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版权保护的历史回顾 (一)版权法律法规基本完善,法律体系基本成型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版权保护特别是版权法律制度基本上是个空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建立现代化的版权保护制度提上了国家立法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1979年,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宣部部长的胡耀邦同志在国家出版局上报的关于制定版权法、建立版权管理机构的报告上批示:“请你们尽快着手,组织班子,草拟版权法”,从而拉开了人民共和国建立现代版权保护制度的帷幕。经过11年的艰苦努力,1990年9月,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  相似文献   

2.
邓相花 《传媒》2021,(14):72-74
随着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新闻碎片化、洗稿、PS等侵权行为更为隐蔽,造成实质上的不正当竞争,严重侵害新闻作者版权,不利于新闻事业的良性发展.随着行业新闻版权保护意识的觉醒,建立良好的新闻版权保护环境,打击新闻侵权行为,应对新技术产生的隐蔽侵权手段,成为新闻版权保护领域亟待回应的实践痛点.因此,有必要通过完善新闻作品的版权制度,强化新闻从业者的版权保护意识,积极运用新闻版权反侵权技术,寻求融媒体时代新闻版权保护的破局之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媒科技》2013,(1):20-23
<正>近日,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司长王国庆发表署名文章《版权保护支撑报刊内容创新》,就我国报刊当前版权保护工作进展和未来规划进行了介绍。文中表示: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将与版权管理司等相关部门进行密切合作,争取联合出台针对新媒体的制度规定。……报刊社要加强法律意识,……同时,要进一步通过我们的广泛宣传,推动国家的知识创新和信息传播,促进国家版权事业发展,唤起全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4.
朱音 《传媒》2012,(9):78-79
随着网络的发展,版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新闻出版业面临着双重性的挑战网络提供的传播自由有可能损害版权人的利益;反过来,加强版权保护则可能妨碍网络使用的便捷与共享精神,最终难免损害公众利用网络传递并获取信息的自由度。该文从版权制度的两面性、表达自由的法益优先及其冲突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吴杰 《东南传播》2016,(12):87-89
随着媒体科技的迅猛发展,传播介质呈现多样化、传播渠道层出不穷,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更是让传播随时随地随心复制黏贴、转发、分享……传播便利性加剧导致传播内容难有版权保护可言,尤其是占据传播内容相当比重的传统媒体采制的新闻作品,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几近"裸奔",完全失去了版权规范和保护。本文将针对广播电视新闻作品在互联网和"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的特点,提出版权保护的相应策略,期望将对今后网络版权新秩序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现行版权制度的缺陷,以及版权的合理使用制度在数字化环境下受到的限制,指出开放获取的许可协议是在版权保护体制下的开放资源获取,是解决传统版权制度不适应网络环境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我国网络文学版权发展现状和版权治理困境,从法律层面提出应对策略。我国网络文学版权发展存在生产环节抄袭现象屡禁不止,流通环节传播侵权泛滥成灾,消费环节公众偏好免费阅读等现状,导致网络文学版权治理存在困境,着重体现在网络文学作品价值与版权保护强度间的理论困境、网络文学版权侵权与司法救济机制间的实践困境,以及网络文学版权侵权与损害赔偿制度间的平衡困境。文章从法律层面提出治理网络文学版权困境的策略:重构网络文学版权利益平衡机制、完善网络文学版权侵权赔偿制度、重视网络文学版权作品登记制度、强化对版权技术保护措施的立法保护,以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网络文学版权保护制度和规则,为网络文学的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拓展了新闻信息传播渠道,但也为侵犯新闻作品的版权提供了便利,给党报集团的版权保护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传播效应”与“版权利益”的选择中,党报集团应加强内容创新,增强版权保护中的议价能力和话语权,从而构建“传播效应”与“版权利益”相互驱动的良性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9.
张祥志 《编辑之友》2021,(3):79-83,10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电影作品首映转网等争议案例的出现,反映出特殊时期版权产品在权利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供需失衡,以及版权保护与知识传播之间的利益失衡.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三点,即收益格局的固化导致版权扩张,限制制度的瑕疵导致公众接触机会减少,许可机制的梗塞导致传播效率不高.基于此,在理念层面抓住媒体融合机遇营造共赢版权传播生态,在制度层面完善法定许可制度并尝试引入默示许可制度,在机制层面优化著作权集体管理模式并适当借鉴公益放映经验,是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版权利益再平衡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0.
数字图书馆的法律地位及其版权问题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文章认为图书馆中新的版权问题难以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数字图书馆的法律地位没有全面正确的认识,数字技术的特点和数字图书馆的运作特点都提出了强化版权保护的合理性,同时数字图书馆为保护自身版权而从事有偿服务的机会与必要性也在增加。版权法应就数字图书馆的公益性无偿服务和赢性有偿服务分别作出版权的限制和反限制规定,以便通过,授权许可、法定许可、强制许可等制度,达到平衡版权人、图书馆、读者三方面的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版权观念产生较早,但版权的立法保护却落后于西方。1910年《大清著作权律》的颁布,算是中国版权立法建制保护的开始。在此之前,中国已开始了版权保护的多种实践。除了在国内采取不同的版权保护措施,还通过签订中外商约对外国人的版权实施了有限保护。1903年签订的中日、中美商约,都加入了版权保护条款。其实,关于中国实施版权制度的舆论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2.
数字时代版权保护的国际化趋势使权利人主体及其相关权利不断增加,版权客体范围也不断扩大.网络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的技术措施、权利管理信息等成为了数字时代版权法律赋予版权人的新权利.出于权利限制目的的合理使用制度在法律和技术双重挤压下呈现弱化趋势,空间不断缩小,功能逐渐弱化,以至于无限接近于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13.
经国家版权局办公厅批准,现就举办“版权保护与版权产业发展”征文活动的要求,公布如下: 一、征文主旨 版权作为一种智力成果权,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版权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更加显著,并逐步形成了新型的产业形态。无论发达之欧美,抑或正在发展之中国,出版、传播、影  相似文献   

