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泥塘打投竿,有时会碰到饵钩埋入泥中造成不上鱼的现象,鱼儿没法看见故为失败之因。于是乎就在炸弹钩上下功夫,务必使钓饵不沉底浮于地面我有一招,可解决此问题。用塑料泡沫制成托饵  相似文献   

2.
一、正确认识鱼塘情况。严冬季节小杂鱼相对其他季节要少得多,因而使用饵范围大了,想用什么饵,就用什么饵,这是冬季垂钓的一大优势;去鱼塘垂钓者相对减少,环境安静,鱼的胆子也大一些,原来不上鱼的钓位也能上鱼,这是塘钓的另一大优势。  相似文献   

3.
晃饵     
张炎冰 《钓鱼》2010,(14):23-23
用商品饵钓鱼会遇到一种情况:鱼轻微触动钓饵,但不把它吞进嘴,浮标出现一次或两次微弱鱼讯后就没有动作了。此时钩上的饵还在,可是鱼再也不咬钩了。对此,有经验的钓手会拖动一下钓组,这样饵一晃动,鱼就咬钩了。  相似文献   

4.
贺建成 《钓鱼》2009,(21):46-48
用钓饵钓鱼,除了强调饵料的味道要对鱼口之外,在挂钩上饵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是有些讲究的。用同一种饵去钓同一种鱼。钓塘水质、钓点深浅的不同,钓饵的挂钩方法是不相同的:如用蚯蚓在浑水、深水之中钓鱼,就要挂动饵活饵,而在清水浅水之中钓鱼,则可以挂静饵死饵。用同一种饵去钓不同的鱼,上钩的方法也是有区别的,如用灰面饵去钓草鱼,则要上枣形饵、上包饵,而钓鲫鱼则要挂米形饵、豆形饵。显然,用不同的钓饵去钓同一种鱼,挂钩上饵的内容更为丰富。不论钓什么鱼,谁能熟练准确地掌握各种不同钓饵的挂钩方法和技巧,谁就能在各娄钓鱼活动中力拔头筹。现将挂钩方法分述如后:  相似文献   

5.
顾景龙 《垂钓》2011,(9):29-29
对付肉食鱼种的时候,很多朋友喜欢用串钓作钓。不过大家用着用着就会发现,绑的钩越多,反而越不方便操作。要是遇到复杂的地形,挂钩问题就会自己找上门来,着实令人烦恼。而且如果鱼的密度不大,只依靠钓组上的饵很难达到诱鱼的效果……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这些恼人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6.
笨葛朗 《垂钓》2014,(4):18-20
颗粒饲料不是万能饵 莱鸟野钓,最难拿捏的就是用饵问题。菜鸟们大多有过去竿坑、鱼塘垂钓的经历,这种经历对他们的用饵思路影响很大。要知道,养殖鱼和野生鱼的食性差别很大,甚至完全是两码事,因此,若是把鱼塘或者竿坑的用饵思路生搬硬套在野钓上,不碰壁才怪呢!  相似文献   

7.
华歆 《钓鱼》2003,(21)
传统钓鱼的特色是诱钓分离,先撒诱饵,在鱼引来之后再用精练的钓饵挂钩。所以,抱着传统不放的人只会在钓饵上动脑筋,常常忽略了诱饵的作用。商品饵诱钓同步,边诱边钓,鱼来得快,聚得多,但诱和钓并不统一。现象之一是钓点聚鱼很多,但咬钩信号杂乱,忙死了钓不上鱼;现象之二是钩沉不到底,半路上就被小杂鱼叨走了;现象之三是诱不来鱼,却有一条钓一条,鱼不多,但钓得实在。之所以出现这三种异象是因为钓手不识饵,只知道用鼻子去认识钓饵,不懂得合理钓饵状态是决定诱鱼与能否把鱼钓上来的关键。刚接触“本味”饵的时候觉得其貌不扬,颜色白不白、黄不…  相似文献   

8.
刘汉初 《钓鱼》2008,(23):42-43
地球上任何一种动物,都把获取食物作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否则它们就不能在弱肉强食、竞争激烈的自然界生存、繁衍下去,鱼类也不例外。我们钓鱼,就是利用鱼要不断进食来维持生命的生存本能,用饵诱之,达到获鱼的目的,可见饵在垂钓中所占的位置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9.
拟饵前加小环保证游姿 钓海鲈用的拟饵头部固定环上多不另加小环。而在实际操作中,系在固定环上的尼龙子线线结部分会滑动到固定环的上方或下方,这必然影响拟饵在水中的正常游姿,从而不利于诱鱼,如果在拟饵头部的固定环上加一个小环(渔具店有售),就再不用担心拟饵在水中的正确泳姿了。  相似文献   

10.
软饵     
张炎冰 《钓鱼》2011,(18):21-21
用商品饵做钓饵,制作简单,只须按包装袋上标明的饵水比兑水,然后搅拌、存月艮就能搓到钩上。可是饵大了鱼吸不进嘴、硬了又会挡口,就是鱼吸进了嘴也会吐出来,所以“台钓”要求钓饵“软如耳垂”,入水后3分钟内不会溶化。  相似文献   

