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教育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使人在美的领域所能扩展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因为道德状态只能从审美状态发展出来,而不能从自然状态发展出来。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关注美的事物,追寻美的事物,寻找美的真谛,让自己成为一个“爱美”的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教育能促使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而未来社会也需要发现、追求、创造美的人。散文具有意境深远、语言优美等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然"情境促使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散文审美能力。一、对比意象,进入文本实然实然指的是对自然和社会现象进行客观性的描述,展现事物的现实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应然性的感悟逐步过渡到对于事物真实状  相似文献   

3.
小学自然教学与审美教育○刘枫(崇仁县教研室)审美教育就是通过美的感知、美的鉴赏、美的创造,培养人们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任何美的事物都能激发人的感情,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满足。自然学科中充满着美的事物和现象,是小学审美教育的重要场所。如何...  相似文献   

4.
审美修养是指人们在审美知识、审美趣味、审美能力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审美修养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美和善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人们往往在美的事物、美的形象、美的力量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地接受了道德教育,实现了情感陶冶。道德是指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确定的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道德教育常常运用舆论和习惯的力量告诉人们该怎样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实上,运用美的形象、美的事物、美的力量不仅可以告诉人们怎样处…  相似文献   

5.
审美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具有偶然性;审美观从审美的角度看世界,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新时期河南省导游员的审美价值取向存在金钱至上,自主学习、自我学习意识淡薄,文学素养缺失等问题。新时期导游员应具有仪表、风度、心灵、翻译语言及服务之美的特质。导游员应是美的发现者、美的解读者、美的传播者、美的展示者、美的倡导者、美的引导者、导游员要加强自我修养,回归道德高地,重塑导游员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美的使者、美的化身,最终为河南省旅游事业的发展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审美教育理论在高校课堂教学中越来越被重视。审美教育,能使人对美好的事物充满向往,培养美的情操,塑造美的品格,形成美的素养,提高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使君在《陌上桑》中是作为罗敷的反面形象出现的,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丑恶和愚蠢的象征。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给使君的形象重新定位。从审美的角度看,使君的形象是审美主体被审美客体所感染的一种本能反映,美的事物能引起人高度的审美注意,能使人逐渐进入审美着迷,忘情的状态。由于罗敷具有沉鱼落雁之容,竟使“行者见罗敷,  相似文献   

8.
鉴赏能力实际上就是审美能力。美的事物需要人去感知,学生审美的关键在于培养他们鉴赏美的能力。鉴赏文学作品,必须从作品本身出发,通过与作品"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充分运用自己的经验、情感、生活理念去寻求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一切都产生于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我这样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9.
审美影响人的生命状态和人生价值,于人的意义非同一般。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审美情趣流俗低下,教师要发掘利用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资源,给予学生"美的发现""美的享受""美的创造",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是美术课程所追求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美术素养形成的重要支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感知美是审美活动的基础。它是人的各种感官对事物美的因素直接、迅速的感应,并形成愉悦的心理体验。只有具备敏锐的感知美的能力,才能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产生一种感受和感动,人的审美情趣、审美思维、审美想象以及美的创造活动才能形成。  相似文献   

11.
社会美,是人们按照社会发展规律、美的规律和审美的理想,创造出来的社会生活、社会事物的美,以及创造者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之美。运用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12.
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在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要创造美的事物不仅仅是艺术品.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努力达到教育是最高境界,培养出自由的全面发展的"美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一千万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把美育和智育结合起来,会使学生更有活力,更富有创造性,要培养出有活力、创造力全面发展的学生,就离不开培养学生主动的、积极乐于学习的意向和情感状态.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笔者主要从四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审美能力是人发现、感受、评价和欣赏美的能力,也就是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的审美价值进行分辨、评定时所必须具备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审美能力是在审美、创美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和发展的,课外绘画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仇洪武 《考试周刊》2011,(66):40-4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以美育人,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学生受到了美的感染.就会对自然、社会、人类现实生活中所呈现出来的种种美的现象和事物产生强烈而美好的感情,激发起学习、生活的热情.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怀。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美的教育.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呢?语文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审美能力是人发现、感受、评价和欣赏美的能力,也就是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的审美价值进行分辨、评定时所必须具备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审美能力是在审美、创美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和发展的,课外绘画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主要是通过对人的情感的激发,用美的事物和形象去对人们进行审美观念,审美情感和审美情趣的教育。其目的是陶冶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以及鉴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黄华 《考试周刊》2014,(74):24-24
美育的实质是通过欣赏美的事物,使人建立相关的审美心理。这种审美心理一旦建立,就成为人的一种内在需求,成为人行为的自觉规范。把语文教学变成寓教于乐、自由活泼、开放互动的审美体验是有必要的。中学语文教学是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文学素养、品质的形成服务的。  相似文献   

18.
审美能力(美感),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它包括审美感知力、联想力、判断力、创造力等等。审美过程的多种能力中,最初的关节是能不能、会不会发现美。而这能与会,也有赖于美学知识的积累和审美能力的直接培养。这能与会,就是凭借自己的学识,在观察感知事物或现象时,是否敏锐地感知事物的美,美的方面、美的闪光点。为培养审美情趣,形成审美习惯,提高敏锐的审美能力,我作了如下几方面的努力:A 讲  相似文献   

19.
所谓审美教育 ,又称美感教育 ,即美育 ,是通过审美实践有意识地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使人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其作用在于使人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以美的方式感受、认识世界并改造社会 ,从而促进鲜活个性的张扬与发展 ,达到净化心灵、升化情感的目的。那么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呢 ?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一、借助文本客体感知艺术美审美教育属美学范围 ,语文教学不能脱离审美。高中语文教材中 ,大量的文学作品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审美客体。这些审美客体既有美的特质 ,也有滑稽的事物及具有…  相似文献   

20.
审美教育,即通过审美实践活动,运用美的事物对人进行关于审美和创造美的教育。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审美意识;创设审美情境;激起审美情感;展开审美鉴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