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年多没与读MBA的Adrian张见面了,不知道这个昔日忙碌无比的CIO现在学习的怎么样。“十一”放假前约他一起喝茶。一见面反而没有谈IT,先说起了中国的电影,从《夜宴》、《无极》、《英雄》、《十面埋伏》到《卧虎藏龙》,从剧情到功夫,从冯小刚到李小龙,谈到最后,一致轻松地认为论“功夫”还是李小龙的最好。虽然现在的大导演拍的“功夫”是美景、关人、CG、特技、华服与华美音乐一起上,但武功表现的是无门无派、无套无路,跟本就没有守住“门户”。要知道,练武之人在开打之前是首先要守住门户的。说到这里,Adrian张突然话锋一转说:CIO要作好信息化管理也要先守住门户。这下让我很是惊讶,就调侃了一句:你这个CIO读MBA可不要走火入魔呀!  相似文献   

2.
俊歌 《新闻天地》2011,(4):30-32
浏阳农民陈勤俭失踪13年后清还50万1992年,湖南省浏阳市农民陈勤俭因为生意失利染上赌瘾,3年里欠下近50万巨债,从此过上了东躲西藏的生活。1997年,为了躲债,他甚至远走他乡,  相似文献   

3.
<正>爱,看不见,只能感受得到。可是,你见过一厘米的爱情吗?我就见过。三年前,二叔从一家国有煤矿下岗了。此时,他已快满六十了,出去打工,没有人要。本身也没有什么技能。偏偏二婶又得了重病,家中花费了一大笔医药费,儿子要结婚,家里经济是雪上加霜。此时,有一个战友上门来看望他,得知他的情况后,给他出主意,说现在中央对参加过1979年对  相似文献   

4.
承蒙广大读和新闻同仁抬爱,继《“实力”救不了李登辉》和《“台独”即意味战争》之后,《中国主权不容侵犯》又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是解放军报连续三年获得这一殊荣。硬说这里面有什么诀窍,那是故弄玄虚,若论写作体会,我们觉得对新闻评论体的正确认识、把握和运用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22,(3)
清教徒的良心本质上是一种与上帝或圣经一致的道德意识与理性机能。本研究采用观念史的发生学方法,将清教徒群体作为考察对象,梳理了英国宗教改革至内战时期清教徒群体的媒介实践,分析了作为宗教职责的良心、作为政治职责的良心以及作为信仰自由的良心对清教徒媒介活动的促进作用,揭示了“信仰-责任-行为”这一驱动机制。本文认为,清教徒的媒介活动是其良心观的外化或客观化,其媒介实践囿于信仰框架。宗教领域的良心在实践中演变为一种传播上帝福音的责任感,传教动机引发了布道写作、印刷出版等活动。政治领域的良心在革命中演变为一种按照上帝意旨行使的公共职责,而集会、自由抗争、诉诸公共舆论、关注新鲜信息等行为,不过是清教徒履行责任的方式和手段。在信仰领域,良心是全然自由、不受世俗权力限制的,清教徒的言论出版自由斗争成为追求良心自由的表现,最终是为了保卫上帝事业、捍卫上帝真理。  相似文献   

6.
据《世界新闻报》,就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为应对金融危机四处奔走之际,他的变革计划却正在遭遇空前的阻力。美国各州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一场“重申主权”运动.以对抗它们认为严重削弱州主权的联邦经济刺激措施。这使俄罗斯政治学者帕纳林10年前提出的“美国分裂论”再度引起人们的注意。帕纳林认为,受全球经济衰退的打击.美国将在2010年分裂成6部分.然后并入周边国家或成为附庸。的确,美国各州的维权运动颇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7.
张勇锋 《新闻界》2012,(16):73-74
1842年10月,马克思在他写的《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中,使用了"报纸良心"这一概念,指一家报纸应当以自己恒定的信念取信于读者. 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在知识界和一些觉悟工人中已有传播,同时在英、法等国成为一种舆论的潮流,但在德国,这类思想处于萌芽状态.1842年9月底至10月初,关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的第十次法国学者代表大会在斯特拉斯堡召开,《莱茵报》和奥格斯堡《总汇报》等德国报纸对这次会议的讨论情况及活动均作了报道,《莱茵报》刊登了梅维森的《英国的状况》和政论家赫斯的《柏林家庭住宅的共产主义》等涉及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文章.施泰因的调查报告性著作《现代法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也在这一时期出版,引起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从“良心债”报道中,可以看出以下三点: 一、中华民族的道德根基是非常扎实的。可以说绝大多数人的道德良心是永存的,道德底线是坚实的。我们可以想像,“校正”的母亲用了这笔钱后,一直在良心上谴责自己,最终使道德力量升华出来.这就是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9.
中美撞机事件发生后,我国各大媒体都及时进行了报道。其中,有航空和国际法方面的专家访谈,有人民群众爱国主义激情的评述,也有各个媒体发表的评论,但一时还没有来自中国军方的声音。就在全世界竖起耳朵想听听“中国军方怎么说” 的时候,作为中央军委机关报的解放军报,代表全军官兵的意志,适时推出了评论员文章《中国主权不容侵犯》(载军报2001年4月6日一版),表明了中国军方的严正立场和鲜明态度,从而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此文之所以能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奖中荣获  相似文献   

