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意与诗意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熹微的晨光,熟悉的身影,荷锄徐行。不错,是我陶潜。随我行吧,走在这无路的山上,踩过厚密的落叶,听脚下草叶的轻吟,看蟋蟀轻巧地越过脚面,寻头上纵歌的朱红小雀儿,触晨曦透过树叶缝隙洒在身上的斑斑点点。天地是如此地惠顾我,遣来这奇妙的使者传达自然的诗意。  相似文献   

2.
《月食》是新时期文学中最早对党和人民关系进行反思,从社会批判转入自我批判,呼唤党性回归的作品之一。在艺术表现上,着重人物心灵的揭示,既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技法,更继承了中国古代美学虚实相生,传神写照的创作精髓。人物形象富有诗意,叙述语调饱含深情。整篇作品达到了思与诗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余秋雨在散文中阐释文化内涵的时候抓住了文化人格这个关键词,而更为重要的是他选取了一批失意文人来展示文化人格,在他们身上找到了华夏文明的精髓与核心。  相似文献   

4.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非常丰富。她创造了许多优美的意境,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游子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间的月亮,是岁月的见证,是永恒的象征,正所谓“今人犹见旧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同看明月皆相似”。  相似文献   

5.
余秋雨在散文中阐释文化内涵的时候抓住了文化人格这个关键点,而更为重要的是他选取了一批失意文人来展示文化人格,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华夏文明的精髓与核心  相似文献   

6.
王旭烽 《广西教育》2007,(7C):86-86
人们之所以称杭州为人间天堂,很大原因,在于杭州有西湖,而西湖有人,尤其是杭州的文人。 公元822年,大诗人白居易来做杭州刺史,许多人以为年过半百官场失意的白居易,来到美丽的西湖为政,是一种幸运。[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品味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以凝练的诗歌语言为切口,从"引""赏""悟""合""徊"的角度进行意境赏析的训练,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以画引境,营造诗意;以美赏境,铺设诗情;以读悟境,感受诗韵;以人合境,领会诗情;以情徊境,构筑诗意,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积累感悟,提升其审美的情趣以及品位。  相似文献   

8.
泉溪作为云南边地最为民间的一个写作者或作家诗人,在失意的生活中筑就了生命的诗意。通过在失意中寻找诗意;乡土的主题;地域化的写作等三方面探讨他的诗歌。  相似文献   

9.
文人画是一个特殊时代的产物,这个时代是有独立文人存在的农耕时代,在当今商品社会里,作为"文人画"精髓的诗意文心正在逐步丧失,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画"正在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10.
一、漫溯康河 (播康桥照片)这是康桥,徐志摩从这里开始他的寻梦之旅,而《再别康桥》就是诗人寻梦之旅的一次沉默放歌。今天,我们就沿着岁月的河流漫溯,重温他那康桥之梦。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山水诗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一位诗人是谢灵运.谢灵运一生精神困顿,他屡屡试图在山水中寻求精神解脱,其诗中所表现的那颗诗人的寂寞心引发了后代很多读者的共鸣,并产生莫大的影响,其中柳宗元是受其影响非常深刻的一位诗人.前人已有不少关于他们的诗歌研究,但把两人放在历史政治中来衡量和比较的却很少.本文拟从这点出发,来观照历史中相同处境的文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与中国诗歌有着相同的意境美,通过阐述中国诗歌意境、中国画意境以及与中西方绘画进行对比后,说明意境特性,展示中国诗歌与绘画的意境交融。  相似文献   

13.
《荷塘月色》历来为人们所称颂,本文从散文的诗意这一角度,把《荷塘月色》所描写的诗的意境与三首唐诗的相似意境对比融合,品味名篇与名句相得益彰的浓郁诗意。  相似文献   

14.
诗意电影重在造境,即营造意境。而费穆就创造了一种具有中国民族文艺特色的诗情结构,这也是对当时的世界电影艺术的重大贡献。其导演的《小城之春》作为中国早期诗意电影的代表映现在银幕上,随着情节流动、情境转移,营造作者心目中的诗情图景。本文以《小城之春》为例,论述了费穆对中国早期诗意电影的探索,重点介绍了《小城之春》诗化电影的特点,通过对此分析希望对中国诗意电影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时代,要想有所建树,“兼济天下”,“治国平天下”,天下寒士们大多都必须走那条寒窗苦读,及第人仕艰辛多舛的路。及第者自是得意,但机率小之又小,多数文人穷其一生,寒窗苦读也未能将名字写在皇榜上,  相似文献   

16.
文人书法是以文人的诗意栖居为表达对象、以文人趣味作为书法优劣的评判标准、以意象表达为审美策略的书法。率性而为的大写意书法是文人书法诗意表达的极致。  相似文献   

17.
在黄蓓佳的成长叙事作品中,我们闻到了江南旧文人的感伤气息。早期描写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作品中,她采用抒情性的诗化语调来表达如怨如诉、悱恻缠绵的悒郁主观情绪,格调偏重阴柔;在其后的"女性成长心灵史"创作中,她也凭借着"江南文人"的直觉与敏感,细致把握女性主人公的成长心理,于静默中完成对成长悲欢离合的体味,这就是黄蓓佳成长叙事作品中所散发的独特韵味。  相似文献   

18.
浅谈"游"与"意境"--兼谈中国古代文人的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以及它的最高形式“意境”在传统文化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渗透到文化艺术中,而且还对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游”与“意境”为古代文艺创作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当今的文艺创作者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诗意的失意     
舒兴庆 《现代语文》2006,(10):95-96
将诗意作为语教学或课堂教学的最高要求和价值的观点,一直得到不少语教师和研究的认可和推崇。持这种观点的人,分别使用两种体:严格的论或散式论。前为语教学诗意化提供了理论的依据,后则是理论章的学变体,目的不仅在于理论,更要以自身的审美价值来证明语教学审美——诗意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废名是中国二十年代中国文坛出现的“乡土文学作者”之一,他的伤口以其独特的眼光,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诗意的美,以渗透作品的佛禅底蕴形成“禅趣”,体现出其独特的审美趣味和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