情监测技术中出现的问题及难点以及在专卖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并基于笔者观点提出烟草专卖管理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一些手段和对舆情处置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当今流行、用户数最多的新浪微博,研究了一种针对政府的负面网络舆情定量监测方法。给出了针对政府的负面网络舆情的定义、成因及特点,论述了针对政府的新浪微博负面网络舆情的判别依据、监测流程、监测指标及其量化方法,对监测指标体系进行了理论分析、综合对比和实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舆情监测方案可操作性强,实用价值高,为针对政府的负面网络舆情测、控、管、引平台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的蔓延很容易引发社会公共危机,给政府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如何积极引导和控制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成为评价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科学合理地评价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导控行为,建立系统的评价体系是发现问题、采取对策的重要手段。[过程/方法]运用危机管理和过程管理的思想,根据舆情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的网络舆情发展历程构建了政府网络舆情导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我国25个省级行政区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根据各省份得分情况得出,各省份的网络舆情导控能力基本与本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从地域分布上看,沿海地区省份总体高于内陆地区省份,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府网络舆情导控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意义]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对舆情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舆情进行监测有助于相关舆情管理部门对舆情信息传播进行有效引导,促进舆情事件良性发展。[方法/过程]本文基于信息熵理论,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估指标体系,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监测模型,针对舆情指标隶属度结果对监测等级进行分类。本文以新浪微博舆情热点话题"鸿茅药酒"作为数据源获取数据进行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监测指标体系分析。[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热点话题"鸿茅药酒"事件的影响力级别为Ⅳ级,需舆情管理者及时监测舆情发展和走势。通过最终监测值对照监测级别可以帮助政府及相关舆情管理者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监测和引导网络舆情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网络社会充斥大量负面网络舆情,负面网络舆情风险分级和研判对提高网络治理能力和网络 社会治理成效意义重大。【方法/过程】构建负面网络舆情风险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计算风险指标权重;基于加 权GRA模型计算灰色加权信息关联度,在此基础上,运用k-means聚类算法构建负面网络舆情风险分级方案,据此 对负面网络舆情进行风险预测。【结果/结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所建负面网络舆情风险分级模型客观性强、可靠 度高,可为负面网络舆情风险精准响应提供有效决策依据。【创新/局限】以信息关联为视角,为负面网络舆情风险 分级与预测提供了新的研究框架,但典型案例数据库有待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8.
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从网络舆情演化要素入手,构建网络舆情分类标准体系,以"刺激性事件主体行为"和"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作为两个主要维度。并据此从政府的视角,将网络舆情划分为弱型网络舆情、强型网络舆情和波动型网络舆情。针对不同类型网络舆情,提出相应的"淡入式"、"萌芽式"、"强力式"、"溯源式"和"重塑式"政府舆情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导控发展经历了起步、激荡与调整以及深化发展3个阶段。从协商民主视野反思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导控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导控缺少宏观规划;二是目标单一、功利色彩严重;三是机构条块分隔、内部协调困难;四是社会配套措施跟进缓慢。创新协商民主视域下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导控机制,需要科学的宏观规划统领全局,追求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导控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建立多元有效的导控主体机制,建设立体性的社会配套跟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李明 《现代情报》2023,(1):131-140
[目的/意义]短视频的日益普及与应用给网民的沟通交流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短视频网络舆情甚嚣尘上,给网络舆情导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方法/过程]在对短视频网络舆情相关主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运用Vensim PLE软件构建包含网民、短视频平台和政府3个子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结合“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事件”进行仿真分析,进而采用过程追踪法对短视频网络舆情导控的因果机制进行分析,构建理论分析模型。[结果/结论]结果发现,短视频网络舆情受导控需求、主体参与和协同机制的共同影响,可分别从制定导控预案、强化融媒体矩阵建设、加强主体间的有效协同等方面实现短视频网络舆情的科学导控。  相似文献   

12.
13.