14.
版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始终受政治经济因素和传播技术因素的影响。1986年9月11日在瑞典首都伯尔尼庆祝世界上第一个版权公约——伯尔尼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一百周年的大会上,瑞士联邦主席阿方斯·艾德里在谈到国际版权保护的前景的时候讲,当前国际版权保护制度面临着三个重大问题。第一,新技术对现存版权制度的冲击; 第二,日益严重的盗印书刊和翻录音像制品的海盗行为; 第三,国际版权公约成员国之间版权贸易不平衡。阿方斯讲的三个问题实际上是两个,第一个问题是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版权保护背景下,数字音乐行业的版权意识大幅提升,版权成为各音乐平台的核心资源,各大音乐平台经历长达一年的版权大战,抢占版权资源,不但造成版权价格飙升,音乐传播更受制于渠道,违背了音乐传播规律。本文通过分析版权保护背景下数字音乐行业现状,指出现今数字音乐传播面临的困境,提出如何打破传播壁垒,降低传播成本,提升传播效率,以及如何在音乐版权保护和促进音乐作品传播的问题上找到平衡点。  相似文献   

16.
郭媛  卫亚东  王晓琪 《编辑学报》2020,32(5):492-495
信息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多元融合为科技期刊在内容建设与传播力提升方面注入新动力,但媒体融合产生的诸多新形式作品以及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传统版权保护在内容、范围以及技术手段等方面已不能满足科技创新的需要。通过调研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的常见路径,分析版权制度不完善,侵权成本低、认定难,维权成本高及版权价值难以评估等问题,指出加速修订著作权法势在必行,现阶段可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数字版权管理和版权价值评估,加强科技编辑的版权保护意识,妥善处理版权保护与扩大期刊传播力之间的辩证关系,使版权更好地服务于科技进步和媒体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及其广泛普及,为作品的快速广泛传播带来了很大便利,但同时也对传统版权制度提出了挑战。网络环境下,版权主体、版权客体、版权的权利内容、版权权利的限制和例外、版权的许可使用和转让、侵权及其法律救济,以及邻接权的保护等等,都要依据作品的数字化和网络传播的特殊性而重新加以研究和界定,其中,关于网络版权的权利内容是问题的核心。一、我国网络版权保护的立法概况2000年以来,为了有效应对互联网络迅速发展所带来的作品传播秩序问题,我国通过修订国家基本法、颁布新的司法解释和规定等,进一步完善了网络版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新闻资讯类数字版权侵权现象普遍存在,手段花样翻新;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下,AIGC给新闻业创造无限可能的同时,也给新闻数字版权带来新的思考。目前,我国版权保护的法律体系逐步完善,也有先进的版权保护技术和数字交易系统,政策、技术都不再是版权保护的“拦路虎”。新闻无价,新闻版权能交易,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家媒体以数字版权作为主要收入。因此,基于相关媒体的实践案例及版权交易数据,探究思考无价新闻却版权“无价”背后的原因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秦雪峰  任艳梅 《传媒》2017,(24):91-93
网络版权保护对音乐传播及保护创作者、传播者和接收者利益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网络音乐版权保护还存在法律不健全、恶意竞争、版权意识薄弱等系列问题.推动网络音乐传播的健康运行,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网络音乐版权保护.  相似文献   

20.
开放存取是20世纪末国际科学界、学术界、图书馆界为了推动科研成果的交流和共享、利用新兴的互联网络进行广泛学术传播和交流的运动,它表明现有的版权制度无法有效调节版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从本质上看,开放存取是利用传统版权法所建立起的一个与旧有体制相对立的版权保护模式。在未来信息时代,开放存取极有可能发展成为和传统版权保护模式并行的版权保护模式,从而与传统版权保护模式密切配合,共同构成未来网络环境下的版权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