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敦煌在唐虞时代,系流沙三危地,《史记》"禹贡三危既宅"即古瓜州今之敦煌《书·舜典》"窜三苗于三危",《禹贡》"导黑水于三危入于南海".《汉书·西羌传》"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注云:"古瓜州今之沙州地."《山海经》《水经注》、《括地志》均有记载,皆以瓜州或沙州即今之敦煌.惟刘逢源《尚书今古文集解》,谓三危即西藏地.按《禹贡注疏》指三危为青海与西藏界上巴萨通拉木山(唐古拉山脉之旁支),刘说慨系本此.《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  相似文献   

2.
敦煌遗书P.2005号《沙州都督府图经卷第三》,为研治敦煌古代史地重要文献。唐人辗转传抄,讹误颇多;加之年远时迈,世变事移,至今多有难明者。近年研读此卷,随草札记数十则,聊补往注之未备。今选数则,投石同好,冀以引玉。  相似文献   

3.
(一)《腊八燃灯分配窟龛名数》(以下简称《腊》卷)中两次提到的“灵图寺”,是敦煌唐宋时代的著名寺院。关于它的始建,敦煌遗书P.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有如下记载:瑞石右唐乾封元年,百姓严洪爽于城西李先王庙侧得上件瑞石,其色翠碧,上有赤文,作古字云:“卜代卅,卜年七百”,其表奏为上瑞。当封岳并天,成置寺观,号为万寿。此州以得此瑞石,遂寺观自号灵图。S.5448《敦煌录》也有类似记载。  相似文献   

4.
《字宝》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唐代民间字书。早佚无闻,《旧唐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都不曾著录。本世纪初,敦煌遗书发现于千里戈壁,二、三十年代,中华学者远涉重洋,将被劫遗书抄回刊布。《字宝》终于重为人知,列为敦煌文献之珍品。1924年冬出版的《沙州文录补遗》收有它的S6204卷残序录文。1925年问世的《敦煌掇琐》则有P2717卷的  相似文献   

5.
敦煌文献S 788《沙州志》、S 5 4 4 8《敦煌录》、P 372 1《瓜沙古事系年》记载了一个张孝嵩在玉女泉斩龙的传说。这个故事还收在唐人作品《宣室志》中。大量资料证明此传说原型是一个古老的人类同水害作斗争的故事。敦煌素有崇拜龙的传统、沙州多水害、地方官吏治水及对龙的祭祀等 ,使这个故事附会到了张孝嵩头上。而故事中的敕赐“龙舌张氏”及“子孙世袭沙州刺史”等情节均为虚妄附会之词。  相似文献   

6.
晚唐沙州张氏归义军第二任节度使张淮深是否受过旌节或何年受旌节一直是治归义军史者所关注的一个问题,以往由于资料的缺乏而推断张氏在20余年中苦苦请求旌 节始终未能如愿。但日本京都有邻馆所藏敦煌文书的发表公布大概就可以解决诸多学者的疑惑。1982年香港中华书局《选堂集林》史林下所载饶宗颐先生编《京都藤井氏有邻馆藏敦煌残卷纪略》和《藤井氏所藏敦煌残卷筒目》中有书札类第3号"沙州旌 节官帖,四行"。1990年日本东京古典会编的《古典籍下见展观大人札会目录》刊有此文献图版。1994年《敦煌研究》第3期发表施萍…  相似文献   

7.
列宁格勒藏敦煌《长安词》写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十多年前,苏联学者孟西科夫(Л.Н.Менъщиков)在《敦煌赞文》(东方古代文献丛书之十五)中首次公布了列宁格勒藏《长安词》写卷(列1369号)。一九七一年,饶宗颐先生在巴黎出版的《燉煌曲》(“AIRS DE TOUEN-HOUANG”)中也刊布了该卷照片及录文。然而十多年来,国内学术界一直未发表过有关该卷的研究文章。为此,笔者不揣浅陋,  相似文献   

