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以新 《数学小灵通》2010,(9):42-46,34
一、“对号入座”我会填 1.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3,4)表示,小红坐在第1列第6行,用( , )来表示,用(5,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 )列第( )行。  相似文献   

2.
第20届(09年)“希望杯”高一第1试(第Ⅱ类)第8题:若2x^2-2xy-y^2=1,则x+2y的取值范围是()  相似文献   

3.
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第1卷(选择题,共20分)一、(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云汀(ting)菜畦(xi)磷峋(xun)环拱(gong)B.差(cai)事踉跄(qiang)惆(wang)然缄(Jian)默C.酝酿(y己  相似文献   

4.
高一数学课本(人教版)第12页习题1.1B组第3题: 设集合A={x|(x-3)(x-a)=0}, B={x|(x-4)(x-1)=0},求A∪B,A∩B。  相似文献   

5.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1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相似文献   

6.
高中数学第三册(选修Ⅱ)第112页例3如图1,已知曲线y=1/3x^3上一点P(2,8/3).求:(1)点P处的切线的斜率;(2)点P处的切线方程.  相似文献   

7.
第1点导数与函数()必做1已知函数f(x)=eax·(a/x+a+a),其中a≥-1.(1)求f(x)的单调递减区间;(2)若存在x1>0,x2<0,使得f(x12),求a的取值范围.牛刀小试破解思路第(1)问求出导数后,分a=-1,-10求出单调递减区间.第(2)问注意理解条件是存在x1>0,x2<0,使得f(x12),可以直接论证或者构造反例求解.  相似文献   

8.
以《中学数学解题的理论与实践》(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9)为基础,本刊特邀罗增儒教授谈他解题的理论与实践,谈他对“怎样解题”“怎样学会解题”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尝试.最近几期的选题公告如下:1.什么是数学解题(第1~2期);2.怎样学会解题(第3期);3.解题分析的理念与实践(第4期);4.分析解题过程的操作(第5期);5.成功解题的基本要素(第6期);6.数学解题的错例分析(第7期).  相似文献   

9.
以《中学数学解题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9)为基础,本刊特邀罗增儒教授谈他解题的理论与实践,谈他对“怎样解题”“怎样学会解题”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尝试.最近几期的选题公告如下:1.什么是数学解题(第1~2期);2.怎样学会解题(第3期);3.解题分析的理念与实践(第4期);4.分析解题过程的操作(第5期);5.成功解题的基本要素(第6期);6.数学解题的错例分析(第7期).  相似文献   

10.
1.解法研究 分析 本题考查导数的应用,第(1)问用导数研究单调性和极值,多数学生能解决,第(2)问用导数研究不等式(证明不等式恒成立),看起来很平常,实际上背景丰富,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也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文重点研究第(2)问.  相似文献   

11.
一、试题呈现题目 (2012年高考数学江苏卷第18题)若函数y=f(x)在x=x0处取得极大值或极小值,则称x0为函数y=f(x)的极值点.已知a,b是实数,1和-1是函数f(x)=x3+ax2+ bx的两个极值点.(1)求a和b的值;(2)设函数g(x)的导函数g'(x)=f(x)+2,求g(x)的极值点;(3)设h(x)=f(f(x))-c,其中c∈[-2,2],求函数y=h(x)的零点个数.二、试题的分析及数形结合解法本题的第(1)、(2)问考查利用导数求解函数的极值,解答比较简单,这里我们不作讨论.第(3)问考查复合函数(实际上是迭代函数)的零点个数问题.对于第(3)问,命题组提供的参考答案是利用换元法,根据函数零点存在定理,判断函数y=h(x)的零点个数,整个解法缺乏直观,考生不容易想到,运算量也比较大.下面我们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对第(3)问进行解答,并依此解法把第(3)问的结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文[1]最后一道例题的解答错误,现更正并进行推广.原题如下: 例把数列{2n+1},(n∈N+)依次按第一个括号一个数,第二个括号两个数,第三个括号三个数,第四个括号四个数,……,循环分为(3),(5,7),(9,11,13),(15,17,19,21),(23,……),(35,37,39,41),(43,……).求第104个括号内各数之和.  相似文献   

13.
王淼生 《数学教学》2014,(10):26-28
1994年第20届全俄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最后阶段竞赛九年级第一天的第1题(称作题1)如下:题1若((x^2+1)(1/2)+x)((y^2+1)(1/2)+y)=1,证明:x+y=0.笔者一直对题1感兴趣,它最早进入我国应该是1995年[1].笔者后来又见文[2]-[6]等,近日拜读文[7],再次勾起笔者对此题的探究.  相似文献   

14.
以《中学数学解题的理论与实践》(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9)为基础,本刊特邀罗增儒教授谈他解题的理论与实践,谈他对“怎样解题”“怎样学会解题”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尝试.最近几期的选题公告如下:1.什么是数学解题(第1~2期);2.怎样学会解题(第3期);3.解题分析的理念与实践(第4期);4.分析解题过程的操作(第5期);5.成功解题的基本要素(第6期);6.数学解题的错例分析(第7期).  相似文献   

15.
《招生考试通讯》2013,(3):31-32
一、高考命题形势特点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考命题形势趋于稳定和成熟。1.从试题构成上看,模式为12(第24~35题)+2(第40题和第41题)+1(第45~48题,任选其一)。即客观选择题12道,主观材料题2道和1道开放性试题。  相似文献   

16.
一、选择题1.若α,β∈(0,π/2),cos(α-β/2)=31/2/2,sin(α/2-β)=-1/2,则cos(α+β)的值等于() A)-31/2/2.(B)-1/2.(C)1/2.(D)31/2/2.2.如果复数(m2+i)(1+mi)是实数,则实数m=() (A)1.(B)-1.(C)21/2.(D)-21/2.3.已知向量OA:(1,-3),OB= (2,-1),OC=(m+1,m-2).若点A、B、C能构成三角形,这实数m应满足的条件是() (A)m≠-2.(B)m≠1/2.(C)m≠1.(D)m≠-1.4.设有三个函数,记第一个为y=f(x),它的反函数就是第二个函数,而第三个函数的图象与第二个函数关于直线y=-x对称,则第三个函数是()  相似文献   

17.
张雪松 《高中生》2010,(12):28-29
分析本题的载体新颖,为不常见的五棱锥,但问题常规,入手容易,内涵丰富,入口较宽.学生反馈的难点集中在第(2)问,因此本文只给出第(2)问的解答方法,第(1)问和第(3)问的解答过程省略.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教学》2008,33(9):69-74
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第II的第39题和第40题为分叉题。 第I卷(共60分) 一.单选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一)1分题(共8题)  相似文献   

19.
1问题及解答合肥市2012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题(文)第20题(理第21题):如图1,  相似文献   

20.
这套书是东北师范大学原校长史宁中先生的力作。目前已经出版了四本,分别是《数学思想概论(数量与数量关系的抽象)》(第1辑),《数学思想概论(图形与图形关系的抽象)》(第2辑),《数学思想概论(数学中的演绎推理)》(第3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