11.
张猛 《钓鱼》2007,(6S):18-19
钓鱼活动离不开用饵,饵料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鱼获的多少。所谓佳饵,不外是大家公认的饵料精品,使用得当,效果当然就好;使用方法不对路,佳饵也有不上鱼的时候。所以,正确、准确地使用好各种各类饵料就成为每个钓鱼人必备的一项基本功。现就饵料使用中把握“衔接”的方法和体会,归纳成篇,就教于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2.
北京刘先生在电话中对我说:今春的鱼为什么这么难钓?在一些自然水域鱼少不上鱼,不为奇,可是到几个养殖场钓计斤钓,上鱼也很费劲,究竟是鱼少了还是别的原因?刘先生说他不怀疑是饵的问题,因为他以前都是自己调制钓饵,效果不错,今春就不灵了,也用了商品饵和蚯蚓,总是找不到有鱼的感觉。和我熟悉的几位钓友,也都谈到今春鱼儿难钓。春天早已过去,现在回过头来探讨总结过去的成功与失败,是非常有益的。我和几位钓友讨论了今  相似文献   

13.
《钓鱼》2007,(8)
搓饵大,重,鱼吸不进嘴,所以用拉饵,但拉饵盛行并不完全是鱼吃口轻。比如鱼聚得多,鱼叠鱼,摞起来了,频繁接钩,拉饵因为轻,下降慢,逮接口有利;水浅,水浑,鱼层乱了,用拉饵是因为鱼抢钩快,反应强烈;鱼食动态饵,搓饵两钩触底没口,要逗了才咬钩,改拉饵,自然动态,鱼就咬钩了……  相似文献   

14.
王志运 《中国钓鱼》2000,(11):11-12
一、诱鱼的几种方法 1.钓饵代诱饵法(即是钓饵窝儿)。垂钓时不需专门打窝,当钓饵用面饵时(颗粒料用塘水泡开后,加适量面探合成团,要松软一些,其他面饵也可),双钩挂饵,一个似大红枣大小,一个似小枣大小,投向钓点即成。因为提竿没有上鱼,钓饵就脱落河(塘)底,再甩竿时又会有钓饵甩落,这些钓饵自然就形成了窝子,鱼儿就会光顾,向窝子聚拢起来。 此法,钓饵与诱饵相同,鱼儿会形成“受食”惯性,无形中起到了麻痹鱼的作用,容易“上当”而被钓上来。 2.钓饵外包诱饵法(即捏饵诱饵法)。是在手竿钓饵外面再捏上一块沉底即…  相似文献   

15.
运哥  李歌 《垂钓》2005,5(3):33-35
欲依鱼情调钓,前提要先把我们的观察角度改以“鱼的感受”为中心方可。须知在鱼的世界中,只有就饵或不就饵两种选择。如选择就饵,其每次愿意拉动饵料的力道也不一样,与天气、水情、饥饿程度、戒心等因素有关,种种正负因素综合出来的力道大小,从浮标反应中可以看出端倪。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出这个鱼嘴的拉力值,再把钓组的残存力尽量调整与此值贴近,鱼讯必然漂亮。  相似文献   

16.
“拉”白鲦     
东山 《垂钓》2002,2(6):61-61
2001年9月8日,我到辽宁省开原县南城子水库钓鱼。这个水库的白鲦鱼密度特别大,闹钩特别凶,手竿饵没到底就被抢光,海竿糟食也是一到底就没。于是我索性用“拉饵”钓起白鲦来。“拉饵”是近几年竞技钓坛出现的新技术,特别适合钓密度较大、个体较小的鲫鱼。它最大的特点是上饵时间短、上鱼速度快。  相似文献   

17.
入口性     
张炎冰 《钓鱼》2013,(20):11-11
钓饵基本品质之一,因钓组和线组配置而异,主要包括饵的形状、大小、轻重、软硬等物理因素,是钓鱼的入门功夫。线组的一般规则是钓大鱼,强钩粗线;钓小鱼,小钩细线。与之配合,在钓饵就是大钩用大饵,小钩用小饵。若鱼小饵大吸不进嘴,需要反复顶撞、叼啄,等着钓饵外层溶化、剥落了,体积变小或泡软了才能顺利吸入那就浪费时间了。  相似文献   

18.
顾成 《钓鱼》2009,(9):53-53
饵鱼之所以在水下保持鲜活,是因为它的嘴始终处于张开的状态,水流不断流过它的鳃 这里有一个简单而快捷的方法帮助使用饵鱼的钓手控制饵鱼的状态。从超市购买几枚纽扣。截取一小段钓线(按照饵鱼的长度来确定),打结拴在纽扣上。需要注意的是,连接纽扣的钓线要打活结,便于活动。当钓手准备装配钓组时,将钓钩穿过饵鱼的上唇。此时不要将钓钩穿过下唇。将连接有纽扣的线连接在钓钩上,将它塞入鱼嘴,使其能够顶住上颚。这样,饵鱼就能够保持鲜活的状态,因为纽扣能够让鱼嘴始终张着,水流流经鱼鳃,带来较多的氧气。  相似文献   

19.
严实 《钓鱼》2007,(4X):16-17
搓饵大,重,鱼吸不进嘴,所以用拉饵,但拉饵盛行并不完全是鱼吃口轻。比如鱼聚得多,鱼叠鱼,摞起来了,频繁接钩,拉饵因为轻,下降慢,逮接口有利;水浅,水浑,鱼层乱了,用拉饵是因为鱼抢钩快,反应强烈;鱼食动态饵,搓饵两钩触底没口,要逗了才咬钩,改拉饵,自然动态,鱼就咬钩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谭佛航 《中国钓鱼》2000,(11):26-26
河南刘君问:垂钓时见有人将鱼钩不装进饵团之中,而是放在饵团的外边,甚为新奇。这样装钩,难道鱼儿不害怕吗?是不是以饵为诱,待鱼靠近时用空钩将鱼锚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