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严雪红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4):110-114,12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都在竞相提高外语教育水平。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对中小学外语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视,并进行了收效颇丰的外语课程改革,其改革具有如下特点:外语教育观念的转变颇大,对课程的重视度提高;开设的外语语种较以前更加丰富,并且随着形势而变化;课程内容综合化;教学方法生动活泼,重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课程评价科学化;重视外语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广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比我国英语教育现状,可以从中得出以下启示:科学定位外语课程的价值;出台积极的外语教育政策;建立完整的外语课程指导框架;实施有效的外语教学和学习策略;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外语的渠道;重视外语教师教育,提升外语教师的综合能力;完善外语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都在竞相提高外语教育水平。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对中小学外语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视,并进行了收效颇丰的外语课程改革,其改革具有如下特点:外语教育观念的转变颇大,对课程的重视度提高;开设的外语语种较以前更加丰富,并且随着形势而变化;课程内容综合化;教学方法生动活泼,重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课程评价科学化;重视外语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广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比我国英语教育现状,可以从中得出以下启示:科学定位外语课程的价值;出台积极的外语教育政策;建立完整的外语课程指导框架;实施有效的外语教学和学习策略;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外语的渠道;重视外语教师教育,提升外语教师的综合能力;完善外语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基础教育在课程结构、综合课程、课程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是逐步深入与完善的,由不合理到比较合理。课程结构改革首先把活动粪课程正式作为课程列入课程计划,同学科类课程相辅相成,然后在学科类课程中又分为必修课程和多种选修课程,这样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及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综合课程改革在各省市积极探索的基础上,构建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综合课程的设置减少了学科门类和内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课程管理制度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并明确了国家、地方和学校承担不同的权力与责任,有利于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使学校办学更有特色,学生发展更有特长。但这些方面的改革,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和论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芬兰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措施,并对几份标志芬兰高中课程改革的官方文件做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智利政府以质量和公平为政策导向,对中小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教育改进项目、“全天制学习”计划、900所学校项目、农村教育项目。同时,政府对中小学课程也进行了相应改革,稳步提高了教育质量,缩小了地区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纵向梳理和分析20多年来我国学前课程在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实践及其所蕴涵的价值取向,讨论了我国学前课程改革的总体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社会、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冲击下,加拿大基础教育日益呈现出改革的迫切性,各省纷纷出台基础教育改革的文件以推进课程改革来应对挑战。这些改革举措无论是在政策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呈现出了注重统一课程标准、强调共同核心课程、紧密联系社会实践、突出国民多元文化、鼓励发展地方性课程等特点,同时,课改在实施中也存在教师主体参与不足、统一要求和多元文化存在冲突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浅谈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对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指出了美国此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使全体美国学生都得到进步和提高,探讨了此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策略:调整课程结构,制订课程标准,建立统考制度。并进而指出,美国此次课程改革起源于强烈的教育危机意识,这种危机意识是与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从美国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科学课程改革运动的大潮。英国推出了纳菲尔德普通水平物理、化学和生物课程方案,其物理课程方案具有强烈的科学主义倾向以及重视利用科学方法进行训练和探究活动的浓厚色彩;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凸显,英国发表了《科学与普通教育》,并推出了综合理科计划。意在培养具有综合科学素质并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和表达科学思想能力的未来社会公民;20世纪80年代STS教育运动中,英国提出了课程改革计划,在真实情境中把物理与技术、社会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物理知识,凸显物理学科的实用性。本文就英国20世纪60年代至今物理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行考察,希望能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中学物理课程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11.
This article challenges the assumption underlying most education reforms that constructivism is politically neutral and intrinsically democratic. It makes this argument by examining the curriculum reform in Spain during the 1980s and 1990s in light of the neoliberal politics that the country was experiencing at that time. This study employs the poststructuralist analytical lens of governmentality developed by Foucauldian scholars. Accordingly, it claims that, the psychological version of constructivism adopted by the official curriculum reform failed to deliver promises for democracy because it was crafted within the same neoliberal political rationality that redefined the terms of government in the late 1980s, a redefinition that decontextualized the learner from his/her social context and adopted the logic of the market.  相似文献   

12.
德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各州享有中小学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的自治权,从历史上看,各州在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方面相对稳定.世纪之交,德国传统的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原则面临巨大挑战,更为灵活的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成为德国课程改革的总体趋势,而学校教学计划、教学实验、综合课等实践中的热点问题集中反映了这种改革趋势.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高职课程改革特点述评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包括:由关注岗位技能训练转向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寻求职业性与学术性在更高水平上整合,彰显模块化课程的开放性、灵活性,课程实施由"教程"向"学程"转变,建立起及时反馈的多元整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小学的课程门类和设置比较合理,但有些科目的落实不容乐观;我国小学阶段的全年总课时数高于部分发达国家,课时的安排也不够灵活;我国初中课程设置的必修课门类和课时偏多,语文、数学的周平均课时多于发达国家;我国高中的的课程和部分发达国家相比,必修课的门类和年课时数偏多,选修课比例偏低.  相似文献   

15.
二战以来 ,尤其是在最近 2 0年里 ,各发达国家无不根据新的形势要求对中小学课程进行改革。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 ,其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也不尽相同 ,改革措施各具特色。尽管如此 ,各发达国家在课程改革方面仍有其共同特点与趋势 ,具体表现为 :课程政策体现统一性与灵活性 ,课程内容强调基础性与开放性 ,课程结构指向综合化与个别化。  相似文献   

16.
发达国家大学课程结构改革:背景、动向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能否有效实现。当前中国许多大学正在进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课程改革与实践,为此,构建一个优化的课程结构极富现实意义。中国大学课程结构改革具有同发达国家大学相似的改革背景,探讨发达国家大学课程结构改革的举措并追踪其改革动向,将为中国大学课程结构改革提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is the second part of a two‐part series called “Keeping Track“ published in the September and October 1986 Phi Delta Kappan The first part was titled “The Policy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ar Inequality”; this second part is reprinted by permission.  相似文献   

18.
The article uses bo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sources to examine why learner-centredness, outcomes- and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and national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s were favourably received at local level in sub-Saharan Africa but have not resulted in widespread change in classroom practice. It argues that they found local favour because they were not entirely new ideas, and were ambiguous enough to be seen as key vehicles for achieving not so much educational, as economic, social and political goals. It suggests that the failure of implementation could lie in expectations that education would lead to transformation without paying necessary attention to implementation and capacity.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