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弹性研究已成为西方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是其心理弹性的两大影响因素,所以把“心理弹性”这个概念引入到大学生群体中来,探讨其心理弹性,希望能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指导,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采用韧性量表(CD-RISC)和SOL-90量表对747名大学生实施测验,研究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心理弹性水平较高;心理弹性总分仅在家庭收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部分分量表在性别、年级、学科、生源地等方面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家庭收入水平和生源地的交互作用对大学生心理弹性总分及坚韧分量表的得分有显著影响;大学生心理弹性总分及分量表得分与SCL-90总分和大多数分量表得分均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心理弹性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强一个人的心理弹性,就是培养人处于逆境时,具有创造积极情感的能力以及用乐观心态面对压力的能力.近年来,心理弹性的研究开始为国内心理学研究者所重视.心理弹性研究对教育的启示可归纳为四点:要注重家庭的基本功能;要重视学校的人际支持;要注重社会的支持功能;要注重培养个体的优秀品格.  相似文献   

4.
任茜 《考试周刊》2011,(50):206-207
心理弹性是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影响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主要有个人能力与人格特质、家庭支持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应通过多方面的培养来提升心理弹性,更好地克服逆境与挫折,追求积极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5.
心理弹性作为一种特殊的能力使大学生在面对困境时,能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顺利度过挫折与压力。本文针对如何干预和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弹性能力对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育自我效能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学生活动四方面提出了具体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校园里的特殊群体,如何帮助他们在经济和心理上双双"脱贫"成为全社会的关注重点。基于心理弹性的视角,文章从健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完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外界支持系统两个方面探讨了提升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策略,旨在为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积极支持。  相似文献   

7.
邱莎莎 《考试周刊》2014,(79):151-152
本文目的是了解大学生心理弹性特点。研究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16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生在心理弹性总均分、情绪控制和人际协助上显著高于女生;不同经济水平的大学生在家庭支持和总均分上差异显著;女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在大一、大二时高于男生,大三明显下滑,大四急剧下滑,心理弹性水平低于男生;消费水平300以下和300~400的水平上,非城镇学生的心理弹性显著高于城镇学生的心理弹性。结论是性别、年级、生源、经济水平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周颖 《江苏教育》2022,(16):28-31
为探究感戴和心理弹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路径,采用《大学生感戴问卷》《心理弹性量表》和《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对江苏省无锡市某高校497名大学生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感戴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感戴、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风险在不同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感戴不仅可以直接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风险,还通过心理弹性间接降低心理健康风险。因此,高校应加强感戴教育、注重挫折教育、深化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抑郁等心理问题,其与心理弹性有着紧密的关系。对此,本文采用调查研究的方式,分析大学生抑郁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同时以认知评价为切入点探究协调抑郁、心理弹性的具体方式,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挫折心理是一种普遍存在而又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生挫折心理通常表现在学习、就业、人际交往、恋爱和家庭经济等方面。有些大学生不能正确应对挫折,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甚至采取极端行为攻击他人或结束自己的生命。心理弹性理论表明,通过心理弹性干预可以激发和促进大学生形成心理弹性,成功应对挫折,并达到良好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1.
外界环境与内在生理机制的改变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压力水平、心理弹性更与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心理弹性和压力水平两个方面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弹性和压力水平与个人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性别的不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不同的影响;心理弹性的大小对压力水平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起一定的调节作用。本研究进一步了解了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挫折教育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心理弹性的视角,探讨开展挫折教育的策略。通过帮助建立保护性系统,增强社会技能,发展优势特质,形成良好社会支持,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3.
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支持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支持系统的构建必须立足于促进心理弹性内部和外部保护性因素的形成,积极建立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4.
心理弹性是从弹性力学中引出的一个心理学概念,目前日益为心理学界所关注。本文从心理弹性入手,探讨了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对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和《五因子正念度问卷》对225名大一学生进行测查,来探讨心理弹性与正念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学生在心理弹性的坚韧性因子、正念度观察和不行动因子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各因子均不存在显著差异;(2)父亲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学生与父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学生在乐观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母亲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学生坚韧性显著高于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学生,觉知地行动则显著低于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学生;(3)心理弹性的坚韧性和力量性均与正念度的各因子(除了不判断)极显著相关,而乐观性则与观察、描述和觉知地行动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选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地区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关系密切,能较好地预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应用心理弹性量表和大学生学业倦怠量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科技学院245名学生进行测查。目的是为了解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学业倦怠的总体状况,探索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学业倦怠的关系。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对学业倦怠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不过预测力不强。  相似文献   

18.
心理弹性研究领域主要关注“效果性因素”,而“方向性因素”也具有无以取代的地位,尤其是主体生存图式的作用应该得到心理弹性研究的重视.为了探索主体的生存图式与心理弹性的关系,本研究编制了“一般生存图式量表”,并采用“Connor- Davidson韧性量表”中文版(CD- RISC -C)对大学二年级本科生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一般生存图式与心理弹性在总体水平以及各个维度上的均值都有着一致的变化趋势,两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其中“生存实质”、“积极进取”和“主导价值”3个因素对心理弹性的回归效应显著.由此推论,通过优化主体的生存图式改善其心理弹性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采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CD-RISC)对532名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弹性总量表及坚韧维度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而力量和乐观两个维度不存在性别差异;在心理弹性总量表及坚韧、力量、乐观3个维度上,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大学生心理弹性不存在居住地、学科性质和是否独生子女等的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周海波 《时代教育》2007,(10Z):113-113,112
文章介绍了人格弹性的定义、以往研究,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分析,指出了从人格弹性角度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