根据舆情传播不同阶段的特征引入演化博弈理论,分别针对成长期和蔓延、爆发期两个阶段的企业和微博用户建模并得到进化稳定策略。分析不同类型舆情事件下偏好不同企业的策略选择,用"大众DSG变速器故障"事件作为案例验证模型的合理性,为企业应对负面舆情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龙玥  刘译阳 《情报科学》2019,37(12):134-139
【目的/意义】高校网络舆情是高校人员通过互联网表达个人思想、诉求个人利益所表现的网络行为,是网 络舆情在高校的延申和体现。然而,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包括网络暴力、网络过度娱乐、网络谣言等可能对高校师生 产生负面影响,影响社会稳定。【方法/过程】以微博数据为数据源,使用网络爬虫采集以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及大 学生为关键词的微博转发和评论内容作为实验样本,通过文本挖掘分析高校负面网络舆情传播特征和路径,并提 出引导建议。【结果/结论】网民在讨论高校负面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过程中,较关注这些负面信息对线下生活的影 响;核心传播网民的平均中心度最高,其次是核心传播媒体,核心传播机构的中心度最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负面 网络舆情传播呈突发裂变式,信息传播状态不稳定,波动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基于微博的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本文基于微博平台,结合小世界理论,以网络舆情的生命周期为脉络,构建出基于微博的网络舆情传播模型,并且结合具体案例对模型进行仿真验证,同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陈雅  潘雪 《情报科学》2018,36(8):10-14
【目的/意义】提出“I-SCR”网络舆情管理模型,希望从政府、媒体、公众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来提出网络 舆情管理完善对策。【方法/过程】将维克利“S-C-R”信息交流模式引入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情境,并针对该模型中 舆情信息从政府发出(I-S)、从渠道发出(I-C)、从公众发出(I-R)三方面分别探讨网络舆情管理策略。【结果/结 论】信息公开视域下的网络舆情管理策略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政府、媒体、公众三者间的良性信息互动关系,使信息 在三者间的传递达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张璇  王璐 《情报科学》2019,37(6):146-150
【目的/意义】全媒体时代,高校负面舆情主体主要集中于高校领导干部、教师和学生。高校负面舆情一般 表现为违法违规、违反道德、违反校纪校规及其他4个层面。【方法/过程】高校负面舆情可分为微度舆情、轻度舆情、 中度舆情、重度舆情和深度舆情,并要经历初发期、爆发期、高潮期、衰退期和平淡期5个阶段组成的生命周期。【结 果/结论】高校领导应增强社会声誉的经营能力,高校干部应提升宣传机制的优化能力,高校教师应筑牢立德树人 的表率能力,高校学生应练就适应社会的抗压能力。只有这样,高校应对负面舆情的能力才能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分析网民负面情绪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政府正确引导网民负面情绪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情绪感染为视角,基于SIR经典传染病模型并结合“群体极化”“媒体放大”及“政府疏导”对情绪演化过程的作用构建S2IR负面情绪演化模型;基于S2IR模型分析网民负面情绪演化的影响因素;根据S2IR负面情绪演化模型及其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构建负面情绪引导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结果/结论]通过模拟仿真表明,在“接触率”“传染率”“康复率”中,对网民负面情绪起关键影响作用的因素是话题敏感度、新型意见领袖、群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当前已经属于一个自媒体时代。就人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自媒体无疑会产生一些影响。本文首先从自媒体视阈下高校网络舆情特点入手,同时阐述了自媒体视阈下高校网络舆情管控措施,最后总结了全文,旨在为推动高校网络管控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魏静  黄阳江豪  朱恒民 《现代情报》2019,39(10):110-118
[目的]为了研究社交网络以及研究微博网络与微信网络之间舆情的传递过程。[方法]利用无标度有向网络和BA网络分别模拟微博网络和微信网络环境,通过特定的连接关系设计了耦合网络载体,在SEIR模型的基础上,充分分析了用户的传播心理,考虑到了个体具有兴趣衰减效应以及记忆效应等特征,构建了基于耦合网络的社交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双层社交网络舆情传播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舆情传播过程,用户在多层社交网络之间的互动加速了舆情信息的流动,扩大了舆情信息的影响力,层间传播阈值的控制是管理多层社交网络舆情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