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节能减排引导下的生态文明成为当下人类通向未来的唯一之路。”在南方日报今年4月9日推出的“绿版”开刊词中,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富有诗意的表述,阐释了对绿色发展的理解和期待。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科技馆2021年精心策划打造的“双碳”主题科普展览,“中国承诺大国担当——‘30·60’碳达峰碳中和”专题展览是利用科技馆独特的科普展教形式和手段,进行国家重大战略展示宣传的成功尝试。本文通过梳理展览开发思路,总结展览在目标设定、内容规划、展品布展设计以及办展机制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希望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背景下为“双碳”主题科普展览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徐倩雯 《视听》2023,(5):51-54
为积极主动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责任,中国一直稳步推进“碳中和”路径建设,中国电影产业也应该有意识、有策略地响应并努力实现国家的“双碳”目标。中国电影陆陆续续有过践行“碳中和电影”的呼吁与尝试,遗憾的是,并未形成延续的生态电影发展脉络,也未提供可探索的行业模式雏形。中国“碳中和电影”的概念实际上包含了电影工业在内容生产和制作流程过程中的双重定义,其实现则需要在内容画面的传达、生态话语权的建立、商业模式的探索三方面共同发力。  相似文献   

4.
“双碳”议题报道对于“双碳”政策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文章以2020年9月22日至2022年3月31日《人民日报》的86篇关于“双碳”议题报道为样本,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对“双碳”的关注度比较高,这些报道大多数站在国家/政府的高度,报道的主题以时事政策为主,报道信息来源重视本报话语,报道体裁以通讯为主,多为中长篇报道,报道方式多采用图文结合。同时《人民日报》的“双碳”报道存在现实情况揭露匮乏、科普内容缺失、民间话语弱小、监督预警能力不足、报道情感倾向失调等问题。未来,应通过揭露现实问题,加强科普力度,聚焦民间信息来源,增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平衡报道情感倾向等,更好地落实“双碳”行动,激发“绿色”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语料库对《中国日报》中关于“双碳”的新闻报道进行话语分析,采用语料库与话语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主题词、主题词搭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其次,结合态度和资源角度分析中国国家形象的特征。最后构建出对外报道“双碳”话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洪燕  莫黄燕 《图书馆界》2022,(3):81-85+94
加强公共图书馆节能减排管理对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节能减排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查找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节能减排管理方面的不足,并从探索能源精细化管理、提高能源管理效率、拓宽节能降碳行动方法和打造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品牌4个方面提出加强节能减排管理的具体对策和建议,以更好地推动公共图书馆节能减排管理持续走深走实,为其他公共机构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20年,中国政府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任务,国务院和央行也都发布了相关的推动政策。博物馆行业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整体目标的重要参与者,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博物馆建设、博物馆改造和博物馆运营管理期间,进行“双碳”的标准化、制度化建设,采取相应措施,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推进全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气候传播实践存在缺乏整体战略、框架体系不清晰、传播手段单一等问题。做好气候传播,需准确把握、处理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经济、优化能源结构的关系,从“百姓视角”深挖气候变化中的“生活故事”,倡导公众共同参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舆论场,培养专家型记者,拓宽议题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9.
建立期刊特色品牌对于凝聚期刊核心竞争力、助力期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洁净煤技术》打造特色学术品牌的背景和意义,详细论述了学术品牌影响力提升策略,并对“碳”索品牌影响力提升效果及社会效益进行分析。以“双碳”目标为契机,组织系列“双碳”热点专题,基于专题创立“碳”索学术沙龙活动品牌,共组织了11个专题,成功举办沙龙活动8次,活动直播服务42万余人次,视频号累积回放近8万次。通过创新品牌视觉体验、采用矩阵传播以及精细化组织学术沙龙等策略提升了品牌形象和知名度。该特色品牌已成为低碳能源化工领域具有较高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特色学术品牌活动之一,极大增强了期刊的核心竞争力,使期刊进入了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碳中和电影”是以碳中和为表现与传播对象的电影,以碳中和作为元素影响剧情发展,反映环境变化,关注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暖,同时关注通过碳中和行为来抵消碳排放,展示碳中和的影响。从生态电影视域,可探究碳中和电影的三个阶段演进过程。第一阶段为高碳电影,反映人与自然环境的高度冲突;第二阶段为低碳电影,反映人类寻求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方式,从而采取绿色、低碳行为;第三阶段为碳中和电影,其唤醒或引导大众关注碳排放,推行低碳生活,以碳中和的方式指导生活实践,创造美好生活。“碳中和电影”的特征有三,包括科学上反思全球变暖、生活上倡导节能减排、政策上推行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11.
中央企业自我国提出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以来在低碳传播领域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海外低碳形象并不深入人心,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科学的目标规划,与海外当地融入不足,以及叙事话语语态宏大等问题,为了塑造科学、立体的央企低碳形象,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为更好地传播中国“双碳”方案,中央企业需要进一步做好顶层规划,创新传播手段,顺应时代大势,助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双碳”愿景带来了一场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深刻变革。对传统能源类科技期刊而言,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期与行业一起同频共振既是行业期刊引领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的应有作为,也是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科技期刊的转型发展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转型目标的高标准落实需要坚持“五位一体”思想统筹推进顶层设计、学科布局、人才支持、团队培养、融媒体建设5方面的建设任务。本文通过对上述任务推进策略的思考和论述,对传统能源类科技期刊的转型发展之道进行探索,力求为“双碳”愿景下传统能源类科技期刊如何破局新生、引领行业科技创新这一时代赋予能源期刊人的重要问题找到一种答案。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发挥高校科技期刊服务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立足于自身农学特色,围绕“双碳”目标下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时代需求,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学科和专业优势,组织刊发了多个“长江大保护”相关专题。本文重点剖析和总结系列专题中的“虾稻共作”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农业”专题的组稿背景、专题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及有效措施,旨在为同行科技期刊自身发展及其进一步服务学术、服务产业、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也被称为碳指纹),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产品或装置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所释放的温室气体总量。这个概念以“足迹”为喻,说明我们每个人都在天空不断增多的温室气体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相似文献   