10.
吕海寰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曾长期任职于总理衙门和兵部,对于时局的变化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出任德国及荷兰公使时,提出了联合结盟的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11.
2005年7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出一篇新华社专稿《大学生儿子玩“潇洒”农民老父“心口疼”——一老农致信记者痛陈儿子不知感恩:不知在大学里除了学习,还能否学到良心?》稿件发出第二天,《今晚报》、《联合早报》等国内外媒体纷纷转载,紧接着新华网、人民网、新浪、搜狐等数百家网站迅速转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短短三天时间网评足足有上万条,上海《青年报》、《中国青年报》等也纷纷发表评论。8月1日《经济日报·农村版》头版转发了这封老农的来信,还加了编者按。8月24日,《经济日报》专门召开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  相似文献   

12.
“何时一樽酒,相与细论文”。据说这是读书人间的一种雅兴。当然这种“雅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又是以文好、耐读、解渴为机缘方能促成的。一口气读过《中国主权不容侵犯》,我倒觉得此文很值得与读者细细地“论”上一“论”。 应该说,这是一篇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反响的重要评论,它较好地配合了我国的外交斗争,鲜明而正确地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中国军队在中美撞机事件中的原则立场和严肃态度。在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评论一等奖,是当之无愧的。 评论发表的当天,北京和全国各地的读者就纷纷往编辑部打电话、发信函,称赞这篇文章写得“痛快淋漓”,读了“很过瘾”,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2010,(6):5-5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著名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被称为中国的卢梭,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被认为代表着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良心。  相似文献   

14.
雪花 《北京档案》2007,(10):52-52
2007年第8期为《北京档案》出版200期,我们收到兰州某企业的档案工作者发来的贺信,现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王海军 《大观周刊》2011,(50):40-41
普遍管辖权是国际刑事法律领域依据普遍管辖原则对罪行严重且被世界普遍公认的国际罪行进行管辖的国家刑事管辖权中的一种类型。主权豁免是指各国家及其财产,不经其同意,一国或一国法院无权对其进行管辖。本文先介绍两大权力的主要内容然后通过分析“布拉斯基奇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在北京市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在报社编委会的精心组织策划下,京华时报采编队伍深入基层,坚持市委宣传部部长鲁炜同志提出的"四用四有两坚持"的新闻报道观,采写出了一批新闻佳作,涌现出了一批真抓实干的采编人才。  相似文献   

17.
记者的良心     
陈相  何芝莹 《新闻窗》2010,(2):124-125
近年来,记者伦理道德失范的事件时有发生,如收受红包,编造虚假新闻,炒作新闻……人们不禁要问。记者的良心哪里去了!何谓良心?良心是伦理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Ⅲ记者的良心就是记者对自身“环境守望、社会良知”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并以此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它包括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8.
韩惠俐 《新闻爱好者》2011,(22):138-139
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复活》是其晚年的一部重要作品。托尔斯泰一生追求真理,早年生活放荡,后来反省忏悔,节欲散财,放弃贵族特权,亲身参加农业劳动,帮助周围农民,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他的这一道德实践充分地赋予到了《复活》主人翁聂赫留朵夫身上。笔者认为《复活》中复活的就是西方概念中的灵魂,复活的是我们中国文化概念中的道德、良心和良知。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公务员法》颁布后,为我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带来的数量及内容的新变化,总结出《公务员法》的施行对我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刘爽 《新闻三昧》2005,(10):16-19
宋凤河,数个月前还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吉林农民,委屈、潦倒、瘸腿,甚至骗子这些字眼,压得他透不过气来。当他选择不再沉默时,他的名字和媒体挂上钩,从此他27年前的一场经历再现在人们面前,“英雄”、“见义勇为”这些光鲜的词汇成了他的代名词。在互联网上“百度”一下,关于他的报道多达2110条,他的故事甚至惊动了中共中央政法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