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猛 《新闻前哨》2022,(4):79-80
推行垃圾分类,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有关垃圾分类的话题已成为公众热议的舆论焦点.文章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新媒体矩阵为例,从研究对象分析、宣传策略、优化建议等方面探讨在北京实施垃圾分类前后的新媒体宣传实践,以期对垃圾分类宣传提供有益视角.  相似文献   

2.
马剑 《新闻世界》2011,(4):169-170
2010年3月,一场新的垃圾分类攻防战在杭州打响。本文通过结合日本垃圾分类的先进经验,试图廓清杭城十年的垃圾分类史,并运用心理学及传播学原理对现状进行解析,提出具有可行性的传播策略,最终推动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贾广惠 《青年记者》2021,(12):39-40
随着垃圾分类在全国的推行,乡村环境治理中的垃圾分类也引起了媒体关注。本研究发现,媒体报道往往被动跟随政府议程,难有持续性,缺乏内生性支持。建议媒体协同政府共同承担垃圾分类责任,使垃圾分类议题常态化,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  相似文献   

4.
广州,这座大都市在去年因为大力推进垃圾焚烧项目而引发居民大规模抗议,从而引起全国关注。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垃圾焚烧首先需要运作良好的垃圾分类。而广州城作为国内最先试点垃圾分类的城市之一,一边是垃圾焚烧项目上马的急切冲动,一边却是十年试点以来垃圾分类工作的缓慢推进  相似文献   

5.
2019年7月1日,号称"史上最严格的垃圾分类措施"率先在上海实施,各大主流媒体都对这一重要事件进行了报道。本文运用涵化理论,采用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法,选取了173篇澎湃新闻客户端自6月25日到7月19日关于"垃圾分类"的新闻报道,分析其如何对受众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培育,存在哪些不足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人类社会发展,自然资源正在日益减少,垃圾产量、垃圾污染、垃圾回收等问题日益突出。而垃圾分类是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的最终出路。大学生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时刻关注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垃圾分类作为热点之一,大学生参与进行垃圾分类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垃圾分类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大学城日益增多的垃圾处理问题.而且为解决目前严重的环境问题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7.
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去日本时,住在妹妹家。当时对于垃圾分类这一说法还比较陌生,我对妹妹家里的一张小小的表格充满好奇,这张表格张贴在厨房里,上面分别用红绿二色黏纸作标记,标明一周内扔普通垃圾和瓶瓶罐罐的不同日期,同时,他们家  相似文献   

8.
在跨世纪的现代化、全球化快速发展中,各种生活垃圾和工业化及信息化垃圾的发展远比人口的增长要快.这在最发达国家的美国和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都不例外。据报道。在美国垃圾除32%得到回收和7%被焚烧外,其余均用土埋。在跨世纪的10年间,美国的垃圾增加了1.5倍,土埋垃圾的大小场地达到了2000个以上。大有垃圾包围城市之势。  相似文献   

9.
广州作为国内较早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城市,在政府推行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媒体对公众参与垃圾分类的行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值得探究。本文以社会责任理论为视角,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分析媒体如何影响广州公民参与垃圾分类这一社会管理活动。研究发现,媒体在推进公民及时获取信息方面较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但新旧媒体融合层次较低,并未深入到引发思考、激发讨论、推动行动等更具有建设性作用的层面。为此,笔者建议全媒体时代媒体应当创新交互形式,做民意与政府的碰撞场;记者亦当增强对公共事件的敏感度,尝试引导公众公开议政讨论;同时,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传播措施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托新浪微博2019年6月12日至7月1日期间共计1.7万条微博博文,以python语言在情感分析中的应用为基础,对"上海垃圾分类"的相关讨论展开舆情分析。研究发现:网民对垃圾分类的讨论整体上是正面态度,并且呈现出波动向好的局面;对垃圾分类的讨论议题具有多元化、理性化的特点,对上海市实行垃圾分类规定的负面情绪化表达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从某种意义上说,广西这座小县城的垃圾分类,是中国各大城市的“先知”样本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全国试点城市之一的合肥市垃圾分类公益广告(以下简称PSAWS)的实施情况,以健康传播研究为论述背景,应用劝服知识模型分析PSAWS并进行调查.调研结果显示,在劝服努力和劝服情节方面,受众最希望通过健康传播渠道中的互联网(手机、电脑)获取PSAWS,最容易接受的表现形式是“实景真人类”,最感兴趣的内容是“垃圾不分类的危害”,最感兴趣的拍摄情节是“示范分类”;在劝服应对行为方面,经过赋值后发现,不足两成的受众对PSAWS具有积极的应对行为,四成的受众则具有消极的应对行为.  相似文献   