15.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新能源作为第三次能源转换的“主角”,对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进入新发展阶段,努力推进出版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已成为各出版单位的共识。在这一关键的机遇期,如何认识和推进新能源出版尽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已成为新能源出版单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运用底线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等哲学思维,结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工作实际,对推进新能源出版工作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进行分析和思考,有些是新能源出版独有的,但大部分是具有共性的,解剖新能源出版这个“麻雀”,希望能以点带面,为其他出版方向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闻周刊》2010,(9):51-51
跨国企业面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需求如何布局? 日立集团中国总代表大野信行在接受媒体采访,谈到2009年年末,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第四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上与日立签订的《关于资源循环与低碳经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的具体内容时表示:“比较大的有五个方面,新能源、智能电网,铁路、水处理以及家电和消费电子产品循环再利用。”  相似文献   

17.
《新闻天地》2010,(11):F0002-F0002
以“碳梦之旅”为主题的安利环保嘉年华于10月23日在长沙贺龙体育东广场举行。这种以家庭为单位参与的环保嘉年华,突出环保、家庭、体验、互动、娱乐等重要因素,让广大市民在游戏中感受环保,学习环保知识。  相似文献   

18.
陈慧  焦扬 《北京档案》2023,(6):29-31
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推动下,新能源项目建设不断发展。新能源项目档案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手资料,全面记录了工程项目前期规划、中期建设至后期落地与维护的全过程。该文在分析新能源项目档案特点的基础上,对新能源项目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基于全过程管控思维从事先指导、事中监督和事后核验的角度对其管理进行分析,以期提升新能源项目档案的管理效益,助力新能源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控和业务流程协同建设,从而实现我国的“双碳”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保证经济增长同时促进减污降碳就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从投入与产出端对产出密度模型改进基础上,利用联立方程组模型研究了中国275个城市2000—2017年减污降碳、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并基于2035远景目标与2030年碳达峰约束,情景模拟了城市兼顾减污降碳与经济增长的发展路径。研究发现:(1)PM2.5污染与CO2排放对经济增长呈现正向影响,人口与制造业集聚在削弱PM2.5污染同时增加了CO2排放,而抑制空间扩张与打破环境成本遵循效应是推进减污降碳的关键。(2)基准情景下,13万元人均生产总值和碳达峰目标基本可以实现,但PM2.5污染只能降至33.050μg/m3;经济增长优先情景下,CO2排放以38.570百万吨高排放达峰,PM2.5污染为36.360μg/m3;减污降碳优先情景下,无论是高或低排放约束下碳达峰与经济...  相似文献   

20.
"双碳"(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驱动下出版业该如何发展,是出版工作者必须直面的问题.文章阐述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意义,总结出版业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学术困惑、实践困惑和产业困境,探索绿色造纸、绿色印刷和出版业转型升级方向,并从国家战略、出版产业、出版企业三个层面提出出版业绿色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