8.
敦煌乃中华书法艺术之宝库,饶宗颐先生实为最早探此宝库的学者兼书家.作为敦煌书法学术研究的开拓者,饶宗颐先生的书法艺术弥漫出浓浓禅意.饶先生曾写过一首<论书诗>,其中最后两句云:"以书通禅如梦觉,梦醒春晓满洞天."本文试以饶宗颐先生"以书通禅"之论为发轫点,力图从理趣、奇趣、天趣等新角度勾勒出饶宗颐先生书法艺术中的禅意之美,从而加深对饶公书法艺术与敦煌的血脉渊源关系的理解与参悟.  相似文献   

9.
《旧唐书》卷40《地理志》云:“瓜州,下都督府,隋敦煌郡之常乐县。武德五年置瓜州,仍立总管府,管西、沙、肃三州。八年罢都督、贞观中复为都督府。天宝元年为晋昌郡。乾元元年复为瓜州。”唐代瓜州(晋昌郡)治所位于何处?学界对此历来看法不一。向达(《两关杂考》)、阎文儒(《河西考古杂记记》)、齐陈骏(《敦煌沿革与人口》)和吴祁骧、余尧(《汉代的敦煌郡》)等先生主张其位于今安西县桥子乡南8公里的锁阳城废墟。《明一统志》卷37、《大清一统志》卷213、陶保廉《辛卯侍行记》卷5、王仲荦先生《北周地理志》卷2等则谓其位于安西县东,《甘肃通志》卷23、《重修肃州新志》、《安西采访录》等则认为其位于安西县城西南,王北辰先生(《甘肃锁阳城的历史演变》)则又指认安西县南的桥子乡所在地可当于唐瓜州城址。诸说各有其见,言人人殊。近年,孙修身先生又撰文《唐代瓜州晋昌郡郡治及其有关问题考》(载《敦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沙州贞元四年陷蕃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宇 《家教指南》2007,(4):98-103
沙州陷蕃年代,诸说不一,各有其理,然而均属推论,悉难坐实.考北新0822号<毗尼心一卷>报恩寺僧离烦题记称:"唐贞元三年十月廿日造."既用唐朔纪年,知贞元三年十月廿日(公历787年12月4日)沙州尚属唐土;S.2729<吐蕃辰年三月五日算使论悉诺罗接谟勘牌子历>所署"辰年",诸家皆断为贞元四年戊辰,即公元788年.知是年三月五日(公元788年4月15日)沙州已属蕃朝.证之以P.4660李颛撰<李和尚写真赞>"敦煌沦陷,甲子云期"及P.2716<残诗>"可昔[惜]沙州好川愿[原],字[自]从破落六十年"之语,自沙州光复之大中二年(788)上推六十年,为贞元四年(788),则知贞元四年即沙州沦陷之年.上与北新0822号题记之"唐贞元三年"恰相衔接;下同S.2729"吐蕃辰年"之款年契合不二.沙州陷蕃之年由此可定论为贞元四年春.  相似文献   

11.
简讯十二则     
▲敦煌文物研究所于1984年9月7日至10月6日举行了五次学术报告讨论会,内容侧重在敦煌史、敦煌文学、敦煌艺术等方面。遗书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李永宁作了《吐蕃占领敦煌的年代》的报告。他排比敦煌卷子、运用《元和郡县志》、《唐书》、《唐会要》的有关记载,逐一评论了中外学者罗振玉、蒋伯斧、劳干、饶宗颐、苏莹辉、陈祚龙、翟理斯、戴密微、前田正名,藤枝晃、菊池英夫诸位先生的观点,指出各种说法的得失,提出自己的结论。他认为敦煌于建中二年(781年)被吐蕃占领,此后,又发生多次汉人的反正起义,吐蕃对敦煌的管理多次被打断。直到贞元三年(787年)吐蕃统治者才在敦煌取得牢固的统治权和持续  相似文献   

12.
从敦煌写卷《唐太宗入冥记》到明代《西游记》中"唐太宗地府还魂",冥界演变之迹甚为明显。而敦煌写卷《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并序》《阎罗王授记(十王)经》、宋代《玉历至宝钞》、明代《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等作品对考察这一阶段的冥界演变具有重要文献价值。从上述文献的年代、与说唱艺术的关系以及冥界演进来看,冥界在唐宋之际发生了重要变化,说唱艺术中的"看图讲故事"是唐宋以来冥界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明史》卷九十六《选举志一》曰: 正统中,天下教官多缺,而举人厌其卑冷,多不愿就。  相似文献   

