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琛 《湖南档案》2014,(12):43-44
一个民族的记忆,筑刻在青铜金鼎的胸膛上、鲜活在汗青竹简的眉心处。一圈年轮,记录的是一棵树的春夏秋冬。一层岩石,彰显的是一个世纪的积淀。一本年鉴,书写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本带锁的日记,勾勒的是一段心跳的回忆。一本本档案,承载的是一个单独个体、一个单位、一个社会历史的真实记录!与档案结缘,让我的目光更加深邃。  相似文献   

2.
一个记者在写一条关于火灾的新闻。除他以外,另外有一个记者在开始叙述最高法院的一项判决。另外还有一个人正在仔细地为一篇描写一个瞎眼男孩丢失了小狗的通讯找出一个恰当的导语。同时在房内的另一个角落里,一个体育记者在动手写一条关于当天的壘球比赛的新闻。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年会上,有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骑着一匹快马在街道上飞驰。马蹄声声,一路狂奔,骑手不得不紧紧勒住缰绳。街边的路人  相似文献   

4.
有一句大家都知道的话说:"黑瞎子掰棒子一掰一个丢一个."于是,就有人把记者比作"黑瞎子".黑瞎子掰棒子掰一个掖在腋窝里,再掰一个再往腋窝里掖时,原先的那个就掉了,结果最后只剩下一个棒子.  相似文献   

5.
一个民族的记忆,筑刻在青铜金鼎的胸膛上、鲜活在汗青竹简的眉心处.一圈年轮,记录的是一棵树的春夏秋冬.一层岩石,彰显的是一个世纪的积淀.一本年鉴,书写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本带锁的日记,勾勒的是一段心跳的回忆.一本本档案,承载的是一个单独个体、一个单位、一个社会历史的真实记录!与档案结缘,让我的目光更加深邃.  相似文献   

6.
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地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  相似文献   

7.
一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王克勤,是在"大同兰成长被殴致死案"的一次新闻研讨会上.时间大约是2007年5月的一个下午.会议最初选定的地方在北京体育学院的一个会议室,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又临时改在东直门义派律师事务所的一个小会议室里.  相似文献   

8.
在电脑桌面上,生成图标有两种方法:一是网站地址可以在桌面上做成快捷方式,这跟放在浏览器的收藏夹里似乎并没有不同,一次点击就能让用户迅速进入地址对应的网站;二是,如果安装一个软件,也会在桌面上生成一个Logo,它可以快速启动一个程序。  相似文献   

9.
新闻出版总署党组副书记、副署长蒋建国3月13日在参加全国出版社社长总编培训班座谈时作出强调: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还是一个行业一个单位、一门产业一门工艺,改革则成则兴,不改革则败则衰。要充分认识到,为了  相似文献   

10.
张志霞 《大观周刊》2012,(32):240-240
我曾教过这样一个男孩;父母均是高级知识分子,且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从小便博览群书。非常广泛,应该称得上颇有才气。然而.就这样一个孩子,在一节美术课上,却画出这样一幅画。老师要求画一幅画,把你心中最美好的事物表现出来,同学们都展开自己的想象,一幅幅憧憬美好未来的嘶面展现在老师面前,老师一页一页地批阅学生的图画作业,这时,一幅与其他图画极不协调的画面展现在老师面前——一个法国大革命时代的“断头台”上,躺着一个人.头颅已经被砍下来,鲜血满地,画面阴森恐怖。  相似文献   

11.
踏上捐献之旅凯瑟琳出生在美国田纳西州一个幸福的家庭,妈妈琳达是一个家庭妇女,爸爸安东尼是一个健身教练,凯瑟琳出生两年后,她又有了一个弟弟约瑟夫。2006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5岁的凯瑟琳在看电视时,眼前出现了一幅悲惨景象——烈日当空、沙尘障目,在非洲普通村落一棵干枯的芒果树下,有一座红土堆成的新坟,14个月大的苏葛诺就葬在那里,她两天前死于疟疾。小女孩的父亲悲痛欲绝地描述道:她发高烧、不停地哭、吐胆汁、全身抽搐……  相似文献   