13.
钟雪 《今传媒》2020,29(3):41-42
互联网时代,环保新闻的传播主体、渠道、形式、效果都跟以往有很大不同,本文就以上海"垃圾分类"为例,分析互联网时代环保新闻的传播机制。在这个过程中,主流媒体、自媒体等各个主体,都通过线上、线下的不同渠道积极参与传播,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4.
对文档进行分类并鉴别出垃圾信息是一个非常有实用价值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关注这种技术。采用智能算法对垃圾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寻找垃圾制作者,并通过网络日志和所发表的内容,判断哪些是广告用户和垃圾信息的发布者,并将其删除。认为对垃圾信息的甄别其实是一种把信息分成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的过程,试用贝叶斯分类算法把信息分成不同的类。针对基于规则的分类方法和通过分析广告链接网址来剔除垃圾信息的方法的缺陷,给出贝叶斯分类算法及机器训练方法,从实验结果看,本方法优于基于规则的分类法。  相似文献   

15.
杨昌军 《传媒》2022,(24):46-48+50
短视频的兴起为公共政策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传播渠道。本文以抖音平台垃圾分类公共政策传播为例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公共政策短视频传播存在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主题多样化、传播内容表层化、传播效果马太化等现象,并呈现出政策关注热点期传播效果优于其他时间、非政务账号传播效果优于政务账号、创新性优质内容易于出圈等特征。要高效进行公共政策短视频传播,传播主体应创新传播形式,丰富传播主题,恰当地把握传播时机,尊重平台自身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6.
过滤垃圾评论的理由非常简单,那就是垃圾评论泛滥,并且评论中充斥了辱骂以及个人攻击。  相似文献   

17.
懒人没福     
从小就听一个故事,有个小伙子拉了一车李子来到一个村庄,高声叫道:垃圾换李子!垃圾换李子!大家都很哿隆,纷纷从家里扫尽可能多的垃圾来换李子。只有一个姑娘捧出一小簸箕垃圾,她说:家里每天都打扫,实在扫不出更多的垃圾。小伙子高兴地跳下车,说:我要找的就是你,最勤劳的姑娘,请你嫁给我吧!两个人坐上车,向着幸福生活奔去。而懒姑娘留在当地痛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佟贺丰  杨岩 《情报工程》2016,2(5):104-111
城市生活垃圾的生产、收集、处理、处置过程涉及多个环节,是一个复杂系统。本研究使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整个流程进行梳理并建模,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大视角出发,分析和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特别是对回收过程中的非正式就业问题进行研究。模型把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分为三个环节,其中前两个环节存在大量的非正式就业,这个问题急需重视,政府需要逐步有序地取代或整改不正规的垃圾回收环节,改善垃圾回收从业人员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19.
E时代垃圾     
同童 《天津档案》2006,(9):60-61
电子垃圾的巨大危害电子垃圾被丢弃的速度远远超过人们找到处理方法的速度,到今天,电子垃圾的增长速度是一般家庭垃圾的三倍。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及模糊控制算法,开展模糊垃圾检测识别方法研究,识别投入垃圾箱的垃圾种类。通过对垃圾图像模糊处理分析,提出一种基于RANSAC算法去模糊,对于操作定位,定位之前,先对其进行灰度增强、中值滤波等操作,对于图像损坏等常见表面缺陷图像预处理研究过程中,发现高斯滤波作为缺陷图像滤波方法效果最佳,同时Canny算子对缺陷边缘的提取更有优点。该技术通过模糊识别技术,利用摄像头将运动的垃圾进行分类,测试结果表明该智能分类方法比传统人工方法效率高、识别准确度高,因此更能促进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