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改革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及精神状态.生活的多元化正“无情”地挤压着音乐艺术.音乐艺术的发展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这就要求音乐工作者变革音乐的观念,变革我们的感受方式和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2.
夏为汉 《学语文》2005,(6):36-36
梁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中说:“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强调文学传承演变中创新的重要意义,这无疑是对的,但考察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则看到有一种普遍的文学现象:即朝代稍后的诗人总喜欢“仿效”和“点化”前代诗人的作品,或模仿其语言,或承袭其意象。或点化其意境,从而使诗歌在发展中始终保持着复古中求新变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把有学问的隐士称为居士,转而为佛教所用,意为居家修行之士,即不出家的佛门信徒。对在家的佛教信徒尊称为居士,含有尊为大菩萨的意味。  相似文献   

4.
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咏雨诗篇,在这些诗中,诗人把自身独特的生命体验倾注于“雨”这一自然事物之中,或表现出安闲自适的情怀,或表现出不尽的相思哀愁,或表现出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宽广胸襟。  相似文献   

5.
姜燕鸣的《大智门车站》(2017)描绘了上世纪初叶到抗日战争期间围绕大智门车站所发生的关于四个青年之间的爱恨情仇故事。本文从"风""花""雪""月"四个不同的维度解读《大智门车站》。大智门车站,汉口灵魂的见证者,汉口繁荣的承载者,汉口风花雪月故事的讲述者。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人们情感升华的结晶,是一种短小精悍,内涵丰富的文学形式。学会鉴赏诗歌,对学生的情感世界可以起到丰富充实的作用。特别是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作为最早的文学形式之一,在我国的文学史中占据了绝对的核心位置。而且诗歌鉴赏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那么,面临高考的学生怎样去读懂诗歌呢?第一步:读题目诗词的标题,具有"眼睛"的功能,是"心灵的窗户"。如果能透过这个"眼睛"去分析理解它所告诉我们的  相似文献   

7.
写雨中的风景实际上是写人的心境。雨的迷蒙表示着生命的某种缺憾,某种惆怅。雨成为古代诗人表现心情、心境的一个稳定的意象,不管天是否下雨,只要心情不好,那就让诗下雨吧!雨是冰凉的,诗是悲凉的,情是凄凉的。  相似文献   

8.
邹志红 《教师》2012,(32):62-62
明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中国古代诗人曾无数次借助那高悬夜空、横亘千古的玉轮,以玄心洞见、妙赏深情的解读方式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灵魂与宇宙间的无限沟通,从而为后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韵味隽永、美妙绝伦的灵感源泉。明月的意象既来源于自然界独一无二的天文现象,  相似文献   

9.
正古诗词鉴赏作为考试中占分比例较小的模块,往往被很多教师所忽视,针对古诗词鉴赏这个"边角",有的教师仅仅通过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必考的课文诗歌,对于教学没有花过多的精力。在我看来,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摇篮中的瑰宝,这些古诗词实则蕴藏着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中国汉字独特的语言美、音韵美,其中很多的思想价值理念对于后世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这个动人的"边角",我在教学时非但没有轻视,更是付之于前所  相似文献   

10.
风景描写是现代乡土小说的重要表征之一,但现代乡土小说发展到十七年(1949—1966)却发生了变异,风景开始隐匿,即使在孙犁、艾芜等这些向以抒情写景闻名的作家笔下,风景的呈现更多伴随于旧人旧事,在现实时空中却付诸阙如。写景即写入,消失的风景线从侧面说明了十七年文学中“人”的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