12.
吴倩 《报林求索》2012,(3):96-99
<正>数以万计的黑熊从小被圈养在一个狭小的铁笼里,每天一到两次,胆汁顺着导管抽出。对于黑熊来说,这是一个漫无止境的梦魇。谢罗便臣(Jill Robinson)在龙桥黑熊救助中心安了一个家,2009年,一头叫弗兰西的月熊趴在她窗外的木架上睡得正香。弗兰西生下来就被囚禁在一个和她身体一样  相似文献   

13.
有一句大家都知道的话说:“黑瞎子掰棒子一掰一个丢一个。”于是,就有人把记者比作“黑瞎子”。黑瞎子掰棒子掰一个掖在腋窝里,再掰一个再往腋窝里掖时,原先的那个就掉了,结果最后只剩下一个棒子。记者今天写了一个稿发表了,明天又写一个稿发表了,最后,就剩下新写的那个稿了。  相似文献   

14.
徐梅 《兰台世界》2013,(22):122-123
<正>任何一种舶来品到中国,都有一个陌生、认识、熟悉,最后被接受、改造、利用、发展,也就是有一个本土化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几经周折,传到中国,也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在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历史发展中,率先举起大旗的是第一个在中国系统介绍和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李大钊。一、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探索的背景一是近代以来到20世纪20年代,救亡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一个早春二月,在当时苏联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出生了一个男孩。这是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所以,男孩一出生,他艰辛的童年就开始了。男孩的家里有6口人,他们全家挤在一起,住在一间破旧的小屋子里,男孩的家里除了农庄里分的一头奶牛之外,就没有什么别的值钱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16.
网络已经成了一个大众的舞台,不需要印刷机、不需要发射台,只要一台电脑甚至一个手机,每一名普通公民都是一个媒体,都是新闻的发布者。当我们在为公众表达自由鼓呼的同时,一种自由过度之后的“网络暴力”随之显现。  相似文献   

17.
刊登在《人民日报》一版头条位置的通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它突破了过去经济通讯总是就一个工厂、一个行业、一个厂长、一个人物来写的老路子,而是高屋建瓴,纵论三镇,有虚有实,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偌大一个战略性的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时间跨度长达一年,站在什幺角度,从那里开头呢?作者是既站在武汉三镇的高度,更是站在全国的高度写三镇的。通讯一开头就借用了赵紫阳总理的一句赞语:“这是一个有胆略的决定。”作者用了一句形象而科  相似文献   

18.
一个重要的概念在一场官司中诞生2010岁尾之际,出版界有两个大新闻,一个是中国教育传媒出版集团组建,另一个当是出版界起诉互联网侵权。实际上,在我看来,前者是国家组建航母级出版实体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研究员于建嵘的一条微博倡议,得到公民、政府以及社会团体的响应。一个面世仅仅一年多的网络传播技术,在2011年的新春,以空前的速度,催生了一场各界广泛参与的打击诱拐儿童犯罪的社会行动。从每一个顺手转发这条微博的网友,到于建嵘自己,大概都没有想到,他们在这一秒钟内的参与,最终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公民行动风暴。在这场至今仍未减弱的风暴中。有大学教授、娱乐明星、公安机关、企业家、社会组织、媒体记者、乃至每一个有手机能拍照会上传彩信微博的普通网友,统统主动地选择了被卷裹其中,很多人大概都是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我真的可以做点什么。公民意识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培养起来的,一个公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稳健、坚定地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0.
莫语 《新闻世界》2008,(1):16-16
前苏联的一个统计学家小组,记录和统计了一个家庭妇女在料理家务并照顾丈夫和两个小孩时,一天或一年要付出的辛勤劳动,其结果非常令人吃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