14.
正黄征、张涌泉先生所著《敦煌变文校注》(以下简称《校注》)卷五《维摩诘经讲经文(一)》有一句:"狂痴心,煎似锅,焰焰添莘(薪)天猛"。其中的""字,虽然经过蒋礼鸿、黄征、张涌泉等先生反复考释,但仍未得到确解。《中国语文》2005年第3期发表蒋宗福先生《释敦煌变文""字》(以下简称蒋文)一文,  相似文献   

15.
敦煌遗书中保存了几件颇有意义的佛经目录——《沙州乞经状》(以下简称《乞经状》)。对于这些《乞经状》,日本一些学者已有所注意。如矢吹庆辉曾将他发现的该《乞经状》之一——斯2140号收入《鸣沙余韵》,并在《解说篇》中略作研究;牧田谛亮在《疑经研究》一书中对该号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竺沙雅章在《敦煌的僧官制度》一文中对该号有所叙述;土肥义和在《讲座敦煌·第二卷·敦煌历史》、岡部和雄在《讲座敦煌·第七卷·敦煌与中国佛教》中也均有所提及鲜鲅д咚浯硬煌嵌榷  相似文献   

16.
载于《敦煌变文集》中的《太子成道经一卷》、《太子成道变文》四篇、《八相变》、《妙法莲华经讲经文》(P.2133),均由王庆菽先生主校,另一篇《妙法莲华经讲经文》(P.2305)由王重民先生主校。《变文集》出版后,续有徐震堮,蒋礼鸿、项楚、郭在贻、袁宾诸先生对上述篇目于以补校。偶有未竟,笔者亦为之拾遗若干。下引《敦煌变文集》原文仅标明页码,凡无异议之原校径引改后文字,引诸家校勘省称“某校”,出处见文末。  相似文献   

17.
汉敦煌郡广至县城及其有关问题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汉书》卷28《地理志》载,敦煌郡领县6:敦煌、冥安、效谷、渊泉,广至、龙勒。对于这些县城的位址许多学者曾作过考证,但说法不尽一致。笔者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经过几次实地考察,并结合文献、考古材料,对汉广至县城新作探讨,并对与其相关的汉昆仑障、唐常乐县、悬泉堡(府)、曹氏归义军悬泉镇的位址亦予考证。一前人对汉广至县城址的考定,笔者所见有下列诸种: 1.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64《沙州卫》云:“广至城,在废瓜州西北,汉县,属敦煌郡。”废瓜州指唐瓜州治所,即今安西县桥子乡南8.2km处的锁阳城遗址。  相似文献   

18.
敦煌藏经洞发现的22件汉、藏文宅经写卷,弥补了目前唐宋时代同类文献缺失之不足.敦煌藏文本P.3288V《宅经·五姓家宅图等占法抄》与P.T.127V《人姓归属五音经》均系依据汉文本《宅经》编译而成.它们的发现,表明宅经文献不仅在中国古代的中原地区长期流行,同时对吐蕃日常生活也有深刻影响,隐喻着归义军时期敦煌吐蕃移民转型发展、积极融入地方社会的具体路径,成为唐宋时代汉、藏认同融合历史归宿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19.
大藏经及流通于世的佛教资料中,均未见《水月观音经》之名。笔者在《敦煌水月观音像》一文中,曾为不知敦煌遗书P.2055尾题所提到的《水月观音经》的下落而遗憾。拙作发表不久,《敦煌研究》1987年第2期刊布刘国展、李桂英先生的《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敦煌遗书目录》,知该《水月观音经》保存在天津艺术博物馆,馆编第4532号(下称津4532号)。  相似文献   

20.
梁幸德是曹氏归义军时期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敦煌遗书P.3564《寞高窟功德记》、P.3718《敦煌名人名僧邈真赞》中的《梁幸德邈真赞并序》、P.3016背《厶乙上沙州曹议金书状》、P.2621《张怀义卖舍契》、《梁幸德卖舍契》等皆有记载。敦煌遗书中对一位官员如此多的记载是比较少见的。从敦煌遗书记载看,梁幸德曾经在长兴四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