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林 《出版科学》2013,21(3):26-28
人是不能脱离意义而存在的。编辑人要想对自己的生存境遇做出合理解释,实现超越,就必须构建自己的意义世界。编辑人的意义世界不仅要满足自身生存与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且要使之成为国家与民族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映强烈。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已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我国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减少污染排放,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以及相关的应对措施是各方特别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出于对各自国家在气候问题上不同利益的考量,媒体也在对中国的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报道中嵌入了各自的框架。本文选取美国、印度、日本、俄罗斯以及德国这五个名列温室气体排放前几位国家的主流媒体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对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报道作为样本进行分析,试图勾勒出各自报道的议题以及背后所蕴涵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周静 《大观周刊》2012,(5):38-38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既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的过程。它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5.
王寅 《青年记者》2012,(11):8-9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讨论推向一个高潮,全球40多个国家的50多家报社发表了由英国《卫报》统筹的共同社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地区两个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其主流报纸对于“气候变化”议题的报道框架之异同与特点,是值得关注与分析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周刊》2011,(44):12-12
11月22日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指出了“十二五”时期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约束性目标。包括到201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6%等。预计到2020年,中国单位G13P温室气体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到45%。这是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二份应对气候变化白皮书。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认为,要使全球气候保持在一个平衡状态,全世界要在2050年以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60%到80%。《京都议定书》只是人类控制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一个起点。而在“后京都时代”,我们还面临许多挑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在中央苏区实行大举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行动中,体育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苏区蓬勃开展起来,并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阿帕对于因特网的贡献及其内在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全球因特网的前身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网” ,也就是由阿帕主持研制的阿帕网 ,这是一个应该记住的重要事实。因为对于阿帕网的成功来说 ,阿帕的政策鼓励、资金支持和管理风格是至关紧要的。随着因特网向全世界的扩散 ,以及有关网络的各种矛盾的展开 ,我们有必要通过对阿帕和网络关系的考察 ,弄清楚因特网最初是如何发展的 ,与之相连的内在意义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冷艳华 《大观周刊》2012,(30):144-144
目前中国正面临城市化建设飞速发展的阶段,这对于我们建筑行业来说,无疑会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对桥梁景观的理解一般反映在“景观”一词的分解上,即“观”桥与桥上观“景”,两者合成便为“景观”。这种观念有其历史传统。古典园林桥梁在“景”与“观”方面便早有此独到考虑,中国的风景园林更是深谙此道。我们说“景”与“观”之关系确实反映了人、桥、环境的空间联系,其寓意颇具中国特色,这是我们文化智慧的结晶!但这种观念只有“与时俱进”地和景观科学的构筑理论结合才能产生具有更积极的尊重与改造自然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民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价值变迁与命运起伏,近年来得到学术各界的持续关注。农民的价值世界可分本体性价值和社会性价值,前者关涉农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安身立命的人生根本意义,后者要处理的是人与人以及入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由于现代性因素的持续冲击,既有的在“土地里长出来”的伦理、价值体系在缺乏保障、流动性大、风险性高的社会现实面前失去效用,农村社会的快速理性化在个体、家庭关系和村庄三个层面全面呈现,农民传统的以“传宗接代”作为基本追求的本体性价值体系日益松动,个体享乐、消费主义盛行,村庄的社会性价值体系随之异化。  相似文献   

12.
火箭自行车     
《新闻世界》2006,(2):55-55
据香港汇报援引外报报道,专家预测了2006年一些很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市镇居民首次超过全球50%人口,多于农村人口。排放300亿吨温室气体,使用逾20亿部手机。生产逾6500万部新车,使用逾220亿卷厕纸。  相似文献   

13.
农民的理性化与意义世界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帕森斯社会行动结构理论,任何社会行动背后都有一套支撑该行动的意义体系,理性就是赋予行动意义的能力。在西方,人们对理性有着不同的解释。而最经典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古典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假设”,另一种是社会学家韦伯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解释。  相似文献   

14.
15.
李杨 《中国新闻周刊》2007,(21):26-26,28,30
6月2日,德新社报出消息:美国总统布什暗示,美国可能会同意为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确立—个广泛的国际目标,条件是中国、印度等能源大国也加入到这一努力之中。  相似文献   

16.
笔者对豆瓣中关于BBC纪录片《中国是如何愚弄世界的》的1 33条短评进行梳理与统计,其中"霸权式"解码占3.01%,"协商式"解码占12.03%,"抵抗式"解码占39.85%,"创造式"解码占45.11%。通过对短评的分析发现:《中国是如何愚弄世界的》纪录片在中国的传播,受众不仅不赞成纪录片中的观点,而且还抨击BBC不客观,责备BBC在诋毁中国的经济发展。由此可见,传者与受者的文化符码不同,对文本意义的构建与生成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2月5日,在联合国坎昆气候大会举行期间,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香港乐施会共同主办的基础四国与墨西哥气候传播边会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前往坎昆主持会议,并在会上致辞。  相似文献   

18.
上海书店出版社推出的"万有图库系列",我已见到三种.三种中,对于装饰性和展示性较强的两种,我未多看.更愿多读的,是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的这本<图画中见到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世界各地充斥着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是否有完备的防御和足够的能力去应对这些突发事件,决定了档案机构能否将档案记录所受到的损害减至最小,为人类文化和记忆的留存尽到应有的责任。国外档案机构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10,(42):15-15
“你们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商与出口国。但是,你们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这是为发达国家消费型生活习惯埋单的代价。”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南京大学发表讲话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